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热点评论整理

  • 公考董歌
  • 2022-07-10 05:04:01

​​人民网热点整理

1.就业话题——大学生创业

2.就业话题——就业歧视

3.科技自强

4.政府行为——网络问政

5.清朗行动

6.数字经济

7.数字政府

8.防汛减灾

9.文化:博物馆

10.疫情防控

11.直播打赏

12.清朗行动

 

就业话题——大学生创业

【现象】

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出台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收优惠、创业补贴等政策,打开创业孵化基地的大门,提供项目推介、孵化服务等支持……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出实招、务实功,为有志于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多方面政策帮扶,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意义】

1. 社会层面: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076万人,稳就业促就业压力客观存在。当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需要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

2、学生自身:创业实践中,一些毕业生仍难免面临融资难、经验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需要多方帮扶、合力支持,如此才能更好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功机率,增强创新活力。

【怎么办】

1.从教学层面,要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尽量让相关内容灌注于他们创业全过程;

2.从能力提升层面,要健全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用好企业、校友等资源,为毕业生创业拓宽思路、汇聚能量。教育资源是重要的创业资源,让自主创业毕业生们从中借力、受益,有助于他们从思想、能力、视野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3.服务平台层面,要做好容纳、托举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托大学科技园、大学创业园、大学创客空间等校内创业实践平台,也离不开各个地方建设的工业园、产业园、孵化园等服务平台。这意味着,从创业想法到创业实践,平台托举得越稳固,创业基础也越牢固。这就需要相关平台结合实际需求,加大支持力度,比如给相关创业者免费开放平台服务、尽可能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帮助比如投资机构等相关机构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合作对接等。创业服务平台不只是给毕业生创业提供了场地、空间,更应该在创业渠道、服务供给、保障支持上发力,让创业者进得来、留得住,更发展好。

4.政府层面:帮扶自主创业毕业生,营商环境要做到持续优化升级。营商环境好,自主创业环境就好,对毕业生创业的吸引力就大。优化创业环境,除了提供高效便捷登记服务、降低创业团队入驻条件、探索建立大学生创业风险救助机制之外,关键在于金融、税费等政策支持。

【结尾】

创新是青春远航的动力,创业是青春搏击的能量。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创新创业的舞台上,大学毕业生们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各地区各部门的责任重大,需要拿出真金白银的政策,做到掷地有声的落实。相信,大家同向发力、凝聚合力,必定能创出一片新天地。

【拓展补充】

1.高校书记、校长“直播带人”,向企业推荐本校毕业生;线上双选会、线下招聘会接力举办;各地抓紧落实各项政策补贴支持,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多层面发力,多维度积极破题,许多毕业生已叩开职场之门。

2.人社部已开放2022届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并同步开放线下求助渠道。在此基础上,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台账,完善实名帮扶机制。实名帮扶机制讲究个性化,有关部门会在摸清毕业生的学历专业、求职意向、服务需求等信息后,至少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推介、培训,将使毕业生更清晰地看清前路、更有效地与用人单位对接、更精准地寻找自己的职场位置。

3.针对特殊情况,更有特殊帮扶举措。对于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较长时间未就业等有特殊困难的未就业毕业生,各地方将组织党员干部、服务机构结对帮扶,制定“一人一策”帮扶计划。优先推荐岗位,优先落实政策,优先组织培训见习。

 

​就业话题——就业歧视

【现象】

随着多地疫情防控步入稳定、社会层面逐步恢复正常秩序,不少人开始盘算着求职择业,养活家庭。然而,一些招工市场上,却涌现出对新冠阳性康复者的就业歧视。“进过方舱的不要、阳过的不要。”这是最近一段时间,曾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一些人,在求职时遇到的问题。

【表态】

用人单位和招工者出于防疫责任、他人健康等因素的考量,对新冠康复者有一定心理负担,这从情理上可以理解。但新冠病毒暴发至今,过去的几年中,人们对科学防疫和病毒本身规律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科学成熟,这是不应该的行为。

