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今年7月7日为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小暑节气是生命力最为旺盛的季节,湖间的荷花、满眼的绿荫。此时,也是养生的最佳节气。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呼吸科主任朱益敏主任医师提醒,小暑养生要趁“热”,日常生活中有六大关要注意。
据朱益敏介绍,小暑时节,暑热之邪最易伤人。暑邪主要发生在夏至以后、立秋以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中医认为,暑邪为阳邪,炎热升散,伤及人体后可上犯头目,内扰心神,严重者可导致高热心烦、面赤烦躁等症状,引发中暑之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中暑逐渐减少,但空调病越来越多。
那么暑热是不是有百害而无一益呢?朱益敏表示,暑热对小暑时节的养生很有帮助。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思想——冬病夏治。可以选择三伏贴、督脉灸、四季膏方等中药调理,通过激发人体自身的阳气,起到了真正的扶正驱邪、强壮真元的目的。
夏日饮食不宜过饱,通常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有些人受天气影响,食欲不振,则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
小暑节气适宜健走。健走是速度介于跑步和散步之间的一种运动方式,通过微微的出汗起到养生的作用。另外,游泳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仅可健身,而且可消暑。还有瑜伽、太极等也是最适合酷暑时节的运动,可以起到平心静气、缓解压力的作用。
不过,朱益敏特别提醒,运动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心为五脏六腑之首,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脏的养护尤为重要。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夏天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也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得不好,根据中医的说法,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如高血压患者易血压升高,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提高。所以,朱益敏表示,保证足够的睡眠,早睡早起。这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朱益敏特别提醒,很多人夏季在空调房待的时间比较长,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容易诱发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所以,朱益敏建议,可以通过穴位按摩的方法预防,平时可以多按摩迎香穴,搓揉鼻翼两侧,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如果因受凉出现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可以利用厨房里常见的一些食物,比如生姜、葱白段等煮水喝,然后再进行泡脚,通过这个方法可以祛除空调病的寒气,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