初试总分397分
英语 47 | 政治76 | 理论 134 | 专业二 140
报考专业:风景园林
我是谁?Who am I
我是21届上岸国美风景园林专硕的静静子,本科来自西南地区的一所师范院校,所学专业为环境设计,考研成绩为初试总分397分(政治76英语47 理论134 快题140),复试总分156.8分,初试第一,综合第三,成功上岸。
一年多的考研之路终于画上句点,在恬梦的公众号上看到很多研友的分享文,大家都好有趣,我也跃跃欲试想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些我的备考经验与心得。
准备考研多是从大量翻阅经验贴开始的,但是不管是谁的经验,都不一定完全适合你,所以我想了许久该怎么表述这一年的点点滴滴能更为真诚和实用。
想对学弟、学妹们说,不必因为跟不上别人的复习速度而焦虑,也不要一味跟随别人的脚步而丧失自己的思考,找到自己的节奏,把无效的焦虑化作有效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专业选择?Choice
一是准备艺考时,国美就是我的目标,当时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没有去,心里一直念念不忘,考研相当于是自己争取来的第二次机会,这次一定不能错过。
二是我本科念的是一所师范院校,专业是环境设计,但是这所院校教的内容更偏室内设计,可我本人更喜欢建筑和景观规划,而国美的景观园林更偏重景观规划设计,真的非常适合我。
三是因为一位在成长道路上给予我很大帮助的老师,国美是他心中的理想,所以他一直支持和信任我考国美。
基于以上种种,我选择了国美。在择校和专业选择上,我的建议是:理性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学业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结合目标院校的学校背景、研究方向、考题特点等分析其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找不准的时候可以将目标院校的真题找出来对比一下,试着做一下题目,看看自己的答题习惯和思路是否合适)
考研契机 Turning Point
毫无理性
我所在的本科院校,大家对课业都非常“佛系”,导致我觉得四年大学味同嚼蜡。我非常渴望能在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里继续深造学习。
所以大四上学期就定下了国美这个目标院校,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我就是喜欢国美,就是想去一个很好的学校。这个最初的决定可以说是毫无理性可言……
后面随着对国美考研的了解越多,我才知道国美录取分数之高,录取人数之少,复试竞争之残酷。当时一拍脑袋就决定考国美果然还是太天真了。
考研计划 Plan
复习有计划 实施要灵活
考研时间分配大致是这样的,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学习专业课,做一些专业课上的作业,晚上再稍微放松一下,或者背背单词看看一些设计方面的书籍。
我大约四月中旬进入备考状态,参考往年的录取分数,我拟定了自己的各科分数目标,分别是政治80,英语50,快题120,理论130,总分380。由此可知,我的学习时间是理论>快题>政治>英语。(这是针对我个人的学习情况而言)
考国美想要稳一点进复试,专业课分数高有非常大的优势,所以我在专业课上花费的时间远远大于公共课。如果能全面发展是最好的,但是时间不够,所以分清主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权衡专业课和公共课的时间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当然具体情况要因人而异,结合自己的水平再具体分配时间。
复习期间,由于疫情是在家上网课,有好几个月每天都有写不完的汇报和作业,期间还参加了几个比赛,但是我会尽量保证每天都有记单词并整理笔记,我认为,形成一种学习的惯性,养成每天都要完成某件事的习惯,对考研这样长战线的备考很有助益。我没有给自己制定特别详细的备考计划,但我对每个阶段必须做些什么么,做到什么程度心里有数。