【原因】

1.违法性:新冠阳性康复者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基本的民生问题。不仅关乎个体和家庭的生计,更牵涉劳动者的公平就业权利保障。我国《就业促进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招工者戴着“有色眼镜”,对新冠康复者口头“画圈”也好,白纸黑字“备注”拒绝也罢,都不只是社会温度的缺失,更是赤裸裸的违法行为。

2.不合理:治愈后的新冠肺炎患者没有传染性。专家表示,从目前的研究和临床经验来看,新冠患者治愈出院、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后,他们体内已产生相应抗体,没有造成传播的案例。

3.不人性:新冠阳性康复者的就业歧视,就是对他们的“二次伤害”。

因此,不论是从就业权、复工复产还是科学防疫的维度,都不能允许歧视、阻碍新冠阳性康复者就业。

【怎么办】刚柔并济

刚性:用人单位和招工者更不能随意加码,对求职者设置不必要、不科学的就业门槛。对此,各地劳动监察、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劳动保障。对各类歧视新冠康复者就业的行为,严肃查处、以案释法。

柔性:疾控部门、公共媒体、相关社会组织等也要强化新冠知识的科普宣传,及时澄清谬误,消除用人单位、招工者对新冠康复患者的误解与偏见。

新冠疫情,对社会治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都是一场考验。对我们要讲科学、有信心,拿出更多政策和有力措施,帮助新冠康复者重返职场、重新出发。这是复工复产的题中之义,也是同舟共济、早日战胜疫情的必然要求。

 

科技自强

【现象】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6月28日,领导到湖北,进企业、看产业,指出“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这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再次吹响了“冲锋号”。

【重要性】

必要性: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说,谁掌握了科技发展主动权,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先机。从这个意义上说,抓创新、抓发展,谋创新、谋未来,必须依靠科技力量转换发展动力,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提供战略支撑。

迫切性:科技创新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分析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深入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针对我国科技事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必须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问题】

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高,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还不够,科技创新力量布局有待优化,科技投入产出效益较低,科技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科技评价体系还不适应科技发展要求,科技生态需要进一步完善……

【怎么办】

1、坚持问题导向。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一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也要瞄准前沿领域、先进技术,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2、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培育:坚持人才驱动,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引进: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广开进贤之路,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我们一定能把科技创新搞上去。

【结尾】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踔厉奋发、奋起直追,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必定能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助力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政府行为——网络问政

【现象】

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活动,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正式启动。活动中,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推出意见征集专栏,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关注和参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一条条来自基层的“金点子”通过网络直抵中央,社会各界的民智民慧通过网络汇聚一堂,为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提供民意参考,汇聚成助力我们党守正创新的“最大公约数”。

【意义】

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汇聚人民智慧、凝聚人民共识,确保党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更好满足人民期待;

另一方面也能适应互联网时代新要求,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持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措施】

1. 畅通渠道。人民网、新华网公众号、网站推送征集意见问卷,有奖征集,广泛宣传,提升积极性。

2.“领导留言板”上的只言片语都能有效化作改进工作、完善政策,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推动有关部门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

群众上网、用网,干部学网、懂网,共同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就能以务实之举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清朗行动

【现象】

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6个月的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水军”专项工作,旨在进一步遏制“网络水军”及相关黑灰产业的滋生蔓延趋势,切实维护网络生态、市场经济秩序和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回应社会关切,赢得广大网民点赞。

【意义】

1、维护网络秩序: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网络水军”犯罪生存空间被全面挤压,有力震慑了相关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净化了网络环境。

2、树立良好形象:此次打击整治“网络水军”专项工作,如何做到既能抓住问题要害,切除病灶、精准打击,又能聚焦群众关切,铲除病灶、断源截流,这是对相关部门的考验。对此,公安机关将按照“以打开路、以打促治”的思路,在依法打击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主动对接有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

【问题】

但是也要看到,受“流量经济”“粉丝经济”的影响,“网络水军”犹如网络空间的牛皮癣,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并且呈现出组织化、层级化的特征,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屡打不绝、屡禁不止。有的“网络水军”为养号谋利,通过发布违法有害信息“造热点”“蹭热点”,意图操控或扰乱网上舆论秩序;有的利用炒作负面信息实施敲诈勒索,侵害群众合法权益;有的非法提供有偿删帖和刷量控评炒作服务,破坏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秩序……种种网络乱象,轻则影响公众的判断,重则损害他人权利,影响社会公平,更有甚者可能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因此,打击整治“网络水军”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措施】

