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新平:把“小事”办实就是最大的“甜头”

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     2022-05-28      0

首页 > 头条

​​      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有盼头、有甜头,这是安徽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

  一个承诺的分量有多重?安徽“暖民心行动”里有答案。

  5月25日,全省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推进会议在合肥召开。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会上,省委书记郑栅洁既提要求,又立目标,更明举措,为全省上下接力办好民生实事进一步发出“动员令”。

  民生就是最大的幸福。“暖民心行动”特点在“暖”,关键在“行”,标准在“实”。只有既“暖”又“实”,群众的幸福才更加有感。老年助餐服务、健康口腔、安心托幼、快乐健身、便民停车、放心家政、文明菜市……安徽一口气拉出10项暖民心清单,桩桩从“小”处着眼,件件从细处发力,桩桩件件落脚到人民群众每天需要面对的现实生活。

  有人说:“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生活的本真。看似平常小事,有时候在百姓眼中却是“登天”的大事——在不少地方,托幼上学成为很多家长的“头疼事”;城市车多场地少、停车收费贵,令很多司机朋友“很烦心”;老年人如何在家门口更好地享受最美“夕阳红”,能按时吃上一口美味的“热乎饭”,成为关爱老年人的重点,等等。

  一枝一叶总关情。把“小事”办实就是最大的“甜头”。一个个发展图景、一项项奋斗举措,落实到千家万户,就是一件件现实可感的具体事。小到日常买菜、健身、娱乐,大到子女入学、就业,老人养老等,都是基层最为关注关切的大现实,都是幸福感获得感的直接组成。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着力解决群众的头疼事、烦心事、闹心事,是安徽施政的重点。从“暖民心行动”放大来看,感悟今年来安徽走过的历程,全省始终把“人民群众过得更好”置于施政、施策的“优先位”来考量。

  ——从“新春第一会”到季度工作点评会;从省委领导带头下访接访,与群众、企业面对面解难题,到多次召开省委专题会议研究就业、托幼、培训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件件民生“小事”成为安徽尤为牵挂的“大事”,赢得基层百姓广泛好评。谁把群众民生冷暖挂在心头,群众就会把谁记在心里。日子有盼头、有甜头,群众高兴点赞:“暖民心行动关注我们反映的琐碎小事,让我们以看得见的方式获得摸得着的实惠!”

  奋斗基层幸福没有休止符,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省委书记郑栅洁一席话,掷地有声。“第一信号”是为民办实事的姿态,“用心用情用力”是干事创业的状态。努力把群众的“呼声”“哭声”“骂声”变成“掌声”“笑声”“喝彩声”,既要姿态,更要状态,不仅要“应下来”,还要“解决好”。显然,新征程上的安徽,一轮轮改作风“组合拳”密集打出,锤炼了队伍,涵养了作风,造福了百姓。

  老乡的日子好了还要更好。安徽“暖民心行动”高规格启动,这是全省上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的具体行动。全省各地方尤须把这项行动与当前正在开展的重点工作有机联系起来,夯实基层基础,抓实民生保障,要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一件一件、一项一项把“暖民心行动”举措落到实处。需要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让群众得实惠上,确保“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敢于直面问题、善于破解难题,让基层群众的幸福感更充盈,日子越过越红火。

  接力奋斗、不负期待,务实兑现“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有盼头、有甜头”的庄严承诺,办好每一件关键实事、民生小事,让“幸福列车”在江淮欢快起航。​​​​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