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马强
▲来源:微博、百度热搜
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中,A股今日下破3000点!“沪指跌破3000点”“A股”“基金”“大盘”“两市千股跌超9%”“上证指数”“股市”等多个话题陆续登上微博、百度热搜。
沪指上一次跌破3000点是在2020年3月9日,这是21个月之后,A股再次下破3000点。
沪指下破3000,记者留意到,多家机构以及业内大佬晚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不破不立、物极必反!股市大跌背后也在暗暗积蓄向上的潜能,投资者无需过于悲观。
▍A股重挫5%下破3000点,创两年多最大单日跌幅
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整数关口,下跌超过150点,跌幅达到5.13%。从跌幅来看,上证指数5.13%的收盘跌幅已创出自2020年2月3日之后,最近两年多最大单日跌幅。
个股方面,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日A股市场合计超过700只股票跌停,跌幅在10%及以上的股票超过800只,跌幅在8%以上的股票超过了2500只,这样的个股普遍大跌情形,在最近几年比较少见。
个股方面,多只行业龙头股遭遇暴跌,甚至跌停,如医药龙头之一的恒瑞医药、新华保险、中国铝业等。
▍溯因:A股重挫原因何在?
综合机构观点,记者留意到,机构认为,近期导致A股市场下跌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国内疫情再次局部扩散。部分产业及物流运输处于停滞状态,企业产需两端均受到冲击;与此同时,居民消费也受到场景缺失、预期不佳等因素的压制,经济数据明显承压。
二是中美货币政策方向相反,导致中美利差收窄,人民币贬值叠加美联储后续加息动作,加深市场对于资金外流的担忧。
三是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减。俄乌冲突带来的国际油价维持高位,对我国形成输入性通胀,进一步制约货币政策空间。
四是市场层面,部分代表性个股负面消息增多,投资者对业绩预期下修,包括宁德时代推迟发布一季度业绩公告,恒瑞医药一季度营收、净利双双下滑等。在以上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下,私募、固收+、融资买入等具有杠杆性质的资金,在大幅下跌后面临巨大压力,从而被动抛盘,形成了一定的负反馈。
▍发声:董承非、李大霄、黄弢谈A股破三千点
记者留意到,就A股下破三千点,不少股市资深人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记者集纳了董承非、李大霄、黄弢三人的一些看法,以供投资者参考。
→“奔私”大佬董承非重磅发声:这个时候别卖股票了
暴跌之下,私募大佬“怎么看”的?据证券时报报道,今日,“奔私”的前公募基金大佬、现为睿郡资产首席研究官的董承非表示,现在点位和2016年第三次熔断的点位非常接近,估值已经合理偏低的水平。结合公募基金的表现,从估值角度来看,市场的释放程度已经非常充分。
董承非认为,近期跌幅这么大,最大的因素还是对疫情的担忧,不确定性会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很多业务都无法开展。但董承非表示,他自己并没那么悲观,股票实际上在悲观情绪下,往往会把短期利空放大。他大胆预测股价会在业绩底之前企稳。
董承非表示,虽然现在市场处于“春寒”,但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对于非专业投资者,他直言不建议此时卖。
对于投资人如何克服目前痛苦心态?董承非表示,做这一行一定要有“阿Q精神”。理性分析不能停,理性分析之后还是坚定原来的决策,少打开账户,避免情绪干扰做出错误的决策。
→李大霄:生活要比股票重要,身体要比股票重要
据媒体报道,就今日股市大跌,英大证券李大霄表示,沪指跌破3000点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因为过去15年市场便是围绕3000点上下穿越的。
李大霄判断,从2017年开始,关于3000点的争夺战已经持续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可能在3000点上方的空间和时间要远大于3000点下方。“就算3000点被跌破,对最低估最优质最好的股票来说并不是世界末日,因为它未来的潜力很大。”
李大霄认为,稳经济相关政策有望加码,市场将体现为结构性,与稳增长关联度比较大的股票将会有更多表现。低估值稳定的可能性增加,高估值相关股票稳定下来的难度将会更大一些。
