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举办的2021健康中国健康城市建设论坛上,健康城市蓝皮书——《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21)》和《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21)》同时发布,北京“健康生活指数”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名第一。
由健康人群、健康服务、健康环境构成的“健康北京”三大评价指标,涵盖16项约束性指标和14项预期指标等30个子项,相关数据显示,其中的主要指标已经基本实现,前者中的15项指标实现或超额完成了“十三五”时期确定的目标值,后者中的10项完成了“十三五”的预期目标。与此同时,北京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了36.4%,市民体质和健身意识普遍提升,每周参加一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超过50%。这样的健康成就、健康生活,得益于北京厚实的健康家底。
一是政策有路,在《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健康北京发展建设规划》《“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健康北京行动(2020—2030年)》等制度设计中,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二是保障有术,2021年全市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参保人数分别为1485.3万人和399.6万人,累计就医人数分别上升了20.4%和11.5%,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结算医疗费用、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支出分别上升了23%和25%。三是引导有序,明确提出深入开展20项健康北京行动,并为之设定了2022年和2030年目标、制定80项工作措施和行动任务、推进115项行动指标落实。
通过政府、社会、个人协同推进,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这样的城市,生活将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