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震颤——虚风触动,夹瘀夹痰,内风为发病动因

北京泽元堂中医咨询处  北京泽元堂中医咨询处     2021-06-11      0

首页 > 头条

​​​


震颤病病名始见于明代,楼英(医学纲目》曰:“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即颤振之谓也。”本病以震颤、强直、运动减少为主症,病程绵延,逐渐加重,治疗较难,相似于现代难治病帕金森病。 

王世龙医师长期从事中医神经系统性疾病,对颤振病有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在继承前辈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对本病发病、病因病机、辨证立法、选方用药等方面较为系统的认识,以此指导临床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王世龙医师治疗震颤病疗法是“舒肝止颤方剂”“五龙震颤汤” 虚风触动,夹瘀夹痰,内风为发病动因风性动荡,摇摆不宁。

图片图片


震颤、强直、拘痉为风邪内动之象,为虚风内动,为内风暗烟。肝血亏虚,肾精不足,阴不敛阳,阳无所制,肝阳上亢,虚风内动。 内风触动素有之死血顽痰,夹死血顽痰走窜四肢经脉。经脉不通,筋脉失养,而见肢体震颤,行走不利,强直拘急。虚风内动,扰逆窜动,影响气化、水运的正常进行,进一步加重瘀血内生,痰浊阻滞。瘀血阻脉,留滞不去,经气受阻,瘀血生风。风动愈烈,瘀阻痰凝愈深。内风、瘀血、痰浊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使病情逐渐加重。 内风是震颤病病变过程贯穿始终的因素之,且为震颤、强直发作的主要动因。震颤病病人中,邪实有以瘀血表现为重者,有以痰浊表现为重者,但无论何种情况,均应与“内风”并重。 

图片图片


 震颤病有以震颤为主症者,也有以僵硬、少动为主症而不见震颤者,还有以震颤与概硬、少动并存者。 内风旋动在本病病人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方式。一为内风旋动之象外露,显示出明确的风象,而见震颤不止之症。一为“内风暗煽”,不显露明确的风“动”之象,不见震颤,而以肢体僵硬、拘癌,甚则言语发紧之症为主。不同的临床表现,相同的病机,内风旋动是发病的动因。 

 震颤病病人震颤、强直等症多为非持续性。放松、平卧、睡眠时可消失,静止性震颤在睡眠时亦可消失。情绪激动、劳累等因素可使症状加重。非持续性的发作特点说明内风旋动的重要作用。有肝肾不足、脑髓受损的根本,有死血、顽痰的存在,内风时时而动,表现出震颤病的一系列症状,同时病情在反复发作过程中逐渐加重。培本祛邪,消除内风旋动产生的基础,调畅情志,减少情志不递、气机不畅而诱发的内风旋动,以期减少震颤、强直的持续时间,是治疗震颤病的重要方法。

治疗就诊须知


地址:
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定泗路218号院4号楼1-2层101


导航  北京泽元堂中医


热线   18210058802


挂号费  
80元

出诊时间  
每周周六

接诊医师  
王世龙

预约电话  
18210058802

预约微信  
ynzz3120

图片图片

每天都会更新疾病内容,关注不迷路!快快搜索微信公众号《医来伸手资讯》或者扫一扫下面二维码就可以关注我啦!!!


图片​​​​图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