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阴影下,不明原因儿童肝炎的出现引发众多家长担忧。
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截至4月21日,欧美已有12个国家的169名儿童感染不明原因的急性肝炎,其中英国人数最多,为114人。患儿年龄在1个月至16岁之间,目前已有1人死亡,17人(约10%)需要进行肝脏移植。病例的临床综合征为肝酶明显升高的急性肝炎。在出现急性肝炎前许多病例报告了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并出现肝酶水平升高和黄疸。大多数病例没有发烧。
英国也对国内病例进行了分析。4月25日,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发布调查技术简报。简报称,自2022年1月1日至4月20日,英国本土共有111例16岁以下儿童感染不明原因肝炎的病例,没有病例死亡,43名居住在英格兰的儿童已经康复,7人接受了肝移植。这些病例主要在5岁以下,临床综合征通常从胃肠炎型症状开始,随后出现黄疸。
简报还称,病例没有已知的旅行史关联,他们中也未检出肝炎病毒(甲型至戊型)。53例接受检测的病例中,40例检测出了腺病毒。基于血液样本数据,腺病毒的初步分型为41F型,但在非血液样本中也发现了其他类型腺病毒。在确定病毒特性前,对多个病例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是必不可少的。尽管血液中腺病毒含量很低对数据质量是一个挑战,但这项工作仍在进行中。
4月28日,欧茜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应关注到该简报中的一组腺病毒感染的统计数据。
在英国,来自常规临床检测的腺病毒阳性结果会被记录在SGSS(第二代监测系统,即国家实验室报告系统)中,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可以对其进行分析。简报中,来自SGSS的数据显示,比较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17日间英格兰1到4岁的腺病毒阳性个案发现,2021年11月到2022年3月(近期数据),每周向SGSS报告的阳性个案数约为200-300例;在新冠大流行之前,每周报告个案数约为50-150例;而且2020年3月到2021年5月(大流行期间),每周报告个案数不到50例。低年龄组报告个案增加是从2021年11月开始的。
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17日,英格兰腺病毒感染统计。
对此,欧茜分析道,“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有大约1年的时间,1到4岁儿童感染腺病毒的病例数是很低的。这个原因就是疫情期间大家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明显降低了新冠病毒经呼吸传播传播的概率,也降低了腺病毒传播的概率。”
简报总结道,常规实验室数据中有明显的腺病毒超标,这主要是由肠道样本和1-4岁年龄组驱动的。目前其他常见的胃肠道及呼吸道病毒感染也出现超标,这可能是由于大流行阶段低发病率时期后的人们行为变化和人群易感性变化。
欧茜认为,“大流行期间发病率较低,说明感染过腺病毒、从而对腺病毒产生免疫力的孩子相对较少。等到最近一段时间,就可能出现很多尚未对腺病毒产生免疫力的孩子集中感染。当然,这还没有定论,这只是这份报告的合理推断。”
简报总结道,目前的主要假设是肝炎与腺病毒相关,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有可能是病毒介导的,也有可能是免疫介导的。
对此,欧茜这样解释,“这两种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前者是病原体直接对人体造成伤害,后者是指当病原体入侵时,机体会调动免疫系统去对抗,在对抗和清除病原体的过程中,免疫反应本身也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欧茜表示,儿童感染腺病毒并不少见,儿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常会遇到腺病毒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结膜炎、中耳炎,类似此次的肝损伤较为少见。“此次病因只是高度怀疑为腺病毒,最终结果仍有待调查。”(本文来源于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