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洋来到海洋去
- 豪杰-2021
- 2022-06-18 08:56:42
人类进化自海洋,人类从诞生到发展都离不开海洋。然后人类在陆上生存和发展,由于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人类越来越面向海洋,对海洋进行开发和利用。尤其是从西方15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始,渐渐开通了多条水路,海上交通线成为联结各大洲的纽带,慢慢把各大洲联系起来。与此相对应的,西方更多地对海洋进行开发和利用,通过海洋来达到掠夺殖民地和财富及进行通商贸易。与人类活动范围扩大相适应,战争也一步步从陆上向海洋延伸,从近海走向了大洋,再延伸到遥远的大洋彼岸。
各大强国争夺霸权,争夺势力范围,争夺海洋,争夺利益,演出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腥风血雨的陆上战争和海上战争。从16世纪开始,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日本、德国、俄国(苏联)、美国等各时期各大强国先后上演了一幕幕海上争霸的闹剧。
“谁控制了海洋就能控制世界”,小小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控制了海洋,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世界。欧洲的小岛国英国控制了海洋,竟然就建立起了一个全球大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侵略中国,让当时最富裕的天朝尝到了海上霸权的铁血滋味,人民在忍受侵略带来的灾难,曾经雄霸一时的清王朝也逐渐走向没落。东亚的小岛国日本打败了俄国海军,打败了中国清王朝号称当时亚洲最强的北洋舰队,使腐朽的清朝更快地走向灭亡,小岛国日本成了东亚强国。法国、德国、俄国(苏联)、美国自不必说,尤其后两者建立起的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海军,促成了他们的全球霸权。
海上战争也从陆上战争的附属慢慢成长起来,成为和陆上战争并驾齐驱的一大战争形式,海军也成为陆海空三大军种之一。海军的发展思想发展战略是海军发展的基石,俄国争夺出海口,日德的海洋政策,美国的海权论,都是这些国家发展出强大海军的基础。
我们中国很多时期都领先于当时其他国家和地区,雄据世界最高端上千年,也曾经发展出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在西方人还只能用小木船横渡江河时,中国明王朝的庞大的舰队就把航线发展到了遥远的非洲,进行通商贸易和宣扬天朝上国的天威。明王朝郑和舰队的舰只是当时西方人不可想象的,航海技术也是无可匹敌的,可惜的是没有相应的海洋发展思想和战略相配合,错过了海洋发展机遇。
在1405年到1433年间,郑和的七次远洋航行规模盛大,功绩卓著,是史无前例的。首次远航28000人,乘船62艘,一直航行到爪哇、锡兰及卡利卡特。后来几次航行更加遥远,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波斯湾和红海海口,中国人还去过印度洋上30多个港口。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显著但却短暂的海上优势达到顛峰,远远领先于世界。然而在1433年,中国明王朝皇帝却突然下旨终止了这些著名的远航。与这一举措相应的是限制中国人在海外经营,当时,中国人在海外的经营实际上控制了当地的经济生活。在1603年,马尼拉的中国人遭到一次大屠杀,而福建省的一位官员却宽恕了这一屠杀,并谴责海外所有的中国人是逆子,是不值得皇帝关心的人。马尼拉的中国人及其东南亚的中国同胞至今仍定期遭到这样的屠杀。在1712年,自我封闭的中国皇帝终于下令禁止中国人在东南亚经商和定居。
与中国的自我封闭政策相反的是,西方发展起来,一步步建立起他们的海上霸权。而中国闭关锁国之后,在明王朝中就遭受倭寇的侵掠,台湾受到荷兰鬼子的侵占,到中国的清王朝中晚期,受到来自海上的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的无情侵略,到中国的民国时期更是遭到日本鬼子的侵华战争惨绝人寰的杀戮,同样也是来自海上。教训是血淋淋的,也是非常深刻的,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的是灾难性后果。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连续不断的古老文明,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得以连续不断延续至今,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地理方面,在中国东面,是黄海、东海、南海,再向外是浩瀚的难以逾越的太平洋,一直以来,东面的海洋把中国环绕起来,形成了一道安全的屏障。然而,大航海时代以来,东面的海洋屏障被彻底打破了,已经不再是安全的屏障。我们至今还有台湾有待统一,东海、南海争议需要解决,还有两道岛链的封锁,中国的发展决定了中国必须从东面走出去,必须要面对海洋。
当历史的车轮驶到了21世纪,历史的发展注定了亚太世纪的到来,实际上是中国世纪的到来。新中国建国不到60年,中国就以其巨大的能量爆发出惊人的效应出来。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连续高增长,已经成了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一大强劲增长动力,而中国强劲的增长潜力仍然非常大。全球化的经济使中国不能仅限于大陆的发展,中国作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国、第二大消费国、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及最大的商品生产基地,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已经超过80%,而对外贸易95%以上是通过海运实现的。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随着增长的持续,对外依存度会越来越大。随着中国能源和资源的需要日益增涨,商品的输入输出的增加,对中国海外利益的保护意识增强,中国不得不拥有一支强大的全球海军来保护贸易安全、来维护利益和发展。
即使在几年、十年或几十年后,连通中东的巴基斯坦能源和商品通道、贯通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和亚非大陆的欧亚、亚非铁路网和公路网建成,陆路交通线承担更多的运输和贸易的任务,但大部分的任务仍然需要海上交通线来完成。随着科技的进步,海洋为我们利用,也将提供着越来越多的供应。