另外,我认为考研的规划必须要有弹性,否则很容易陷入空有计划而无实施的局面。每天的不可控因素很多,学习状态也随之不稳定,如果计划得太死,很容易陷入未达成计划而自我埋怨的消极情绪,反而耽误学习。
因此,我的建议是:
1.考研一定要有规划,但不必太细,把复习计划分为大一点的区间,每月每周又分为小一点的区间,一段时间内完成该区间内的目标即可,时间可以灵活调整。
2.可以记录一下自己的学习时间以便于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如果有一段时间的学习时长很不稳定,思考一下是什么因素导致的,是否需要更换学习环境或学习方式。
3.盲目追求学习的速度与遍数是不可取的,不必因为谁的学习进度更快而过分焦虑,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真的真的很重要。
为了达成我给自己拟的考研分数,我是按照以下方式来的:
政治(目标80,初试分76)
政治是我花时间最少的一门科目,我听了徐涛老师强化班的课程,配合《核心考案》和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边听徐涛老师的课程边在《核心考案》上划重点,以此互为补充。听一部分的课程就把对应的1000题章节题目做完,并记录下错题,根据书上的重点部分以及自己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由于涛涛实在是太有趣了,我都是上午写完英语卷子被折磨的不行,然后打开政治来调整调整心态,再去吃饭。
后期我做了肖秀荣老师的《肖八》和《肖四》,肖八只用反复做选择题并背诵知识点,肖四则是选择题和分析题都要背诵。考试前期11月左右的样子,会有各种带背政治的音频资料会出来,我是在酷我上跟徐涛的,一天一小段,考前背起来很简单。去年肖秀荣老师压中了许多大题,所以分析题的分数应该相差不大。
考研政治拉开分差在于选择题,所以我的建议是:
1.认真做《1000题》,有时间的话多做一遍,对于自己常错的知识点多进行练习和记忆。(我做了5遍,纯粹闲的,不想看英语,所以我肖四的选择题是43,44,48,45)
2.有一些考研政治的小程序或app上有政治选择题题库,按照考点、知识点、时政、冲刺等分好了类别,还能自动收集错题,是很好的学习工具,可以利用好碎片时间多做选择题,巩固知识点。
英语(目标50,初试分47)
我的建议是:坚持背单词,写真题(五颗星),背作文。
快题(目标120,初试分140)
我的快题复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4月至7月中:每天抄绘一些节点、快题平面图、效果图等等。2.7月底至8月中:我参加了恬梦暑期快题班集训。3.8月底至12月考前:评图总结+不定期画套完整快题。
● 第一阶段:这段时间我会在B站上找一些快题的讲解视频,了解设计思路和方法,再利用零散的时间练习钢笔手绘,量变会逐渐产生质变,几个月的抄绘可以提高手绘能力,扩充节点积累,为快题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我很认真地对待课程设计作业,因为做课程设计时的思维过程、方案生成以及汇报交流是一套很连贯的设计流程,老师评图时给出的建议等都能提高自己的方案能力。
● 第二阶段:我的快题基础其实是不太好的,在暑期快题集训前我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快题训练,也不会画轴测图,平时的手绘练习也是用马克笔,和国美的绘画风格存在差异。虽然我有大量的抄绘,但缺少画快题的思维,经常看着a1的图纸感觉难以下笔。
所以直接上提高班的时候感觉画得非常慢也非常吃力,方案时而缺少节点,时而沦为节点的堆砌。于是我意识到自己抄绘时的误区,没有切实地思考我所抄绘的节点该怎么应用,没有更深层次地思考所抄绘节点的空间结构、平面布局、竖向设计和视线组织。
所以我对自己抄绘过的节点重新进行了分析、分类和总结,在处理方式上按照高差处理、消落带处理、生态设计等类别分类,在平面应用上按入口节点、广场部分、水体部分等类别分类。并且在之后的抄绘中,注意提炼节点的平面与要素,以便于灵活运用到不同的场地之中。
