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菲的感情生活,一切的一切,如今已不必再多说,她所有的喜怒哀乐,似乎从来都是用音乐来表达。1999年,《只爱陌生人》的发布恰逢王菲与窦唯离婚后不久,八卦记者都试图从专辑中对这位天后的私生活捕风捉影,而王菲那句经典名句“这和你还有你的读者又有什么关系?”便是在发布会上的霸气回应。其实,不必多去追问什么,“只爱陌生人”就是全部的答案——寥寥五字,是聊以自我安慰或是自我救赎?诚然,无法从封面上王菲无所谓的手势、或是眉梢间的淡然透视出她的情感,便只好从字里行间来一窥究竟。
整张专辑可分为两种风格:迷幻冷艳的摇滚风格以及柔和的抒情风格。摇滚曲子编曲华丽,鼓点粗糙却强劲,声声入耳且留下最强烈的记忆点与情感,比如开场曲《开到荼蘼》中对王菲的声道单一化处理,配上狂躁的电子音效,“最后只剩下自己,舍不得挑剔”,一股厌世冷艳感扑面而来;《百年孤寂》配乐恢宏壮丽,搭配上王菲神来之笔的唱腔及转音,仿佛可以窥见百年后的一切一般顿然。《催眠》中她又随性咬字去唱,颇有一番英式意识流摇滚风范。摇滚部分词曲都十分大气,可以说这部分将听众的感官充分调动起来,让你竭力嘶吼也好、还是大声发泄也罢,总能让你找到宣泄口。
当然,如果整专的摇滚风格也会让歌迷买单,但能否步入“出神入化”的地步,就不一定了。而迷幻的抒情歌曲,才让这张专辑更加丰满。如果track1的《开到荼蘼》让你狂热、躁动,那紧随其后的《当时的月亮》,则会让人一下不知所措:舒缓柔和的曲调、借物伤怀的歌词,无一不让人感伤。而《催眠》之后的《只爱陌生人》同名曲又让你从过度释放的情感里抽离出来。当然,这两首抒情歌中规中矩,都是子《王菲97》与《唱游》之后形成模式的经典菲式情歌,旋律精致且字句工整,放在专辑里不过不失。而《哔一声之后》与《过眼云烟》才是王菲打破桎梏的典型。《哔一声之后》编曲迷幻,鼓点顿挫,副歌部分还有拉长音的琴音,异乎寻常的缠绵悱恻,而结尾虚化的人声效果更平添了一份落寞。《过眼云烟》则用水流般细腻的钢琴构建出云雾缭绕的听感,加上冷冷的唱调,颇有王菲早期唱粤语歌时的影子。能营造出这种意境的,在那个年代,就属王菲的唱调、林夕的词还有张亚东的曲了。
不得不说,《只爱陌生人》词曲都有种悲凉色彩与王菲特有的散漫,这或许是王菲所有专辑中最不具幸福感的专辑了,甚至可以说最无关“爱情”的一张。最精妙的在于,这些负面情绪没有像《开到荼蘼》或是《百年孤寂》那样直接表露,而是选择了更为隐晦的方式。《当时的月亮》里的追忆与叹息,《哔一声之后》中站在旁观者角度来传达的失落,《推翻》中的否定……正是这些“悲”,使得这张专辑立体而丰满,虽然有摇滚和抒情曲,但并不会感到唐突。
我对这张专辑的全部回忆,大概就是本科有一段日子,天天晚上和室友听着王菲聊着天,随着台灯的光晕倾洒在书桌上,思绪飞得很远……嘴里或许还嘟囔着“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