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之所以能够化解食祸和性祸而从小社会走向大社会,除了得益于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还有诸多与动物不同的地方,比如劳动,比如政治,比如道德,比如羞耻之心等等。动物之所以不能走向大社会,就是因为缺少人类这些特有的品质,食色之性作为生命之私的最基本的两大本能,以致于生命之间的斗争永远大于合作,从而有的只是食祸和性祸。那么,人类特有的品质从哪里来呢?来自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互助机制和互补机制。
所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互助机制,就是人类选择社会的互相补偿机制,自然选择生命主要是淘汰机制,但人类选择自然或选择社会的时候,不仅有淘汰机制还有补偿机制,比如对贫瘠之地补偿性投入可以变成良田,比如对所爱的人补偿,得到补偿的人往往获得了更多优势而容易生存和发展。补偿机制有单向补偿和双向补偿两种,动物母爱是单向补偿,只付出不图回报,人类的母爱尽管也不图回报,但儿女知道感恩,而且还孝敬父母,这就是双向补偿了。双向补偿就是互相补偿,也就是互助机制。
原始共产主义的人们之所以能够很好地化解食祸,就是因为互相补偿机制,有人饿肚子了,其他人手上有食物就拿来分享,等这个人以后有了食物也会分享给其他饿肚子的人,如果不分享也行,等到将来再饿肚子的时候就再也没有人帮助他了,这就是人类选择,选择性地补偿好人而让坏人失去更多的生存机会。
所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互补机刻,就是互相补充,取长补短。最好的例子就是刘邦,刘邦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这就是人类为什么有合作的原因,也可以不合作,由于缺少了互补机制,在人类竞争中就被淘汰了。生命的性爱合作是最原始的互补机制,到了人类,男人在外战斗保护他们的女人和孩子,或者在外奋斗挣钱养家,女人则可以安心地在家生育抚养孩子,阳刚与阴柔搭配而有了家庭和谐,如果夫妻俩都是燥脾气,肯定会经常吵架,不过,吵架归吵架,由于有共同的孩子,关系到各自生命的延续,可以说,人类的家庭是最基本的命运共同体,
其实,动物也有命运共同体,尤其是群居动物,不同的是,动物的命运共同体不仅少爱,而且还缺理智。群居动物维系群体不散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社会性基因,一是性爱和母爱,成年的群体成员多是姐妹,但不象人类,缺少姐妹之情,也可能是母女,但动物的母爱有限,对于长大的女儿已经没有爱了,甚至母女之间还是竞争对手,因此,群居动物总少不了一个王者雄性以其性爱联合着一群雌性。相反,人类命运共同体则充满了爱和善以及理智,就象原始共产主义的姐妹或母女互相照顾对方的孩子,与其说互相帮助,不如说是互相的爱,不仅姐妹相爱,还爱姐妹的孩子,也就是说,是人类的爱和善成就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互助机制和互补机制。
人类不仅有爱,还更有善,善就是广泛的爱,这是动物所没有的,动物的母爱尚且有限,就不要说广泛的爱了,由于广泛的爱,所以人类的命运共同体越做越大,从原始共产主义的氏族社会到部落社会,再到部落联盟,然后有了国家。然而,有了国家之后,却又岀现了家庭,如果说国家是公,家庭却是私,为什么不越来越公却由公转私了呢?因为公有公的好处,私也有私的好处。如果说象国家这样的公是为了化解人们的食祸,从根本上解决人们为了食物来源的生存空间之争,那么,家庭则是为了化解人们之间的性祸。
相对来说,人类化解食祸远比化解性祸容易得多。食祸源于生存空间不足,是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人类可以通过劳动的手段在有限的生存空间获得更多的食物,还可以通过政治的手段保卫国家领土从而保证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安定的环境里,为了化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最好的办法是人类联合起来,所以有了越来越大的命运共同体。性祸源于性爱自私,性爱自私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是否可以延续,关系到一个人的基因是否可以得到遗传,因此,性祸是一种生命与生命或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不可以通过互相补偿机制解决,更不可以交换,性爱自私关系到一种自私基因的问题,你的儿子必须遗传你的基因,如果有人霸占了一个人的性爱导致他没有后代而淘汰,这等于触犯了一个人最根本的生命利益,任何人都会奋起抗争,所以,性爱自私便成了人类永恒的话题,而且,性祸也曾经长期地伴随着人类社会。
由于性祸的长期存在,其具体表现是人与人之间的长期斗争,这无疑是一种恶,动物尚且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每个人自然也会对性祸这种恶有一种憎恨之情,慢慢地就有了人类的耻恶之心,当然还有羞恶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