从中国历史朝代更替规律来看,每个新朝代开始时,通常都能有效地统治国家,开创一个比较和平、繁荣的时期。新朝代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生活,并通过派遣远征军对付游牧民和扩展帝国疆域,保护国家。而1949年建立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确实是经过了一番暴风骤雨的革命,导致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变,世界的历史也从此改变。
中国海军草创于1949年,发展初期即确定了“空潜快”的建设方针。从海军建立开始,就受到了相当的重视,1953年2月19日至24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华东军区海军舰艇部队,为“长江”、“洛阳”、“南昌”、“黄河”、“广州”5舰题词,先后5次写下了“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设强大的海军”。
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经济极为困难,中国刚开始的海军建设很大功劳应该归功于苏联。1953年,与苏联签订六四海军技术援助协定,转让建造01型轻型护卫舰、02型鱼雷快艇、03型鱼雷潜艇、04型猎潜艇、05型扫雷舰。1959年,又与苏联签订了二四协定,苏联提供用于建造31型常规动力导弹潜艇、33型中型鱼雷潜艇、21型大型导弹艇、24型小型导弹艇、25型水翼鱼雷艇共五型舰艇和542岸舰导弹、544舰舰导弹、1060潜地导弹三型导弹的全部技术资料和器材。经过50年代这两次苏联的技术援助,中国初步建立起了海军工业体系。
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海军工业则是消化吸收引进的苏联技术,开始独立研制第一代大型水面舰艇、潜艇和武器系统,具有了一定的自研自制能力。80年代后,海军工业广泛地接触了世界先进技术后,开始建造第二代大型水面舰艇、潜艇、飞机和武器系统,发展出门类比较齐全、技术比较先进的海军工业,涵盖了核、船舶、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兵器、钢铁等行业,建立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体系,拥有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成为建立强大海军的有力保障。
海军工业的发展完善和适度引进先进武器装备和技术促进了中国海军的发展,到目前海军人数约28万人(包括海军陆战队1万人、海军航空兵2.6万人),主要武器装备包括导弹驱逐舰30多艘、导弹护卫舰60多艘、导弹/鱼雷快艇200多艘、核潜艇约10艘、常规潜艇60多艘、各式登陆舰近300艘、各型军机近500架。随着中国海军的发展,对中国的海洋权益维护力度加大,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任务,以及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海军战略从沿海沿岸防御、近岸防御,演变到近海防御,再逐渐走向区域型海军。
中国海军战略的演变和任务的变化使中国海军的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海军从向来的陆军附属发展为与陆军相提并论的军种。《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就明确提出:“中国坚持统筹规划、陆海并重、以防为主、防管一体的原则,致力于建设统一、高效、稳固和信息化的边海防。” “海军着眼于建设一支多兵种合成的、具有核常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化海上作战力量,把信息化作为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加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需要的海上机动兵力建设,增强近海海域的整体作战能力、联合作战能力和海上综合保障能力。。。探索现代条件下海上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颇为有意思的是“现代条件下海上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人民战争理论是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他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人民,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可以弥补武器等缺陷,成为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人民战争要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是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党指挥枪”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
“现代条件下海上人民战争”,仍然是“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动员人民”,“积极防御”,“党指挥枪”这些基本原则,不同的是:中国海军已经是一支“信息化条件下,多兵种合成的、具有核常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化海上作战力量”。信息化、科技化、现代化、正规化等现代条件下的革命化的人民海军如何进行海上人民战争,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问题,白皮书上提了一句“创新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坚持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法律等各领域的斗争密切配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主动预防、化解危机,遏制冲突和战争的爆发。逐步建立集中统一、结构合理、反应迅速、权威高效的现代国防动员体系”。人民战争思想说明了中国海军在相当长时期内,都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把自己摆在弱者的地位,摆在防御的位置,处于守势或弱势对抗强权入侵的国防思维。海军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然是“以弱敌强”“以弱胜强”“积极防御”态势。
