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陷落:围城与公社,1870-1871 第二部分》(汗青堂 095)

阅读思考写作-每日不坠  阅读思考写作-每日不坠     2022-03-01      0

首页 > 头条

​​

《巴黎陷落:围城与公社,1870-1871 第二部分》(汗青堂 095),读书笔记第2810篇。

一小片阴云来自西班牙王位的争夺,俾斯麦推出了自己的人选,但是在法国愤怒的抗议下,候选人退缩了。对于拿破仑三世而言,他似乎看到了一个新的机会,对于普鲁士人的憎恶,是法国人普遍存在的情绪,而如果能够再获得一场伟大的胜利,或许那些被迫放弃的权力就能够再一次回到手中,于是原本不存在的危机就在法国人不断提高的调门之中出现,而对于俾斯麦而言,他的梦想是建立一个德意志人的帝国,有什么比外来的威胁更好的黏合剂呢。

在俾斯麦精心的安排下,普鲁士发出了一份措辞强硬的电报,不过无论是以那个时候的尺度还是现代的尺度,这距离宣战还有遥远的距离,但是拿破仑三世迫不及待地钻进了圈套,他在7月15日宣战,然后立刻发现作为挑起战争的人,他找不到任何盟友。有趣的是,两个国家都出现了同样的庆祝活动,庆祝自己的国家将在一场伟大的胜利之后获得更大的荣光。

不过普鲁士人更加有理由庆祝,他们拥有那个时代组织最严密战斗力最强的军队,还拥有坚定的统帅与最好的将军,以及克虏伯提供的优质火炮,法国人占优的唯一一点是他们射程更长的步枪,可是他们糟糕的动员以及国内各个党派之间的不断争斗足以抵偿任何优势。

士气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之一,虽然在战斗之中,双方都损失惨重,但是无论损失多大,普军总是可以坚持到最后,而士气逐渐被消磨殆尽的法军开始步步后撤,即便拿破仑三世亲临前线也无法改变这一点。色当会战对于法国而言是一场可耻的失败,拿破仑三世投降,对于普鲁士人而言,剩下的就是胜利行军了,因为法军要么已经被俘虏,要么即将被俘虏。

当拿破仑三世投降的消息传到巴黎的时候,巴黎市民的第一反应就是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早已经被共和派渗透的国民自卫军迅速控制了巴黎的局面,在一场不体面的分赃竞争中,一些新领导人将政府职位空缺填补完毕,第二帝国的所有标志被迅速清除,法国人比普鲁士人更加善于推翻一个王朝。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法国人似乎不是在哀悼自己国家遭遇的入侵以及一场惨痛的失败,而是在庆祝一场盛大的节日。

巴黎的守卫者,理论上有50万人,不过其中绝大多数是来自外地的别动队与巴黎本地的国民自卫军,真正的正规军屈指可数。巴黎外围还有不少装备有重炮的防御堡垒,不过这种堡垒的修建忽视了时代的发展,新式重炮的射程大大延长,无论是堡垒本身还是巴黎都无法躲避来自敌人的炮火。略微有先见之明的措施是将卢浮宫之中的珍宝转移,这里成为了新的兵工厂。

巴黎是一座庞大的城市,这自然给围城的普军造成困扰,但是最大的麻烦在法国人一边,他们需要为大量的人口准备足够的给养,巴黎周围的牲畜、蔬菜与粮食都被集中起来,守卫者乐观的估计,其储备可以支持80天,而在30天之内,法国其他地方的援军就会赶来解围。在这种乐观的情绪下,国防政府几乎没有做出任何疏散普通市民的努力,他们认为自动离开的市民已经足够多了,问题是涌入巴黎的人与离开巴黎的人同样多,因为周围的人认为巴黎是唯一安全的避难所。巴黎需要供养的人口绝对不是政府估计的150万,而是远远多于200万。

到了9月中旬,巴黎已经变为了一座要塞以及大兵营,这里的人开始疑神疑鬼,似乎所有人都是潜在的普鲁士间谍。巨大的兵力让守卫者恢复了信心。不过在另一侧,毛奇也同样信心十足的开始了他的进军,只要巴黎投降,法国就会投降,而让巴黎投降的方式就是围城。对于围城战而言,毛奇手中的15万军队显得有些薄弱,尤其是在他们行军以包围巴黎的时候,自己脆弱的侧翼是最好的攻击目标,可是巴黎城中并不是训练有素的军人,对于这些临时征召的新兵而言,几发炮弹就足以让他们做鸟兽散,他们甚至直接抛弃了重要的沙蒂永多面堡,让自己的前线以及巴黎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中。当9月20日普鲁士军队在凡尔赛会师的时候,巴黎被完全包围。

从一开始,国防政府就抱有幻想,希望可以签署一个体面的和约,可以赔款,但是不割地,但是他们的幻想被俾斯麦无情的打破了,普鲁士人要求阿尔萨斯全境与洛林的一部分。国防政府呼吁整个法国起来抵抗,但是却遭遇了消极对待,尤其是那些波拿巴主义占据优势的省份。

国防政府面对的挑战不仅仅是城外的普鲁士人,还有城内的左翼分子,他们固然反对普军,但是也同样反对国防政府,他们要求废除警察局并且建立通过选举产生的拥有全权的巴黎公社,国民自卫军也迅速分成了两派,无产者与有资产者,马克思对此进行了乐观的预言,“不管战争怎样结束,它已经教会法国无产阶级掌握武器,而这就是未来最好的保证”。巴黎的守卫者们忧心忡忡的看到,“在巴黎的城墙内,两个主要阶级被关在一起,这种极端的意见分歧会产生什么结果,简直不堪设想”。

对于进攻者普军而言,兵力不足让他们没有任何进攻的愿望,他们的策略非常简单,坐等巴黎的补给耗尽主动投降,支持他们这个策略的是法国其他地方对巴黎局面的漠不关心。同时他们还在期待自己的援军,这个时候另外一支普军正在梅斯包围另外一个法国的集团军,到10月底,巴赞集团军投降,其中包括17万官兵,这意味着一个普鲁士集团军被解放出来,他们可以加入围城战,也可以打击各地正在征召的新军。

现实的国防政府已经开始考虑调低自己的底线,比如放弃阿尔萨斯,但是激进的左翼对此无法接受,他们发动了一场暴动,劫持了国防政府的成员,在漫长的对峙之后,暴动者和平的离开了,但是随即政府逮捕了主要的领导者,这让左翼群体之中弥漫着一股被背叛的味道。

到了11月,巴黎城内的补给已经开始不足,而依旧没有来自外界的声音,国防政府意识到自己必须采取行动,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他们在出击前高兴的听说一支被征召的法国军队收复了奥尔良并且前来与他们会合,于是决定发起大出击,虽然寄予厚望,但是大出击以彻底的失败告终,突围的军队被击退,而外围的军队也败在了赶来的普鲁士新部队手下并且丢失了奥尔良,对于国防政府而言,他们的失败已经无法避免。剩下的只是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迎来自己的失败,以及在失败之前需要巴黎民众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发动另外一次突围的可能性已经消失,无论被加强的敌人包围圈还是被削弱的法军士气都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城内的给养已经到了危机的边缘,坚守到最后时刻,究竟意味着谁的最后时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