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G7集团在美国华盛顿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声明承诺,从今年起,G7将同各国一道,为乌克兰提供至少240亿美元的援助支持。不过,声明中并没有提及这笔巨额援助的具体用途。
同日,G20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召开。在会上,当俄罗斯代表、俄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开始视频发言时,美国财长耶伦和加拿大财长方慧兰、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以及乌克兰代表等人一道,突然退出会议现场。此前,耶伦曾明确表示,美国不会参加有俄罗斯在场的G20会议。
还是在20日这一天,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称,当天下午3时左右,在俄罗斯阿尔汉格尔州的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俄方成功试射了一枚“萨尔玛特”洲际弹道导弹。
“萨尔玛特”是俄罗斯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液体燃料洲际导弹,射程可以覆盖美国全境,可以携带10个分别重达1吨的大当量核弹头,还可以搭载俄罗斯最新研制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有分析指出,“萨尔玛特”具备突破美国反导体系的潜力,震慑西欧诸国更是不在话下。
这是俄罗斯首次成功试射“萨尔玛特”洲际导弹。考虑这款国之重器的极端重要性,甚至就连普京本人也出席了此次试射活动。普京对“萨尔玛特”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导弹”,他还说:“现在,在威胁俄罗斯之前,我们的敌人最好先过过脑子。”
G7集团承诺将给予乌克兰用途不明的巨额援助,美国财长带头退出有俄罗斯代表参加的G20会议,俄罗斯则试射了一枚新型洲际导弹。这三件大事,把它们拆开来单独放在任何一天,都能成为当天国际主流媒体上的头版头条。然而,它们偏偏就是发生了同一天。
事实上,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俄乌之战打到现在这个份上,其实多少已经有点隔空对弈的意思了。棋盘上当面下明棋的,是俄罗斯和乌克兰;棋局外背后下暗棋的,则是西方和俄罗斯。俄乌双方虽然在乌克兰战场上打得昏天黑地、不可开交,但最终决定整场博弈胜负走向的,还是棋局外那场无声的博弈。
担任过普京顾问的俄罗斯政治学家卡拉加诺夫曾经说过,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同,俄罗斯手上能打的牌很少,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都没有过人之处,很难对俄罗斯周边国家形成吸引力,仅有一张还有点分量的牌就是军事。
所以,俄罗斯别无选择,只能一次又一次地依靠武力手段强行打开局面。
西方在和俄罗斯对弈的时候打的是立体战,经济上搞制裁,舆论上搞封杀,外交上搞围堵,军事上则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克制,虽然明里暗里为乌克兰提供了各种军事援助,但除非万不得已,否则都不轻言直接下场军事干涉。
俄罗斯手里没那么多牌可打,面对来自西方的全方位围剿,俄罗斯的反制万变不离其宗,始终都是建立在军事手段的基础上。
就拿这一次的隔空对弈来说,俄罗斯似乎并不在意西方的棋下到了哪一步,反正自己手上正好就有“萨尔玛特”这张牌,不打白不打。
要给对方上眼药水的方法多得很,没必要非得亦步亦趋,真要顺着西方的布局走,俄罗斯现在的处境可能会更艰难。
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俄罗斯都不是一个擅长通过发展经济和文化来构建相对优势的国家,打开局面依靠的往往都是武力手段,从沙俄到苏联再到今天,概莫能外。
打造和维持一支不世之军,是俄罗斯争取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大资本,也是多年来其不变的基本国策。要是按照这套逻辑去剖析如今俄罗斯人的行为,“再苦不能苦战略核潜艇,再穷不能穷洲际核导弹”的处事思路,其实也就没那么难以理解了。
任西方八面来,俄罗斯只一路去。这种解题思路虽然看似粗犷,但非常适合俄罗斯当下的实际情况。俄罗斯常常要靠武力手段打开局面,常常在战局中打得狼狈不堪,但也常常能熬到最后。
教员说过,仗这个东西,就是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能顺着对方的意思来,要学会自己主动去创造战机。风物长宜放眼量,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想必今后我们还将从俄罗斯这个大体老师的身上学到更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