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全国劳模吴菊英捐献角膜及遗体 助两人重获光明

  • 宁夏新闻网
  • 2022-07-01 10:38:57

  宁夏新闻网讯 (记者 白雪/文图)“我们这一代人亲历了民族的苦难,见证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我们真心感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哪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把自己的积蓄捐出来,就是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抗击疫情,让大家都能健康快乐生活。我们老两口捐献角膜和遗体,就想在百年之后能为国家做最后一点贡献。”这是全国劳模吴菊英老人留下的一段朴实而真诚的话语。

  2022年6月19日7时20分,86岁的全国劳动模范吴菊英因病离世,按照其生前意愿,家属捐献了她的眼角膜和遗体,为他人带去光明,为医学研究做最后的贡献。6月28日,记者见到了吴菊英老人的儿子叶晓龙,和他一起回顾了老人的生平,见证了老人的最后一次奉献……

  上海支宁知青  立志奉献全部

  吴菊英老人出生于江苏无锡,1958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北建设,从此扎根宁夏。作为吴菊英老人的二儿子,叶晓龙感慨道,别人工作都是为了家庭,可是我的父母,和别人不一样,他们为了工作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吴菊英于1959年被评为全国劳模,此后还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荣誉。据叶晓龙回忆,20世纪80年代初,他们一家三代7口人,一直生活在3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当时,刚刚参加工作的叶晓龙,第一次带着女朋友回家,女朋友之后和他开玩笑说:“你们家是开旅店的吧,一进门都是床,哪哪都拉着帘子。”后来,吴菊英老人所在的单位盖集资自建房,眼瞅着生活条件可以得到改善了,可当时担任单位分房委员会主任的吴菊英却主动提出:“我家不困难,把房子分给其他真正困难的人吧。”“就这样,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母亲和父亲花了两万多元买了一套商品房,我家的生活条件才得以改善。”叶晓龙说。

  还有一件事让叶晓龙记忆深刻,他说,小升初考试时,他的成绩离重点中学只差1.5分。但是由于当年试卷批阅的错误率极大,他的同年级部分同学都请家长找回了分数。叶晓龙也让妈妈吴菊英帮他找分,可是时任银川市政协常委的吴菊英却认为:“人家批的卷子怎么会错呢,不找分,其他孩子能上普通中学,自己的儿子也能上。”叶晓龙说,妈妈吴菊英教育他,做人,一定要把心放“正”,找分是不“正”的东西,坚决不会去做,她不想利用职务之便给家人谋利益。

  一生勤俭节约  双双捐赠遗体            

  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吴菊英在老伴陪同下来到宁夏红十字会,现场捐出2万元现金,并双双填写捐献角膜和遗体志愿书。“他们把所有的家底都捐献了用于武汉疫情,妈妈吴菊英说国家和武汉人民遇到了这么大的困难,她要尽自己的力量,但其实她的养老金并不高。”叶晓龙说。

  吴菊英老人一家始终坚持勤俭持家的家风,叶晓龙后来在整理遗物时,发现老人家里全是大大小小的破布头,叶晓龙说,老人这一辈子可能都没有扔过东西,什么都不舍得扔,特别节俭。去世前,老人还记得叮嘱儿子三件事:一是务必要在她去世后捐献她的角膜和遗体;二是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移风易俗,不开追悼会;三是丧事从简,绝不能铺张浪费。

  2022年3月,吴菊英病情加重。这时父亲才告诉叶晓龙:“吴菊英决定要捐献遗体”。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叶晓龙不能接受,之前母亲说:“百年后要捐献角膜”。“捐钱都非常赞成,但对于捐献遗体,实话说我内心无法接受。但我尊重母亲的决定,毕竟是她最后的心愿”。

  在红会的捐献记录本上,记者看到,吴菊英老人的角膜已经在6月20号和22号分别移植到了两个失明患者的身上,帮助他们重获光明。截至目前,宁夏已经成功实现遗体捐献80例,器官捐献4例,眼角膜捐献22例,志愿登记遗体、角膜、器官捐献者2369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