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行易趋,城市“疫”线的热血与坚守

上海高院  上海高院     2022-06-01      0

首页 > 头条

凡集结令下

必召之即往
有一批又一批的TA们
奔赴城市“疫”线
孤举者难起
众行者易趋
用一步又一步的努力
守护一处又一处的安宁

叶苹

上海高院 办公室


“我有抗疫经验,请组织分配工作。”3月25日,刚刚结束单位的封闭式轮班,到家一放下拉杆箱,我就赶到居委会,向社区党总支书记报到。

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陌生又熟悉的抗疫经历。2020年,我曾参加过上海高院组织的40人“浦东机场抗疫突击队”,在最危险的国际入境通道口,站岗值守、流调协助、乘客引导、外语沟通,与海关同志并肩把守“国门”,阻止病毒传播。


图为叶苹在进行核酸扫码工作


而这一次,社区抗疫是我奔赴的全新战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样刻不容缓,时不我待。我们社区一共有九个工作小组,我全都报了名。为了干好志愿者,除了加入社区的“党员群”“一级志愿者群”,详细了解掌握社区抗疫的第一手信息资料,我还在工作手记上记载着社区的楼道分布、居委社工们的各自分工、志愿者工作流程、核酸检测行走路线安排、困难家庭帮扶要点等等。这是曾经18年部队工作让我养成的习惯:不打无准备之仗。


社区工作要“有心”,还要“热心”,汗要流出来,手要动起来,样样要想在前,干在前。记得第一次抗原自测时,居民们没有经验,不会操作,我就与点位长一起上门,手把手来教大家。我想,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会干的积极干,不会干的学着干。


图为叶苹在帮助老人进行抗原检测


小区抗疫的日日夜夜里,有很多默默付出的身影,用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诠释着“守土有责”。


王蕾

上海海事法院 自贸区法庭


我所在小区是个大型社区,共有60多栋高层,约1800余户。我第一时间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起初主要协助楼组长分发物资,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和困难家庭送物资上门。4月8日,接到居委会书记电话,让我到居委会负责求助热线的接听工作。


对于一名法官来讲,虽然接听热线电话、做群众工作并不是件新鲜事,但在疫情特殊时期,我深知这份工作并不简单、对自己也是一次挑战和考验。


等真正开始做了接线员工作后,我更能体会到这份工作一点不比外勤轻松,任务也远不止接电话这么简单。疫情期间,居委会成了小区中枢,也成了各种矛盾、诉求的集聚地,每天的求助电话此起彼伏,往往刚挂断一个下一个又响起,有时接听一个电话就要持续一个多小时,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图为王蕾在接听居委热线


我有一本记事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来电居民的诉求和建议,哪些诉求需要协调反馈、哪些建议需要汇报流转,哪些个案需要专门沟通协助居委处理,都一一记录在册。


“是居委会对吧?我家里药都吃完了……”“居委会吗?我是孕妇,要定期到医院去产检的……” “居委会对吗?我爸爸在养老院过世了,我急死了,出门证怎么开呀……”


不仅是着急、抱怨,有些电话还伴随着居民们的不理解,有时我心中也会涌起一阵委屈,但转念一想,在这个特殊时期,每一个紧急的电话背后,寄托的都是居民们的期待,我能多帮一点是一点。于是我也迅速调整好情绪,在为他们解答问题时也尽力做好情绪疏导工作,让居民们感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


俞硒

上海浦东法院 审判监督庭   


“出发咯!”刚忙完自己小区核酸检测任务,整理好物品,马不停蹄迈出小区大门,去帮助隔壁两个无物业管理小区的核酸检测工作。刚把充满雾气的面罩摘下来,立马又接到分发抗原试剂的任务……


这就是我的抗疫志愿工作日常。第一批单位轮值结束居家后,我就响应号召至社区报到。由于志愿者人数有限,工作节奏显得十分紧凑,每人均要投入核酸检测、抗原收发、物资发放、快递消杀等各项抗疫工作中。每天回家经过消杀、洗澡后,也常累得不想动弹。“这下好了!”犹记得隔壁小区居民第一次看到我们时的激动万分。这简短的几个字,承载的是肯定也是期待。“在疫情面前,每一位志愿者都有责任不分彼此地去帮助他人。”这是我们志愿者队伍的共识。


