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党建联合体“联”出“五彩”大产业
- 鲁山组织lszz
- 2022-07-01 09:25:24
6月27日,走进仲夏时节的鲁山,处处生机勃勃,一派繁忙景象。 熊背乡的血桃熠熠生光、库区乡的蓝莓盈枝茂密、辛集乡的紫葡萄温润如玉,董周乡的黄酥梨晶莹剔透、瓦屋镇的黑香菇沁人心脾……“五彩”产业风情万种,美了乡村,点亮了群众的生活。 图片 鲁山县地处豫西伏牛山区,发展特色产业得天独厚。但过去各村“单打独斗”,带来了种植规模较小、种植标准不一、品质参差不齐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产业的发展。 为推动产业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鲁山县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探索在产业链上打造党建联合体,精深打造“五彩”产业,推动乡村蝶变,走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新路。
以组织链搭台“合唱”。围绕把党建“势能”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县委组织部联合财政、工信、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等涉农部门党组织,围绕血桃、蓝莓、酥梨、葡萄、香菇等特色产业集群,在全县成立32个乡级党建联合体,统筹技术、项目、资金、信息等资源,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事在基层办,以组织“大融合”助推产业“大合唱”。熊背乡以血桃种植专业村大年沟村为主阵地,成立血桃产业党建联合体,推行技术、价格、品牌、包装、销售“五统一”模式,让种植户抱团发展,实现了资源共享、联动发展,全乡血桃种植面积已达8000亩。
“党建搭台,产业‘唱戏’。党建联合体的成立,推动产业从‘各自为战’转变为‘整体联动’,带动群众走向了共同致富的‘广阔天地’。”鲁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凯介绍。
以产业链联结“四方”。围绕做大做强产业,建立以党建联合体为主干,产业链上下游覆盖部门、涉及村党组织为分支的“1+N”组织体系,开展联席会商、主题党日、招商引资等活动,凝聚各层面的参与热情,整合各方面的组织力量,从而赋予党建联合体更多资源、更强功能,推动产业发展。库区乡蓝莓种植涵盖东许庄、婆娑、栗村、搬走岭等4个村,种植面积6000多亩。为拉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乡党委成立蓝莓产业党建联合体,创新“流转土地得租金、园区务工得薪金、资金入股得股金、集体收益得现金”“四金合一”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群众参与产业经营,分享产业发展红利;招商奕源、豫尧、蓝沃、沃德等专业公司落地生根,上马蓝莓酒、蓝莓饮料、蓝莓花茶、蓝莓花青素提取等加工企业。该乡发展蓝莓种植园区19个,带动产业年创产值超亿元。
“党建联合体不仅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我们大力支持,今年又举办‘云上’采摘节,帮助我们打开市场,公司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了。”奕源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建超称赞说。
以科技链放大“效能”。鲁山县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是典型的山区大县,大部分村产业薄弱,缺少科技支撑。如何破题? 该县探索在乡镇成立乡村振兴专家工作站,与省内外农科专家和鲁山籍在外优秀人才签约,引导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走上田间地头,“把脉”产业发展,与当地群众一起描绘乡村振兴“秀美图景”。该县已建成董周硒梨、瓦屋食用菌、库区蓝莓等7个乡村振兴专家工作站,实现“产、学、研、用”衔接,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效能”。 董周乡五里岭酥梨种植面积6.5万亩,是河南省最大的富硒梨种植基地。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乡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林业研究院等单位签订共建协议,成立乡村振兴专家工作站。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原则,驻站专家定期开展“候鸟式”带徒传技、科研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培训交流等活动,乡党委、政府免费提供交通食宿、参观考察、洽谈对接、政策咨询和生活保障等服务。 在驻站专家和乡村努力下,目前,董周乡五里岭酥梨产业年产果品1.5亿公斤,年创产值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