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目为什么变得难了?这是什么瓜,也许这就是未来的教育新常态
- 最高私法权力自治委员会委员长
- 2022-07-04 17:03:39
2022年的高考题目给学生们和家长的最大的感受就是题目“太难了”,甚至部分题目出得“太偏了”。
这是一个什么情况?
为什么和去年的题目相比,“出入”如此之大?
这是个例情况,还是一个新的信号?让我们简单地、慢慢地进入分析:
首先、这是一个要改变的前奏,也是一个积极地“创新”的开始。素质教育,我们曾经提了很多年,但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什么?也许、我们并没有入门。我个人认为这将是一个继续“探讨”的延伸,需要各种的“实践”。
其次,是摆脱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轨”的现实情况,即是现如今的高等教育(大学教育)并没有完全和社会发展“相契合”。一个特别的例子就是去年900多万毕业生的88%的毕业生并没有找到工作,具体地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的工厂的实际操作工缺口达到了1100万人之巨。如此巨大的反差,怎么不能够令人进行反思,或者有所行动?
再次,前些年教育部门也有所行动了。一个很大的标志是几乎全国设区的城市都成立了一所或者若干所“技师学院”或者“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大学)”;为什么,为社会培养适合适格的技工人才。
第四、一个可以预测的事实是初中生毕业后,要实现“分流”,一部分进入普通高级中学,另一部分要进入职业高级中学或者中等技工学校,就是要实现社会性的人才“不断流”,要让培养的人才能够真正的适合社会的需求。尽管这项政策,目前遭到了绝大多数家长的积极反对或者声讨,教育部门也作出了适度的调整,但是大方向是不会变的。
第五、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如今的所谓的“一本大学”或者“本一大学”的名单越来越长,但是真正的“一本大学”或者“本一大学”则对应的是20多年前的“重点大学”。那么、这里的问题就出现了:一个三线城市的大学都成为了“重点大学”了吗?答案真是这样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个人呢,仔细研究了这些“本一大学”或者“一本大学”后发现,其又在其中分为了A、B、C三类。一瞬间,我明白了,当年的重点大学还是腕儿,对应的是如今的“一本大学”或者“本一大学”中的A类。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大学都开始“分流”和“内卷”了,咱得适应现实啊。
第六、如今的高考题目变难,就是信号弹;结合许多地方开始抵制“复读生”,以占有教育资源和不公平为名,不再给复读生机会,至少许多的公立学校开始这样做了。复读生该往哪儿去呢?要么、硬着头皮选择一个不喜欢的高校和专业,要么、进入技师学院或者职业技术学院或者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大学)。如果你是复读生,该怎么办?安徽的毛毯厂复读中学和河北衡水复读中学“市场火爆”也是有原因的。
所以、高考题目变难,我个人认为这将是一个趋势,不管你认或者不认,不管你同不同意,我相信这是未来高中升学考试的新常态。为什么这么讲?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高考题目中20%的题目必然属于超级“难题”,目的就是为了选择真正的优秀的人才进入重点大学“深造”;较大一部分学生提前为就业进行“分配”,这是为了减少资源浪费吗?
不是每一个同学都会成为这个社会的大学问家、科学家、科研工作者、某一方面的顶级专家学者的;因此、提前分流,提前让技工学生进入工厂,为社会创造财富,也许、这是一条便宜之路。
要让成为顶尖人才的人进入重点大学就读,让普通的适合工作的人提前“分派”好工作。这就是“分流”的初衷吧。但不知道最终的结局如何,未来会是怎样;让我们接受现实,继续观察吧。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影响几代人的人生之路,这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