在快题班集中练习了不同尺度的场地,在恶补各种规范的同时也充分暴露了自己的问题,看到了自己与别人差距的同时也知道该针对哪些方面补足缺陷。
● 第三阶段:快题班结束后我重新分析自己画过的快题,将所有的问题总结到一张纸上。只有找到自己的问题并且改正,才能取得进步。
此外,我参加了恬梦的国庆班评图,每次集体评图都可以了解到其他同学画得如何,以此增加自己的紧迫感,并针对老师评图时指出的问题,及时修改和优化。国庆班回来学校以后就是一周一套快题,把控时间和绘画节奏。课外时间再思考自己的改进方案。考前班就是针对往年真题进行实战,考试很紧张,收获也很大。
理论(目标130,初试分134)
我的理论复习大致分为四步:
1.认真看完了每一本大纲内的参考书目并做了详细笔记2.不断补充、完善自己的笔记3.仔细分析真题、归纳整理总结4.精简自己的笔记,不断背诵。
国美的参考书目比较多,按出题频率来说,是《中国建筑史》、《中国古典园林史》、《西方造园史》、《外国建筑史》、《近现代建筑史》、《园冶》、《江南园林志》这几本,其中《中国建筑史》最重要。
我的理论复习没有严格分为几轮,我认为复习这件事,需要搞清楚目的再去推进每一步。如果不清楚做每一步到底是为了什么,只是将书籍翻了一遍又一遍,也只是感动自己,毫无助益。不管看几遍书,目的都是为了全面了解书籍内容,针对学校考点记忆知识点。只要是能让自己更快投入有效看书的方式,我认为都是可取的。
所以基于我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目的,我第一遍看书时就先仔细阅读了书籍的内容,针对一些重点做了详细的笔记。看完一遍后,再整体回顾,梳理框架,将内容还很模糊的章节做便于自己理解的表格与思维导图再顺一遍。
在看国美基本参考书目的同时我还看了其他版本的书籍进行笔记的完善与补充。除此之外我还找了一些笔记,反思为什么有些知识点别人有总结到而我自己却忽略了,总之尽量将自己的笔记完善再完善。
按我本人的复习节奏是十月之前把每本书的笔记整理完。后期集中背诵时我将自己整理的笔记和学姐的笔记反复看了几遍,根据国美真题的考察习惯,将笔记按照答题思路进行精简浓缩,将许多知识点串在一起形成一套答题逻辑,然后大量反复背诵真题。
背书的过程十分煎熬,边背边忘是常事,但是只要每一步都稳扎稳打,没有欺骗自己,一定会有收获。接下来是一些我的小建议,大家可以批判性吸收:看书进度缓慢?我是规定自己每天要看完某本书一章的内容并做笔记,某个章节内容太多时则分为两天去看。一本书一般都是十几章,这样分下来其实也就半月左右,所费时间并不多。
考研困难?Difficulty
阵发性焦虑
就是对自己能力不自信,尤其是我得知国美有多难考的时候,我就分外焦虑。有时我会想,是不是分低好考,招生人数几十上百的院校才是更好的选择?绝望与焦虑伴随着考研的日日夜夜,这个时候我就再看笔记或是再练快题,让自己平静下来。
再加上因为是应届考研,还要兼顾学校的课程和考研学习,越到考前时间越不够用,学校作业还贼多,白天复习,晚上回来赶图。
考试过程 Process
有一丢丢小优势
这次国美的初试快题是六小时黑白表现,铅笔作图,考察内容偏重于处理场地要素间的关系。而我从小学习毛笔字和工笔画,这个快题对于我来说好像有一丢丢优势。
国美的理论题目考得比较开放,偏向逻辑与宏观,我比较喜欢这样的答题思路。
前辈帮助?Help
比心
通过在机构上课,认识了前几年考上的学长、学姐,对我们都特别好,咨询问题什么的基本上都会解答,还鼓励我。很感谢在我焦虑时,对我说‘今年秋天一起吃饭’的学姐。
上岸总结 Summary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考研就是实力+运气+坚持+乐观。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考研之路或许有千千万万的因素能成为阻碍,但我认为信念坚定加上持之以恒,一定可以成功抵达。
考研建议 Proposal
考研并不是修罗场,不必把自己弄的特别悲壮。心态是考研特别重要的一环,就像我们常说快题只要画完就胜利了一半一样,考研坚持到最后就赢过了多数人,朝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走过去,来年一定会有所收获!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