依据国家总体规划,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从海军的发展趋势来看,潜艇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较大的自给力、续航力和突击威力,能远离基地长时间的独立地在海上进行战斗活动,从海军建立时起,就受到相当重视,确立了“空潜快”的发展方向,以后潜艇也仍然会受到相当重视。到2010年,新一代的核潜艇093和094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战斗力,配备射程达12000公里的16枚巨浪二型导弹,每枚可携带7至8颗核弹头,足以涵盖欧亚大陆和美国本土,确保中国具有较强的海上第二次核反击能力,建立起有效核威慑能力。先进的宋级、宋攺、元级潜艇和引进的基洛潜艇,噪音水平大幅降低,雷达、声纳等系统明显改善,武器和火控系统提高较快,指挥、管制、通信和情报系统的建设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AIP的装备,让海军的潜艇能更长时间潜航和隐蔽,能更好地“积极防御”。它们和老旧的明级和罗密欧级一起共同组成中国海军的水下长城。
相对水下力量,水面舰只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中国海军四十多年来,大型水面舰只发展缓慢,主要是中国的经济实力不足,科技水平落后,对海军的重视程度不如陆军和空军、二炮。到了90年代后,这些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了,中国经济实力增强,整体科技水平发展。尤其是造船工业的飞速发展,多年来造船产量年均增长都超过了20%,中国的造船能力列世界第三位,船舶工业企业发展到700多家,拥有近百个专业齐全的科研机构,科研技术人员近7万人。中国国防费年度预算也增长迅速,给予海军的建设以强有力的保证。根据白皮书上的国防费资料,从1979年到1989年,国防费年平均增长为1.23%,从1990年到2005年,国防费年平均增长为15.36%。2005年,中国年度国防费为2474.96亿元人民币,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1.35%。2006年,中国国防费年度预算为2838.2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4.6%,装备费近1000亿。按年增长10%计算,到2010年,中国年度国防费达到4150亿,装备费1500亿。到2020年达到10000亿,装备费3800亿。2020年以后经济增长率可能降低到5-6%,国防费的增长按5%计算,到2050年达到43000亿,装备费16000亿。装备费用于武器装备的研究、试验、采购、维修、运输和储存等。
受到应有重视的海军自已研制和引进的第二代大型水面舰艇051、052、053、054、现代级等水面舰只构筑起争夺制海权的基础,二代大型水面舰艇的研制迅速拉近了与其他海军强国的距离,逐步实现从沿海防御到近海防御的转变。值得一提的是022艇的飞速建造,很可能是现代海上人民战争思想的具体体现。新式大登加快建造速度,加强了两栖作战兵力的建设。航母的传说非常多,说明关注的人很多,如果一切顺利,在2010年前后,我们也许可以看到日夜期盼的第一艘中国航母游弋在南海,为中国海军进行人员训练。
海军航空兵是主要在海洋上空遂行作战任务的兵种。它是夺取和保持海洋战区制空权的重要力量,海军的主要突击兵力之一。到2010年前,中国海军航空兵是陆基的,第一艘中国航母出来之后,中国海军的舰载航空兵也将让人耳目一新。中国空军已经掌握空中预警及控制技术,并有能力进行空中加油,这使中国空军的作战半径进一步延伸至南海。海军航空兵和空军的歼八、歼轰八、歼十、歼十一、苏27、苏30、(也许应算上苏33)以及新轰6等为海军确保制空权,并为海军提供防空、反舰、反潜的强力支持。
今年在两个月时间里连续发射北斗卫星,加快了北斗导航卫星部署,随着北斗导航卫星的实用化,为海军提供以太空为基地的指挥、管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加上空警2000和运八平衡木等预警机,陆基远程雷达系统和舰艇雷达系统等,太空、空中、陆上、海上四位一体的信息网络为中国海军打造出一个现代的信息化的支持和保障。二炮和陆军导弹部队则增加中国海军的威慑能力和必要时的打击支援。
也就是,到2010年时,中国海军的近海防御战略已渐趋完善,具有切切实实的近海防御能力,增大了近海防御的战略纵深,提高了海上综合作战能力和核反击能力。在第一岛链内拥有较强的活动能力,面对台海、东海、南海的威胁,中国海军有能力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中国海军在陆军、空军、太空的协同下具有较强的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威慑能力。
到2020年时,中国海军以二代舰只,三代战机为主,和少量的新式舰只、飞机、新概念武器等武器装备,在完善的信息网络支持下,形成一支具有区域行动能力的比较强大的海军。有能力把海军势力扩展到第二岛链,具有一定的保护海上交通线等维护海洋权益的能力。这时,中国海军将有两支航母舰队游弋在我们的海洋上。
到2050年时,中国海军则已经很强大了,具有足够的全球行动能力。装备的水下潜艇和水面舰艇大部分都是当时领先的舰只,这些先进的舰艇在海洋上游弋,我们的四代五代飞机在海面上空翱翔。那时,中国海军将有四至五支航母舰队游弋在海洋上。和各国一起共同保护着中国和各国的海洋权益与共同利益。
2050年,中国想要建立的一支强大海军在那时成为现实,建成一支信息化的强大中国海军,用了整整一百年时间。从1840年海上入侵算起,中国衰落挨打了一百年,从1949年算起,中国用一百年实现复兴,建立起强大的海军来切实维护海洋安全、维护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两百年后,中国重新回到世界的最高端,这次不再是闭关锁国,关起门来做天朝上国的梦了。600多年前,郑和带领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七下西洋,600多年后,中国人强大的舰队又在全球的洋面上游弋,正如600年前郑和的舰队不是去掠夺殖民地,也不是去占领土地一样,600多年后,中国人也不是去掠夺去占领,而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为了各国人民共同的利益,为了全球责任,为了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繁荣富强,肩头上承担的是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的全球理想。也许那时提出的不仅仅是和谐世界,还有和谐自然、和谐宇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