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社会,需要“傻白甜”来“误人子弟”吗?

  • 司马三救
  • 2022-06-25 05:11:49

“转”柳倩月教授急于献媚表“忠心”,却成为新闻界的公敌

原创 网安君 中新网安舆情 2022-06-23 08:00 发表于北京

近日,湖北民族大学柳倩月教授火了。原因是,贵州广播电视台《百姓关注》记者张巍瀚前往唐山采访报道烧烤店打人事件时,被唐山路北区机场路派出所民警无故扣留并且搜身,还暴力执法让其跪地,并被无端扣押长达8小时。《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新闻记者持新闻记者证依法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干扰、阻挠新闻机构及其新闻记者合法的采访活动。媒体可以针对重大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异地监督,不必向当地主管宣传单位报备,这也是业界基本常识。然而,柳倩月教授却在网络上发文,对此事提出质疑:“在央视记者都还没有现身的特殊状况下,某地方台记者,您去敏感区域搞暗访,被扣查,难道您只感觉得到受到委屈,而不反思一下自己也存在问题吗,您基本的职业规范感在哪里去了呢?”
 

本来张巍瀚记者的遭遇就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同情和声援,涉嫌暴力执法的唐山路北区机场路派出所深陷负面舆论漩涡。没想到,在这档口柳教授却跳了出来,成功地把负面舆论的火力引向了自己,“极具献身精神”。“柳倩月为什么在风口浪尖上为某派出所洗地,她这是急着向谁献媚?”
 

图片

 

微信公众号“人格志”发表的《柳倩月教授,一朵足以写进当代新闻耻辱史的奇葩》一文指出,这样的大学新闻教授,不但无法培养“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良知正义记者,而且会因其极度低能弱智无知,直接误导新闻学子的专业人生。特别是在就业艰难的语境下,这种的大学教授,既毁学生前途,又污学校名誉!媒体人@在河观舆 表示:“这样一个新闻学的‘门外汉’,竟然还大言不惭地指导起业界记者该如何如何,简直是入戏太深,狂妄无知。”“柳教授所接受的是宣传教育,而非新闻教育,或许她了解一些宣传纪律,但却不懂新闻业务,她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新闻实操。这次言论翻车,在于她介入了一个自己不曾熟悉的领域,这不光暴露了她的浅薄无知,更是对记者行业公开的赤裸裸的诋毁”。开屏新闻首席评论员吴龙贵指出,柳教授有句话是对的,“记者证不仅赋记者采访和批评的权利,也赋予记者社会责任”,但她并不理解什么是社会责任。记者的社会责任,就是如实报道真相,还公众以知情权。而柳教授所说的“社会责任”,概括起来就是“听话”和“不添乱”,“报备”一词图穷匕见,就是那些阻挠记者的地方政府,恐怕也不好意思直接要求记者报备吧?
 

据知名湖北籍时政记者褚朝新透露:“这几天恩施本地的媒体人和宣传系统尤其是湖北民族大学里一定有不少人都在酒桌上骂柳教授是猪队友。”褚朝新表示,要求外地记者到采访地的主管部门报备这类的土政策,在有些地方是真实存在的。柳教授这样的教授,不懂媒体,也不会写新闻,但多半是跟有些主管部门的官员很熟,所以她知道有些地方确有这样的规定。但她不清楚的是,很多地方的土政策本身就是违法违规的,不能把有些地方一厢情愿或者违法违规出台的土政策当成金科玉律,更不能堂而皇之说出来。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前会长陈昌凤教授为新闻人“正名”:“柳教授她从事文学批评、非遗研究,跨学科的评论。柳教授丢的并不是新闻学界的脸”。
 

据学校官网介绍,柳倩月主讲课程为文学概论、文学批评等,并不是新闻专业的教授。不过,非专业人士,并不是她逃避指责和批评的借口。朋霍费尔说,愚蠢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而非理智上的缺陷。所以,愚蠢是后天养成的,是特定环境下的产物。能成为大学教授的人智力不会低下,但这并不妨碍她的蠢。我们用《柳倩月教授,一朵足以写进当代新闻耻辱史的奇葩》一文作者@将爷 的话作结:“柳倩月专业水平已经低劣到严重祸害学生的素质能力,认知能力已经对国家新闻法律政策造成严重的‘高级黑’,既丢丑于学界,又污损于业界,可谓是双边‘祸害’,即正宗‘二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