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先生错在哪里?

深思的蓝  深思的蓝     2022-06-01      0

首页 > 头条

​​今天看到眉山剑客陈平老师转的一篇文章,内容是林毅夫先生在某论坛活动中对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评说。文章题目是《林毅夫:保持快速发展是我国驾驭大变局的基础和关键,是我国最大的大局、最大的政治》。

 

文章的核心内容就是题目中的那句话,而林先生的错误恰恰就在这句话上。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也是人类目前的主要任务),不是快速发展,而是防止经济下滑,制止全球经济的自毁。原因主要有两点:

 

原因一:

 

在减碳减排成为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下,没有新能源的大量增加,没有能源科技的大突破,怎么可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除非减碳减排的共识被废弃,或者发现什么极易开采的大油田、大气田、大煤田……

 

原因二:

 

当前经济积弊甚多,不消除这些积弊,已经不可能快速发展了。或者换一种说法,正是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才导致当前经济的巨大问题。“快速发展(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个重大错误!

 

很多经济学家犯错误都源于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搞清楚价值的本质是什么,财富的本质是什么。因此,也就不知道经济发展的规律,不知道财富是怎么来的,谁生产的,如何分配才有利于经济,并进而制定错误的经济政策,越想快速发展经济,使劲刺激经济,越是欲速而不达。不但经济没有好转,反而加速下滑,加速衰退。我说的是全球的经济学家。

 

价值(财富)的本质是“能量”。这个观点我不详述了,可以看我的文章《资本主义是怎么毁掉经济的——兼论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人类不能创造能量,只能借助自然科学方法从自然界转化能量进入人类社会成为财富。

 

因此,科技创新决定了人类社会是否能够有新增财富,也就是经济能否有发展,以及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当一个新的,往往是重大的科技创新出现后,会有一个经济增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许多二级、三级创新会不断涌现,逐渐挖掘这个一级创新的“财富潜力”。比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产生后,许多实用化的发明创造出现,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新增财富,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可是,当一级创新的潜力被挖掘殆尽,而后续创新没有紧接着出现时,新增财富就会消失。经济发展的增速将逐步回落,甚至归零。科技创新是人类不能控制的。人类不能通过增加投入来控制创新在何时出现,以何种程度出现。人类在科技创新面前只能主动探索,被动适应。因此,经济发展(这里指社会财富总量上限的增长,不是指下降后的恢复)是人类控制不了的。

 

那么,当下的中国处在什么经济发展阶段,或者科技创新阶段呢?

 

这里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当前的世界经济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状态,已经完全不是古代那种条块分割的状态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捆绑。二是,当前全球经济存在巨额债务问题。如中国的房地产债务,美国的国债,以及其他国家的主权债务等。

 

巨量债务的出现,说明科技创新生产的新增财富在快速减少,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偿还债务了。而全球经济一体化又让这种经济形势不是少数国家的个别现象,而是具有全球性质的整体问题。也就是说,不仅中国,世界各国目前都很难出现稳定的快速增长。

 

那么,如果我们强行加快经济发展会怎样呢?

 

首先,强行加快经济发展在当前是不可能的。所谓“强行加快经济发展”无非就是进行各种经济刺激计划。而目前的全球经济是以美欧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中国的经济也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即人们耳熟能详的“让市场发挥主要作用”。

 

在这种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形态里,“私人利润”是整个经济运行的核心。当社会财富总量不增长了,却想方设法刺激市场主体追求盈利,扩大利润,结果是什么?

 

结果就是利润必然要从别人的损失中来,从别国的损失中来。于是,“零和博弈”大行其道,导致贫富差距恶性扩大。在市场经济规则下,即资本权利下,财富必然会单边聚集,从劳动者和制造业国家,向金融资本阶级和金融资本国家转移。这就使得劳动者的生产和收入不匹配,引发“产能过剩”和“消费不足”(即产能“假”过剩,消费“真”不足)。最后导致经济循环被破坏,引发经济危机。

 

为了避免经济危机,必须保证经济循环。于是,人们将财富从富有的一方以贷款的形式转回给生产的一方,让劳动者和制造业国家有钱消费,以便消除“过剩产能”。这就解决了经济循环问题。但是,科技创新没有突破,新增财富没有出现,这些贷款是没法偿还本息的。于是造成债务危机,形成金融危机,又开始危及经济循环。至此,各国开始“货币放水”拯救金融和债务问题。

 

可是,“货币放水”的数量和形式再多,也不会出现新增财富。印钱是印不出真实财富的,反而会给经济雪上加霜。因为,市场经济对利润的追求会在“货币洪水”中让财富的单边聚集加速,也就是贫富差距加速扩大,债务加速暴增。这对经济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当下基于市场经济规则进行的刺激计划就是“揠苗助长”,不但没让经济活过来,反而快把它“烧死了”。

 

这就是我想说的,林毅夫先生和许多坚持市场经济主导地位的学者们犯错的地方——适得其反,南辕北辙。“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原因也在这里。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呢?

 

这里分享我的几篇文章供大家参考:

《资本主义是怎么毁掉经济的——兼论市场经济的局限性》(2022.04.29)、《“公私之争”是人类历史的最大悲剧》(2022.04.02)、《从底层逻辑理解世界及其趋势》(2021.09.15)和《说说信心和货币》(知乎主页-专栏-重要文章)。

 

一些文章因审核原因发表在同名知乎和观察者网风闻社区里。欢迎移步获取,进行探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