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区融媒体中心讯】2022年,是红古区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全区工作将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定实施“一城五支撑”发展战略,着力增强综合实力,着力加快产业转型,着力提升城乡品质,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保障民计民生,持续推动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甘青区域合作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系统推进红古实现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5%。
聚焦做强产业,建园区、延链条,让转型基础更加坚实
稳步推进经济区红古园区扩区增容,持续完善“七通一平”建设。投资近3亿元,建成夹滩二路、滨河西路,加快推进扩区供水管网、山神沟至麦洞沟道路工程,改造提升心一路、永宁路等5条道路,增强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建成达产总投资45亿元的宝方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方大炭素高压浸渍及二次焙烧隧道窑等18个扩规延链项目,加快实施总投资60.8亿元的甘肃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尚利得建材科创基地等6个提产扩能项目,落地建设总投资15.3亿元的兰铝自备电厂煤场封闭改造等5个新兴产业项目,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力争新引进链上企业8家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70亿元;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着力加快“四大业态”扩量增效。做活传统商贸,新增运营商业面积3万平方米,完成纳限入库企业7家。做实现代物流,加快实施北环路公交枢纽站、伊利乳业西北仓等项目,全力打造兰西通道物流集散地和中转站。做强文旅产业,推进海石湾公园二期、川海智慧游客集散服务中心等项目,旅游总收入突破10亿元;继续落实“一企一策”帮扶机制,引导窑街煤电、方大炭素等骨干企业扩大产能,亿通电力、甘肃阿敏等困难企业稳定生产,年内实现利税3.8亿元以上。
聚焦扩大内需,抓投资、促消费,让增长动能更加强劲
紧扣国家《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重点围绕“两新一重”、工业技改、清洁能源等领域,建立重大项目滚动储备库,全力以赴启动兰州碳中和能化共轨示范园、10万吨再生铝资源化利用、S233海窑隧道复线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示范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全年凝练储备项目79个,争取资金10亿元以上;全力推进总投资160亿元的88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0亿元。严格落实项目管理团队、“四级包抓”责任制,发挥科能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平台优势,拓展多元融资渠道,推动区医疗服务中心、山台地道路等PPP项目顺利实施;
聚焦乡村振兴,强农业、美农村,让城乡融合更加协调
落实《红古区加快都市农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打造全市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先行推进花庄城乡融合发展。做大现代农业园区,扶持发展鑫源第六产业园、半亩花田休闲农业示范园等现代农业园区4个。抓好粮食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总产量稳定在0.5万吨以上,播种面积稳定在1.6万亩以上。壮大产业龙头,注重以点带面、内育外引,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5家;坚持城镇和村庄规划引领,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改造提升农村公路20公里,完成清洁取暖及户厕改造2200户,打造乡村建设示范村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中心镇区功能区建设和形象提升进度,新建5G—700M乡村网络基站32个,启动王家口加油气站、花庄加气站、普通国省道超限检测站及窑街、平安综合枢纽站项目,推动镇村公共服务一体化。
聚焦精品红古,夯基础、塑环境,让城市形象更加美好
加快编制城市东扩规划。围绕主次干道畅达、断头道路贯通,启动实施城区道路“四改两建”工程,改造提升花庄路、中和路、龙源路人行道及鑫海路,新建滨河路西延和恒利北岸星城南侧小区道路;围绕城市形象提升,持续加快海石中心、烟草公司、国芳百合城等重点片区综合开发;围绕基础设施完善,完成城区架空线缆入地10公里,改造供排水管网8公里、节能智能路灯650盏,新配置巡游出租汽车116辆,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落实《红古区加快窑街片区全面振兴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编制完成窑街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重点实施“四大提升工程”,实施基础形象提升工程,启动荣鑫路、上窑西路改造,集中整治民门路沿线风貌,拆除危旧小区、违章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实施生态治理提升工程,下决心清理搬迁沉陷区企业,启动滨河生态廊道项目,打造生态修复、河岸绿化等一批绿地游园;加快构建“大城管”管理模式,下足“绣花”功夫,集中打好窑街城区、主城区东口和南区大通路三大片区环境整治攻坚行动,持续抓好市容市貌、智慧停车、门头招牌、美化绿化等专项治理,建成精致车站1个;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落实管煤、改炉、降尘、控烟等污染防治措施,实施方大炭素沥青烟净化技改、新蓝天工业窑炉提升改造等节能减排项目,年内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行“河长+警长+检察长+志愿者”模式,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启动湟水流域红古段农村污水治理项目,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10个,治理水土流失2平方公里。
聚焦改革创新,破瓶颈、增优势,让发展活力更加充沛
巩固拓展提质提标年活动成果,落实省上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4个方面33项政策措施。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行“小兰帮办”政务便民服务,推动140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以上;深度融入兰西城市群建设大格局,与民和县建立更多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合作交流机制。畅通区域交通脉络,加快实施京藏高速海石湾收费站连接道路改扩建项目,实现民海客票一体联程、公交一卡互通。
全媒体记者:徐淼 责任编辑:孙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