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的三个方向

  • dabing021
  • 2022-07-10 04:30:18

​​哲学,本质上是生命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社会的一门学问。我们可以把哲学简单分为三个方向。

​哲学的第一个方向:我是什么?

​哲学的第二个方向:我要什么?

​哲学的第三个方向:我能做什么?

在人类漫长演化过程中,不同的族群,因为不同的生存环境,渐渐会形成不同的族群哲学,并有侧重的在上述某个哲学方向上深入。

​---------------------------

生存环境优越的顶层,倾向于思考【我是什么】。这类族群,更容易去思考人,思考大自然,思考万物演化规律,思考社会体系,甚至“空想”,时机成熟时,因为深谙人性,能制定出有效的“规则”,用以管理社会。

 

生存环境恶劣的底层,因为要有所取舍,会思考【我要什么】。这类族群不会空想,只干实事。又因缺少对人性的深刻认识,行事趋于保守,但发展出了非常理性的生存哲学,是优秀的“被管理者”。

​生存环境相对优越的中间层,则会去思考【我能做什么】。这是一个和谐社会最需要思考的哲学,人人各司其职,各就其位,潜龙伏于渊,见龙展于田,飞龙升于天。这一类人,非常热衷于让整个族群或整个世界形成一系列的道德共识。他们特长制定“标准”。

​---------------------------

​华夏文明,从伏羲立八卦开始,到战国结束,因为极其复杂的社会演化,哲学体系从三个方向上都过了个遍。有“我是什么”的空想哲学【庄周梦蝶】,也有“我要什么”的生存哲学【杨朱贵己】,但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体系到汉朝尊儒开始,正式确立了【我能做什么】作为主流的哲学体系。这个体系,表有儒家的“克己复礼”,道家的“清静无为”和佛家的“慈悲”,里有舜文化的“”,根有易经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安格鲁-撒格逊人(安撒人)显然走的是第一个哲学方向,也即是【我是什么】。从莫尔到培根,从空想到实践,奠定了英国的哲学基础,又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让英国走在世界前列。牛顿—瓦特—法拉第—焦耳—麦克斯韦—霍金,英国人在科学的道路上一路高歌。但随着全球化发展,组织性更强的德意志人和苏联人赶了上来,第二次科技革命在世界各地开花。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衰退,开始走保守路线,美国的安撒人则接过了“空想”的棒子,引领第三次科技革命,自由主义继续高歌猛进,并和复兴中的华夏人争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领导权。

近代风光无限的德意志人,最早是日耳曼人中最野蛮原始的一支。他们从北欧南迁到莱茵河畔后,生存环境恶劣,周边异族林立,所以渐渐专注于生存之道,族群里的精英更多的会思考【我要什么】。德国比较著名的哲学家,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基本都是围绕“我要什么”下功夫。犹太人马克思,结合了第二个方向和第三个方向,走了【我要做什么】的路线,有了马克思主义。

​日本人和德意志人的情况有些类似,从商到唐,一批批不得志的人迁去岛国,与蒙昧的土著结合,孕育了日本文化。所以日本的哲学,更多的也是思考【我要什么】。明治维新的成功,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日本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移植,并实现对英美哲学的取代。并且,日本受华夏文化特别是佛教哲学的熏陶较重,所以在第三个方向“民族道德建设”上也颇有建树。今天的日本,第二和第三哲学方向涉略较多,并侧重于第二个方向。别是天皇此人,位居高位,却天天想“我要什么”,还影响了一大批军国主义者。二战后美国为了扶持日本对抗苏联,留了天皇,这对中美都是一种后患。只有皇室灭或者全抓去美国,日本佛教上来,中日才有可能真正友好,但这估计又不是美国希望看到的。

犹太人和华夏人类似,同样是走了【我能做什么】的第三个哲学方向。作为古代西方宗教体系的设计师,近代西方普世价值的倡导人,当代美国英雄主义的塑造者,犹太人在“道德建设”上一直孜孜不倦。虽然犹太人自古多磨难,但在不磨难的时候,基本都是各国皇室的座上宾,是实打实的精英阶层。西班牙收留了犹太人,最终开启大航海时代;突厥人收留了犹太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渐渐强盛;今天的美国,同样视犹太人为中流砥柱。

​斯拉夫人和德意志人处境类似,原本是坚定的走第二个哲学方向,即【我要什么】,但罗斯人一度作为斯拉夫人的统治阶层,必然深刻思考过【我是什么】,这大概是后世苏联雄起的一个重要原因。蒙元入侵,又带入了华夏文明【我能做什么】的第三方向哲学观。所以今天的俄罗斯,也是“三观”具备。因为当前华夏开始复兴,俄罗斯会侧重于往第三个方向思考,这导致了当前俄军在乌克兰的束手束脚,但这也是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