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有900万人死于污染?
这是什么概念?
一个对比是:5月26日世卫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死亡病例为628万人。
污染的杀伤力竟然比新冠还大?
这一数字出自一篇更新版综述文章《柳叶刀污染与健康重大报告》(简称“重大报告”),日前发表于《柳叶刀·星球健康》。
既然是“更新版”,那自然有原版。原版综述出现于2017年,当时,为了拟定重大报告,科研人员借鉴了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的数据,发现污染造成了约900万人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6%。这个总体数字,到2019年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但具体情况还是不同的。
我们从重大报告中单独拎出了室外空气污染和危险化学物污染两个因素。
由图中可以发现,室外空气污染在2019年导致450万人死亡,比2000年增长了55%。而危险化学污染物造成的死亡,则从2000年的90万人直接翻了一倍,到2019年已经致180万人死亡,其中90万人死于铅污染。
这种增长幅度,使人类面临一个局面:
鉴于在传统污染治理上所取得的成效,室内空气污染(固体燃料造成)和不安全的水导致的死亡人数,其实是在下降的,尤其在非洲最为明显。但是,全球因为工业污染(包括环境空气污染、铅污染和其他形式的化学污染等)造成的死亡人数却在增长。
重大报告认为,这种减少和增长在近年来被相互抵消了。这才出现历经数年,“全球900万”岿然不变的现象。
《柳叶刀》污染与健康研究委员会称,污染对全球健康的影响比战争、疟疾、酒精等的影响要大得多。
污染也许不会直接“杀人”,但污染引发的疾病会。还是以室外空气污染为例,PM2.5微粒一旦深入肺部、进入血液,可能会引发哮喘、心脏病、肺癌等。
再直观一点,2020年1月13日,由于澳大利亚山火产生了大量烟雾,墨尔本空气质量极度恶化。据报道,维多利亚州各急救中心,当天共报告162例呼吸类疾病,比日平均水平增长了88%。
在本次的重大报告中,研究人员计算显示,污染死亡人口对经济造成的影响达到4.6万亿美元,而超过90%的污染死亡率和经济损失,都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
来自清华大学新闻网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受PM2.5污染影响,导致每年超过100万人过早死亡。
2021年7月,清华大学张强教授课题组曾经在《自然·地球科学》在线发表文章,指出2002年到2017年,PM2.5相关的死亡风险增加了39万人。但是,污染末端治理政策避免了87万人死亡。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绿水青山不只是金山银山,还是生命线。
5月26日发布的《2021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5%;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0微克,同比下降9.1%。
这是从“末端治理”中得到的直接“收益”,间接“收益”当然就是健康。
几乎同一时间,在2022达沃斯论坛上,我国承诺将积极响应“全球植万亿棵树”领军者倡议,力争10年内植树700亿棵。
10年700亿棵树,这个数字不是随便说出口的。
事实上,过去10年,我国森林资源增长面积已经超过了7000万公顷。我们必须看到,这不只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气候治理,还帮助我国2000万人口脱离贫困。
即使没有这个倡议,我国在增加森林覆盖率上依然会下功夫。比如,“十四五”规划就已经强调,到2025年将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4.1%,增加森林蓄积量至190亿立方米。
国家林草局也在今天(5月27日)的发布会上解释了“10年700亿棵树”是如何得出的。
简单地说,按照规划,我国在2021年至2030年,需要种植、保护、恢复653亿棵树。同时,在我国的义务植树计划中,年均至少种植5亿棵树,10年就是50亿棵。两项相加,700亿棵树就有了。
应对气候变化、增加森林碳汇,为世界,更为我们自己。
归根结蒂,还是那句话:
绿水青山不只是金山银山,更是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