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科技指数,行情可能要提前
- 家哥的小黑屋
- 2022-06-29 02:13:51
最近二级市场比较火热。
大A这边说实话我是没想到热情如此之高,主要还是没预料到事情情绪升温如此之快。
仓位没过半,幸好是绿电表现还是令人满意的。
在目前情况下,我觉得还是中概股比较值得研究吧,毕竟那里的投资者还是比较成熟,没有这么一惊一乍。
之前说过中概股整体要等三个信号:情绪、政策和业绩。
但业绩不可能等到财报揭晓的时候才确认底部,有可能提前。
最近的情绪看,很多人都开始交易业绩逻辑了。
先说结论,我觉得中概股值得做,但在香港做比较好,恒生科技可能更好。
2020年7月27日,恒生指数公司推出了一项新增指数。
主要挑选30家最大的港股科技企业来组成,涵盖网络、金融科技、云端、电子商务及数码等领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恒生科技指数(下面简称为“恒生科技”)的由来。
我们可以从恒生科技的年K线/周K线看出,进入3月份后,恒生科技已经有了一个反弹的趋势(图1)。

今天就主要来探讨一下,恒生科技到底能不能上车。
或者说,聊聊之前我提到过中概相关的板块,在2022年6月底的一些情况。
一、宏观面简析
1.为什么2022年3月之前恒生科技出现大幅回撤的情况
1)宏观和行业大势
2021年应该算是我国科技企业比较难受的一年。
●2021年1月,众多互联网公司吃到了罚单或被提出整改要求;
●2021年5月,以在线教育为首的科技企业受到巨大利空消息,纷纷开始想办法转型;
●2021年7月,涉及到用户个人隐私强关联的出行公司赴美上市的工作趋于停摆;
●2021年8月,港股印花税上涨30%。
各式各样的利空反映在股价里,致使科技股大盘子普遍处在低迷状态。
此外,互联网行业作为当前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宏观经济影响,互联网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的财报表现也不佳,也给科技股的低迷“添砖加瓦”。
2)俄乌冲突
我从wind梳理了一个恒生指数在大型地缘冲突事件后的表现分析表(图2)

通过这个图我们能得到一个比较直观的判断,就是:
在战争爆发发生后短时间内,恒指会下挫,但是大概一周到一月内情况就有所缓解。但是如果战争叠加其他非战争利空因素后,它的回弹时间相对单纯的战争爆发就有一个相对滞后的现象产生。但大概率也会在3个月之内有所反弹。
究其原因,一旦海外市场国际局势紧张,会导致资金回流至美国,资金回流的直接反映就是恒指下挫。
那么这个推断用在恒生科技上也是可以得到相同结论的,一开始我们看年k/周k的时候就看到了,俄乌冲突爆发于2月底,进入3月份后,恒生科技有了一个反弹的趋势。
那么接下来就继续探讨一下,是哪些因素促使它产生了一个回弹。
2.为什么2022年3月之前恒生科技出现大幅回撤的情况
上文有说到2021年可以说成是科技企业的利空年.
进入2022年以后呢,宏观面上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2022年是“数字经济大年”。
全面扩展数字经济,从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到有效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从基础设施提升到数字产业化转型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
方方面面无一不在刺激数字经济的发展。
科技企业作为数字经济领域的中流砥柱,在宏观面的刺激下,将会逐渐摆脱前一年度低迷的状态。与此同时,加强对平台经济的监管,使平台经济变得更加有序,是对科技企业管理和经营能力的优化。
科技企业规范化经营有利于其长期发展,为经营的稳定性奠定了基础。
由于上面的各项举措,把科技企业作为标的的恒生科技自然能也能踩着风口飞起来。
二、中概互联&恒生科技
1.中概股是啥?
中概股,一般是指中国概念股,源自外国投资者对所有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的统称。
根据市场上的共识,通常意义上是指在美股、港股上市的在中国大陆注册的企业,如腾讯、阿里巴巴等,以及在国外注册、主营业务在国内的公司。
2.中概股指数有啥?
比较有代表特色的就是中国互联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中国互联指数和恒生互联网指数。
3.中概互联和恒生科技的区别
直接说来,中概互联就是一键打包港股、美股中国互联网企业。选股范围更广,包含美股标的,权重更集中,前两大重仓股合计占比接近50%。
恒生科技则是一键打包港股科技龙头。跟踪的恒生科技指数主要指向的就是互联网、消费电子、金融科技、云,互联网是绝对主角。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指数编制规则上,见下图(图3、图4)