图为俞硒在和居民沟通


我还是一名疾控流调志愿者。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中年男子在电话那头,呜咽得像个孩子。我会尽量多问几句,因为深知确诊病例的信息收集得越准确,后续的联防联控机制便能运转得越顺畅。也尽量语气亲和些,因为深知他们的脆弱与不安,以真挚的理解给予他们尊重与慰藉。

图为俞硒在搬运物资

我同时还担任社区临时党支部书记。负责所属7个居委下沉干部党建工作,落实上级党委各项要求,发动下沉干部投身抗疫一线,采集先进典型事迹,讲好抗疫故事,同心构筑红色战斗堡垒。


每天在三个角色之间反复切换,兼顾每项工作的质量与速度,忙碌且充实。经常有人开玩笑,说看我比上班还忙。我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在这个短暂静默的城市里,何尝不是每个个体以涌动的热血、坚守与勇气构成了汇聚八方的强大力量,支撑着我们去赢得胜利!


何刚

上海闵行法院 民事审判庭


4月19日,作为闵行区下沉干部,我来到虹桥镇报到,投身上虹居委的一线抗疫工作。


图为何刚在搬运物资

上虹居委下辖三个社区,九个街坊共103幢楼栋,常住居民两千多户,超过七千人。对社区来说,疫情防控和生活保障不可偏废,我和物业保安、志愿者们一起,在了解社区楼栋和人员分布基础上,建立分级、分类的转送方式。每当快递物资到达社区后,立即在门口进行全面消杀,并按楼栋片区做好分拣工作,再由志愿者将物资配送到楼,“一条龙”转送流程,方便居民足不出楼就能及时收到物资。


在前期排摸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到了社区内的独居老人及特殊困难人员,为了保障他们的生活起居并解决实际困难,我和居委干部多次上门看望,遇到不会网购的老人,立即想办法调配或帮忙购买物资,让老人们安心居家。


图为何刚为独居老人上门派送物资


与社区居民在一起的日子里,也会遇到邻里间的小“摩擦”,记得有次有居民告诉我们,半夜里楼道内经常会出现人为的异响,严重影响睡眠,知道这个情况后,我和居委书记一起跑到楼道里分析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又挨家挨户上门做了友情提示,在善意的提醒后,楼道里的异响再也没有出现过。


历经三十七天,与居委同志朝夕奋战、与社区居民同心共行,在这个特殊时期,每一件小事的妥善处理,每一个细节的悉心关怀,就是疫情防控坚强的基石。“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抗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还一直在行动着,期盼点滴汇聚,终能涓流成河。 



干华丽


上海金山法院 亭林法庭


疫情警报一拉响,家里骤然少了点“人气”。因为我的儿子是医护人员,为了保障核酸检测工作顺利开展,疫情以来,夜以继日奋斗在PCR实验室,而我和丈夫就地化身志愿者,守在了社区居民的“大后方”。我们有时想,全家抗疫或许是一种特别的“团圆”,说不准我们在社区采集的核酸样本还是我们的儿子检测呢。


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有很多难忘的时刻,有狂风暴雨的日子,志愿者们浑身湿透也要有条不紊维护核酸秩序;有烈日骄阳的日子,大汗淋漓也不碍扛起运转物资的步伐;也有风和日丽的日子,日行万步穿梭在楼栋间为不方便的居民提供上门抗原检测服务。


图为干华丽在帮助居民登记核酸信息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维护公平正义亦不可停下脚步,在近一个月的社区疫情防控服务后,我回到单位集中办公,借助“云端法庭”“微法庭”等指尖上的诉讼服务在线化解多起纠纷,努力实现公平正义“不打烊”。




来源|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海事法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

文字整理:张巧雨

摄影:最可爱的一群人

责任编辑|奚晓诗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