操作层面,李大霄建议投资者从进攻转为防御策略,要处理好现金和固收、权益产品的配比,要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至于投资哪些权益类产品,李大霄认为,要以低估的、稳增长相关的股票为主。
李大霄提醒投资者,不要太过恐慌,要从容面对市场波动,处理好家庭关系。“要互相支持,不要互相指责”,因为投资的波动是很正常的,生活要比股票重要,身体要比股票重要。
→创金合信基金黄弢:现在需要的只是等待,没必要放大悲观情绪
就今日股市大跌,创金合信基金权益投研总部执行总监黄弢指出,从历史复盘的角度来看,除了情绪指标以外,只是具体的催化因素不同而已,但最终都会走出阴霾。巴菲特说过一句经典的话:“除了疾病和死亡,大部分坏事最后可能都变好事”。
黄弢称,他的核心结论就是A股超跌了,现在需要的只是等待。如果短期没有出现正向催化剂而导致市场下行,那也没有必要放大悲观情绪,因为这只是为将来的上涨腾出了更多空间。
▍宏观:政策面持续释放利好消息
值得关注的是,在近期市场持续下跌的同时,政策面也持续释放利好消息。记者留意到,资本市场方面,4月22日证监会强调“要及时回应市场关切,引导市场预期,激发市场活力、潜力,进一步提升市场韧性,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4月25日盘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央行则放出了降准落地的消息。
据新华社北京4月25日报道,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五方面二十项重点举措。一是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有序恢复发展。二是全面创新提质,着力稳住消费基本盘。三是完善支撑体系,不断增强消费发展综合能力。四是持续深化改革,全力营造安全放心诚信消费环境。五是强化保障措施,进一步夯实消费高质量发展基础。
▲截图来源:中国政府网
另一个消息是央行降准,央行网站25日晚发布消息称,为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2年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9%下调至8%。
▲截图来源:央行官网
▍数据:大盘跌破3000点后,反弹概率高达六成
在A股历史上,单日如此大规模的下跌情形并不多见。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历史上单日跌停500只以上的情况共出现39次(含本次)。在大面积跌停后,上证指数次日上涨的共有23次,上涨概率达到60.53%。可见,A股在遭遇大规模跌停潮之后,短期反弹概率高。
▍机构:不破不立,对后市看法反趋乐观!
记者留意到,对于后市,多家机构对A股的后市走向反而趋向乐观。他们认为,所谓“不破不立、物极必反!预计市场短期或仍以筑底为主,但A股估值已跌至底部区间,经济不利因素也有望很快缓解,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投资者无需太过悲观。,应耐心等待市场完成U型底的构筑,疫后修复配置机会逐步显现,投资者可逢低布局。
机构指出,站在中期视角,A股正在构筑U型底部区域。一方面,政策底、信用底或已大致确认,后续盈利底也将在中期逐步完成;另一方面,市场的估值、情绪指标也已经进入了市场的底部区域,后续虽然仍存在继续下跌的可能,但就赔率而言空间已经相对有限,后续市场大概率继续磨底。
机构认为,A股后市可未来关注以下潜在因素:(1)俄乌局势明朗和全球通胀压力缓解,带来“滞胀”担心边际缓解;(2)“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3)国内疫情进一步明朗。以上因素都可能为A股带来向上转机。
卓识基金表示,单从情绪角度看,目前投资人是一定程度恐慌的,是不敢投资进入市场的。但从理性角度看,目前的A股市场已经显然跌出了投资价值。判断投资A股的建仓时点,不应该受到已经被市场跌幅消化的利空的影响,也不应该主要受到情绪左右,而更应该以长期难以改变的规律来指导投资。从PE历史分位、PE与国债利率倒数差这些规律看,目前A股已经进入历史级别的建仓区间。
中阅资本首席经济学家孙建波对媒体表示,当大盘跌破3000点的时候,高估值的压力事实上就已经基本解除了,但股指短期或仍将惯性下探。对于“底”在哪里?孙建波预测或将继续下探至2700点附近,随后大概率会止跌企稳。与此同时,孙建波指出,恐慌性下跌,往往是长期建仓的机会。他建议,投资者应该寻找未来3-5年增长较好的行业和公司,“在恐慌性下跌的时候用较低的价格建仓。
联储证券温州营业部总经理胡晓辉表示,单纯从点位来看,3000点以下已经是合理区间,预计会出实质政策性利好,不排除加速设立平准基金,静待底部信号出现。
国盛证券研报更是乐观地预期认为,若以长期配置的视角看,A股已经进入深度价值区间,未来一年预期收益超过15%。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