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在上海 卡车司机正在经历着的“静与动”

新民晚报新民网  新民晚报新民网     2022-05-04      0

首页 > 头条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一辆大卡车,是“卡友”们养家糊口的生计,也是挡风遮雨的伙伴。

  在上海的郊区,一些卡车司机已原地静止超一个月。他们的现状如何,遇到了哪些困境,记者去现场看了看。

图说:在万水路上,道路两旁停满了集卡车头。

  出城的路 越跑越畅

  在临港的一个集卡服务中心,记者遇到了正在车里吃盒饭的集卡司机姜磊。因为提供便利的核酸检测服务,服务中心成为了不少司机每天必去的打卡地,“我是来这里做核酸外加吃口饭。现在没有核酸报告,就没法工作。”

图说:集卡服务中心提供的核酸服务,让这里成为还在跑运输的卡车司机每天必到的打卡地。

  姜师傅的车门上粘着层层叠叠的贴纸,每覆盖一层,就意味着一次外地来回。他详解现在的闭环运输规则,“出上海到了外地,下高速就要做核酸做抗原,检测出来没问题,立刻贴封条,点对点到厂里拉货。拉到货返回上海上高速,这张封条就能破了。”

图说:服务中心里,一辆卡车的车门被贴纸“包浆”。每一张贴纸,代表了一次闭环运输。

  姜师傅今年40岁,跑货运已经19年。一个人一辆车,卡车就是他的家。“吃睡都在车上。你看,座椅背后有一个小铺子,那是睡觉的地方。”

  疫情刚起的四月初,是这位山东司机感觉最苦的日子。“知道交通肯定要受阻,准备了一天的吃的。但最长一次在高速上堵了两天两夜,那滋味……”姜磊告诉记者,现在情况已有所好转。从最初的“两天两夜”,到现在几乎高速上每个道口都能下了。他切身感觉到,路上跑的车子明显变多了,运力正在逐步恢复。

图说:姜磊展示在萧山东服务区获得的爱心礼包,里面除了食物还有一些防疫物资。

  静止的车 还在等待

  虽然姜师傅说自己曾在高速上堵得“欲哭无泪”,但哪怕是这样的遭遇,对于一些静止在原地的司机来说也是奢望。在服务中心几公里外的万水路与南芦公路交界处附近,道路两旁停满了集卡车头。这里的不少司机因为这场疫情,被“困”在了上海。

图说:卡车司机崔学涛在路边支起一口锅煮面条。

  中午时分,河南司机王金明和山东司机崔学涛在路边支起一口锅生火煮面条。两人同属一个车队,今年都是50岁。他们从外地来上海跑运输,车在封控时被卡在了原地。一算时间,已经整一个月了。

  在“非必要不离沪”的大背景下,滞留在这条马路上的司机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难题。不少司机是个体户,挂靠的运输公司在外地,难以办理相关通行证。有人行程码带星后不愿返乡,怕各地防疫手势不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但更棘手的还是吃饭问题,“之前在附近村庄买吃的,村庄里有’阳’后,进不去了。”一位卡车司机告诉记者,他甚至还挖过野菜充饥。当地政府后来发了泡面、水等物资,司机大哥们省着吃。

  临时的家 有人帮助

  停在同一条马路上,司机师傅们成为了临时的邻居。

  王金明和崔学涛当天的伙食里有一些绿叶菜,这是不远处的卡车司机荆增虎给的。荆师傅是山西运城人,夫妻俩开一辆卡车讨生活。他告诉记者,山西商会听说了司机的困境,送来了米面粮油和一些蔬菜。他们将富余的蔬菜也分给了前后左右的“邻居”们。记者还了解到,当地政府部门也安排了两辆服务车,一辆定期给司机发抗原,一辆提供一些基本的生活物资。

图说:卡车司机荆增虎和妻子住在车上。11岁的女儿在老家问他什么时候能回家?这个问题他也答不上来。

  荆增虎有一个女儿,今年已经11岁。本来夫妻俩给孩子许诺五一假期会回家一趟,但现在这个承诺已经延后到了六一。司机们现在最关心的,还是何时能再回到公路上。只有流动起来,“卡友”们才有收入。他们开始关注新闻中和物流运输相关的各种政策解读,因为那关乎未来的路。

  (新民晚报记者 萧君玮 孙中钦 陈炅玮 摄影报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