恒生科技和中概互联成分股(数据截至2022.6.24,来源:wind)
用一句话概括,中概互联着眼于互联网软件业,成分股更集中,恒生科技较中概互联相比,额外纳入了半导体、芯片等硬件制造业,是更为全面的科技板块,更加符合未来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且持股更加均衡。
三、港股科技股的未来趋势
1.中概股回流
近期,由于美国SEC拉出了逆退市名单等因素,中概股需要应对监管的不确定性,已经开始逐渐回流了。回流后的中概股更趋向于在香港上市,比如bilibili、腾讯音乐等在3月之后均放出了拟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的消息。
市场预计三年内将有60家中概股回港上市,港交所也已经做好迎接中概股回流的准备,从中长期看,港股或迎来绝佳布局时机。
2.资金南下
最近几年,在沪港通开启后内地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内地投资者占比呈增加趋势。
例如2022年初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已经超过1800亿元,其中6月13日净买入54.98亿元。港股获得南下资金加持,对于港股来说有一个利好。
3.回购
3月16日重要会议,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生态的稳定机制,大力推进上市公司提高质量,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增持回购力度。在这之后呢,阿里巴巴在3月22日把回购规模从120亿提到了250亿,翻了一番。
截止到4月14日,香港有21家上市公司开始做股份回顾,其总数超过了1282万股。
回购政策,通常用于稳定股价,在监管方表态后,港股做了盘子那么大的回购响应,说明目前估值处于低位,利空政策给到股票的反映应该说基本要见底。
四、恒生科技个股面科技大厂们的抢眼表现
1.快手
快手在恒生科技中的权重为7.8,为恒生科技前六重仓股之一。
快手在今年618购物节中表现喜人,品牌商家GMV同比增长高达515%,其远超行业整体的成长性引发市场关注。
从今年年初开始,南向资金持续买入快手,截至今年6月21日,南向资金在今年对快手的净买入金额高达167.86亿元。
2.小米集团
小米集团在恒生科技中的权重为7.64,为恒生科技前五重仓股之一。
2021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1.9亿部,全球智能手机排名上升到第三位。市场出货量和市场出货量均创下历史新高。从2019年到2021年小米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从9.1%增加至14.1%。
2021年小米在中国大陆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也打破纪录,达到15.2%,排名第三。智能手机业务全年营收达到2090亿元,同比增长逾37%。出货量超过1.9亿部,同比增长30%。
3.腾讯控股
腾讯控股在恒生科技中的权重为7.93,同为恒生科技前五重仓股之一。腾讯公司的商业模式具有领先的竞争优势,流量方面微信依然是国内的顶流,月活账户过12.5亿。
游戏方面,在第一梯队的《王者荣耀》、《和平精英》21年Sensor Tower商店数据情报显示,全年销售收入均超28亿美元。2022年初,文化部放出了一批版号,相信这对腾讯游戏来说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
五、恒生科技到底行不行
我们从宏观到个股面做了一个简单的溯源分析,基本上可以看到,目前的中概股科技企业,估值处在一个低位,行业宏观影响因素正在变得明朗,22年的基本面给出了利好的方向。
俄乌冲突对恒指有一个负面的冲击,中概股回流和南下资金的到位为港股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各家科技公司自身也交出了较为令人满意的答卷,出现了业绩触底的迹象。
港股中科技股标的的恒生科技来看呢,建议做好观望,提前入手布局。
那么如何入手呢?
首先,从稳定性角度来说,由于港股的市调机制风险大于上交所、深交所的涨跌封板机制,所以个股不如基金稳定,主动基金不如被动基金稳定。
其次,每一个中概股指数目前都有一支相对应规模较大具有代表性的基金,恒生科技指数对应的叫做天弘恒生科技基金。
这只基由天弘基金负责操盘,天弘基金旗下共有17支指数基金,形成了稳固的指数基金矩阵。现任基金经理是毕业于芝加哥大学,曾在巴克莱银行、招商基金和融通基金工作过的刘东先生。
刘冬2015年加盟天弘基金公司后,操作过天弘养老2035、天弘永裕平衡、天弘永裕稳健等三支基金。任职期间最佳回报为27.16%,平均回报达到17%左右。稳健的操作手法让人放心。想入门恒生指数的话可以考虑这支基。
我一直在按照之前文章的计划,有步骤执行。
不过对普通人来说,也可以使用定投,这也是我文章一直以来推荐的2022年策略。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分享,不作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购买前请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请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基金可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需承担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QDII类基金主要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还将面临汇率风险、境外证券市场风险等特殊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