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周庄王二年。
这年冬十月发生了一次日食。《左传》没说究竟哪天日食。《穀梁传》和《公羊传》记载经文说是“冬十月朔”,就是十月初一。《穀梁传》解释说,其实是十月初二。这是一次日环食。这还不是最早的日食记录。在鲁桓公哥哥鲁隐公的时候也发生过日食,《左传》里也记载了。
鲁隐公三年有一次关于日食的记录。那次日食的发生时间是公元前720年2月22日,是一次日全食。这个记载是全世界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初期中原的诸侯国都也不太安宁。上一集说到卫国的事,卫宣公上烝下报,晚年宠爱宣姜,想杀自己的儿子太子急。最后的结果就是太子急和宣姜的儿子公子寿都死了。宣姜的另一个儿子公朔登上国君之位。
这本来是卫国的内政,但是春秋诸侯国之间有重重关系,所以卫国的事也不可能只是卫国自己的事。桓公十七年,齐国和鲁国、纪国结盟开会,一起商量着看看怎么干涉卫国的事。公子朔就是卫惠公。卫惠公的君位没坐稳。死了的太子急和公子寿两个人各有一个老师,被称为左公子、右公子。这两位师傅不满意卫惠公上位,于是另立新君。卫惠公一急之下就逃到了齐国。因为卫惠公的母亲宣姜是齐国人。这次会盟就是齐国想保全卫惠公,跟鲁国、纪国一起商量这事。其实鲁国和卫国也是亲戚。鲁桓公是卫惠公的姨父。鲁桓公的夫人齐姜和卫惠公的母亲宣姜是姐妹。
鲁国这时候也身不由己。鲁国有个邻居邾国。邾国国君邾仪父,和鲁隐公、鲁桓公两代国君都结盟。邾国历史很悠久,西周的时候就有邾国。邾国原来在曲阜一代,后来迁到了邹城。鲁国和邾国是唇齿相依,但是鲁桓公刚和邾仪父结盟,就不得不在同一样屈从于宋国而攻打邾国。
后来从邾国又分出个小邾国。小邾国也叫郳国,是鲁国的附庸。受周王室分封的始封君名“肥”,是邾文公的儿子。那是八十多年以后的事了。
春秋初期三小霸风云际会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这时候郑国也闹起了乱子。小霸郑庄公身后,郑国也发生了内乱。郑卿高渠弥是郑庄公亲自提拔起来的。但是在郑庄公死后,高渠弥不思报效,想起来当时的公子忽,现在的郑昭公曾经反对他为卿,很讨厌他。于是高渠弥一不做二不休,干 脆把郑昭公引到郊外去射猎的时候顺便就把郑昭公给做了。然后立了昭公的弟弟公子亹为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