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峰发展文冠果产业的建议

马成福文冠果  马成福文冠果     2022-03-14      0

首页 > 头条

​​马成福

发展文冠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文冠果蒙语为僧灯毛道,是赤峰市生态、景观、能源产业发展的适宜树种。赤峰市无论是气候、土壤、海拔,还是地貌特征都与文冠果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是文冠果种植的黄金地带,适宜大规模种植,产业化发展。

文冠果全身都是宝,树龄长达2000年。它具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树木中的国宝,园林中的奇葩。它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木本油料树种,又是珍贵的旅游观赏植物,也是优良的木材树种、水土保持树种和常用保健中药材。

文冠果种子含油率40%,种仁含油率60%。文冠果油是高级药、食兼用油,是植物油中的极品,品质比橄榄油都要好。文冠果油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4%,易于人体吸收消化,有降胆固醇、软化血管的作用,可降低胆固醇、降血脂。文冠果油富含大脑黄金神经酸(3%~5%),是心脑和神经系统健康的主要元素。文冠果茶有杀菌、消炎、止血、利尿、消食、消脂、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可治疗失眠、痛风、肠胃炎、前列腺炎及"降三高"、减肥等。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木本油料,大力支持文冠果产业发展,把文冠果纳入《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相继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通知》《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 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优惠政策。

如今翁牛特旗梵宗寺有一株文冠果树,是建庙时栽值的,已经三百余年,虽然历经雷击、火烧,人为破坏,依旧枝繁叶茂。乌丹苗圃于1954年培育了三棵文冠果,然后移栽到苗圃中心空地上,到1959年全部开花结了果,产量达50余斤,并用土法榨出15斤油。尝试食用后,味道鲜美,没有不良反映。

1961年春,内蒙古林学院派徐东翔、崔广智两位到翁牛特旗乌丹河南苗圃蹲点搞科研。1961年秋,在徐东翔、崔广智两位的指导下,在河南苗圃植下300亩文冠果。1963年7月,内蒙古林业厅正式下文,决定在翁牛特旗建立一个发展文冠果的囯营林场。9月,在赤锡公路两侧乌丹至三星他拉种植了4000亩文冠果。到1970年全旗文冠果面积发生到11.51万亩,仅乌丹经济林场就连片4万亩。当年中央召开全国木本油料会议,有关领导就大讲"文冠果"是国家未来的"国树"。

江青十分喜欢文冠果,毛主席逝世,江青用文冠果制作了花圈,彰显"文冠国"之意。因与江青有关,文冠果也成了牺牲品,而这一产业走向低谷,被人抛弃,国家的项目经费全部砍掉。

内蒙古民族大学刘中奇和宫彦章撰文认为文冠果素有"千花一果"之称,说明其结实率很低,落花落果现象严重,最核心的因素是其产量难以提高的问题,产量有限则种植的直接经济效益有限,农民种植其积极性不高,产量有限也不能保证规模化生产的原料供应。通辽市是文冠果适宜栽植地区,发展文冠果产业应以追求长远效益为主,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短期内发展文冠产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科技支撑,制定和落实相关产业和科技政策,从而促进文冠果产业在通辽地区持续有效健康发展。

文冠果历来存在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等难题,西北文冠果基地从文冠果的"深根性"和"肉质根"这两个重要特性入手,利用控水育苗、药水泡根、泥浆蘸根和塑料包根等措施,解决了移栽成活难题;西北文冠果基地从全国56个地方购买了文冠果种子进行杂交育苗,发现哪一棵挂果早、挂果多就采下来,进行第二代育苗,一直进行了8代共20年时间,才培育出了高产文冠果种苗,从而为文冠果的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民网、中国农业网、三农网、人民政协网、中国科学网和甘肃日报等媒体进行了诸多报道。负责人马成福入选全国木本油料"一线工匠"人才库,被业界称为"文冠果杂交之父"和"文冠果产业的拓荒者",被聘请为宁夏文冠果总顾问。如今其种苗已经走到了西北、东北、华北,引种到了四川、江苏、湖北等南方地区。

文冠果是朝阳产业,健康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可以消除贫困,解决就业难题。文冠果初期产业有育苗、种植,文冠果观光农业,文冠果风景旅游等;加工产业有文冠果酸油、文冠果养生茶、文冠果饮料等;深加工有文冠果制药、神经酸等。大力发展文冠果产业,可破解生态危机、食用油危机,促使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和谐健康发展。

西北文冠果基地的奋斗目标是:发展文冠果,美化北国大地,带领广大干旱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解决食用油危机,健康炎黄子孙,造福中华民族!发展文冠果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

文冠果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她历经灾难却坚强不屈、欣欣向荣,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文化。她是美化北国大地的希望,她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力量,她是解决食用油危机的源泉,她是健康炎黄子孙的母乳,她是造福中华民族的神树,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宝。​​​​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