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未做坏事,为何会这样?”带着对世界的最后一个疑问,留下几句短短的遗言,2003年4月1日,他从香港文华酒店的24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他就是著名的演艺界才子,能唱歌,会演戏,会写歌,人品有口皆碑的一张国荣。
因为重度抑郁症,他的一生定格在了19年前的愚人节。每年的这个日子都有许多人为他发文,缅怀他,纪念他。
那么抑郁症到底是什么,它能给人带来怎样的痛苦,竟会让人舍弃最珍贵的生命?
今天,抑郁症在全球迅速地蔓延与传播,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全球重大疾病负担之一,抑郁症已经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经常刷到某某处有人跳楼的新闻,不知多少个家庭从此失去了欢乐。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抑郁症,凯斯西储大学医学史教授——乔纳森·萨多斯基,专门写了一本关于抑郁症的知识型书籍——《抑郁帝国》,书中用历史、文化、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来解读抑郁症,囊括了目前为止,与抑郁症相关的核心知识。
01 著名的体液理论
20世纪中叶,“抑郁症”才被正式命名,但是做为“忧郁症”,它却是一个古老的疾病。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就向观众展示了舞台人物的忧郁症。哈姆雷特对生活的厌倦,他提出的“自杀观念”言论,他面对的困境和无所适从的状态,打动了无数观众。毫无疑问,观众都认为他是一个病人。
16世纪,欧洲医学思想的理论框架是体液理论。许多医生认为,“忧郁症”是由黑胆汁分泌过多引起的,应该用净化的方法治疗,让体液恢复平衡。
他们认为,黑胆汁会被油腻、干燥、坚硬的食物恶化,所以忧郁症患者要避免吃咸的、苦的、糊的、烤的、油炸的食物。伯顿列举了一长串的危险食品清单,包括大多数的肉类,所有的奶制品,一些鱼类,许多的蔬菜和香料。
除了食物,寒冷的、浑浊的空气也会造成忧郁,还有负面情绪、不良的生活方式。
当时的人们为了避免忧郁症可以说是煞费苦心。那个长长的饮食和行为禁忌清单实在是太长,现代人看这清单都要笑出声来,几乎没有人能做到。
02.精神分析理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细菌理论在解释、防治传染病方面取得了成功,此时的体液理论便显得古怪,它的力量逐渐削弱。对于精神疾病来说,人们开始更关注大脑。
19世纪末,精神分析学家开始试图用心理学方法来研究心理和生理的相互作用。他们发现,内疚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如何区分忧郁(一种疾病)和悲伤(正常的情绪反应)似乎是诊断忧郁症的关键。
亚伯拉罕认为,许多忧郁症都和患者的童年经历有关,尤其是和母亲的关系。母亲的疏忽会让孩子陷入困境,孩子爱母亲、需要母亲,但是当这种需要被拒绝时,就会产生复仇的欲望,而仇恨母亲这种心理会让孩子深深地自责,把愤怒转向自己,从而导致抑郁。
找到了疾病的根源,要解决这种心理能量失衡的问题,就要把患者从无意识的注意力消耗中解放出来,释放心理能量,供外部使用。
03.生物学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学的兴起让精神分析理论面临了严峻的挑战。关于抑郁症的新认知:抑郁症是由“化学失衡”造成,与大脑中的神经元传导、激素含量和基因构成等都有关联,因此有一些人更容易患抑郁症,而且抑郁症也可能遗传。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抑郁症是一种大脑疾病,原因有三: (1)抗抑郁药显现了明显的治疗功效。 (2)单相抑郁障碍的某些遗传性得到了科学支持。 (3)DSM—Ⅲ手册重新修订,将精神分析语言从诊断中剥离出来。
一些精神分析人士转为生物精神科医师,一些人则依然只关注心理原因和心理治疗,大多数人选择了第三条路:他们将抗抑郁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取得了更好的疗效,推动了抑郁症治疗的进程。
在过去百年里,抑郁症的定义与治疗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抑郁的历史不止是一部认知与治疗的进步史,更是文化、社会与历史之间的对流和渗透。 《抑郁帝国》引发了我们对抑郁症的深度思考——只有彻底揭开抑郁的真相,才能走出抑郁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