1、平台是第一责任主体,也是最重要责任主体,必须立起“防火墙”,不被唯流量、唯粉丝论等错误倾向蒙蔽,当好“把关人”,压实主体责任。

2、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广大网民要提高网络道德修养,在通过网络途径理性表达自己合法合规合理诉求时,谨防被“网络水军”利用,成为他们引流的工具、蹭取热点的佐料。

3、保持严打高压,协同共管共治。平台、网民、立法、执法、监管等方方面面要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才能抓出结果、管出成效,实现“查处一起,震慑一批”的治理效果,网络空间才能向上向善发展。期待相关部门把打击整治“网络水军”专项工作各项措施落地落实落细,让网络空间正气充盈,维护亿万网民的精神家园。

数字经济

【现象】

近年来,数字经济已从新鲜事物的“潮人范儿”,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更是在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飞入寻常百姓家”。

【意义】

1. 方便生活: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不仅日新月异、加速蝶变,并且在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不断创新,对恢复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

2. 稳住经济。全力顶住新的下行压力,亟待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唤醒内生动力,数字经济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有可为。

3. 产业赋能。现代信息网络、智能算法、数据资源,都在为经济增长提供全新动能,都在向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各个领域赋能。可以预见的是,数字经济助推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产业升级转型、增强全球竞争力,将贯穿于整个“十四五”时期。

【问题】

有的利用数据管理的漏洞,侵犯个人信息与隐私,有的利用数据共享机制的不健全,侵犯数据要素的经济权益,还有的存在泄露或变相泄露国家和商业安全信息等。既然承认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地位,那就要和资金、技术、土地等其他要素一样,兴其利、去其弊,引导其安全、高效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对策】

1. 定制度。一方面要健全包括各类产权保护制度在内的促进交易的规则,

另一方面要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治理模式,靠强化监管规避“脱实向虚”的倾向和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2. 强化分行业监管和跨行业协同监管,防范隐私泄露等风险。例如,加强隐私保护,通报关停窃取信息的网站、app等。

加强对数字政府的自身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例如一网通办等。

数字政府

【现象】

近年来,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已进入快车道,“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

【意义】

1. 服务群众。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 服务企业。办事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环节少,营商环境更优化。

3. 打破数据壁垒,服务数字经济。

【问题】

也要看到,数字政府建设仍存在顶层设计不足、创新应用能力不强、数据壁垒依然存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存在短板、干部队伍数字意识和数字素养有待提升等问题。

【对策】

1.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必须强化系统观念。坚持全局谋划、系统布局。

2.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必须夯实数字基础。建设智能集约的平台支撑体系,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3. 保护数据安全。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强化安全防护技术应用,筑牢数字政府建设安全防线。

4. 打破行政壁垒、实现数字共享成为共同期盼。构建科学规范的数字政府建设制度规则体系,这有助于以明确制度打破藩篱,以统一规则共享数据,同时倒逼政府工作人员提升网络素养。

防汛减灾

【原则】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要把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全力确保安全度汛。

1. 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底线意识,更重要的是做到防汛备汛周密部署、主动作为。气象精准预测,各部门沟通顺畅,协调互动,加强巡查防守,充分发挥“技防”与“人防”的双重作用,以“责任链”扣紧“防汛链”,真正以实际行动在防洪大坝上筑起“铜墙铁壁”。

2. 防汛救灾,救在战时,防在平时。这对进一步健全防汛抗旱体制机制,加快补齐防汛排涝工程设施短板等弱项,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重大水利工程设施要早谋划、早建设,该新建的新建、该修整的修整,关键时充分发挥综合减灾功能;又如,水利工程的调度演练要注重协同、查找不足、锻炼队伍,通过不断科学调度、联合调度,达到防汛效益最大化;

3. 不断加强气象预警、应急响应等工作,注重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行业发布预警信息,为做好抢险救灾提供科学及时的决策信息。

4. 防汛救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多个地区、单位、部门,必须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统筹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调配好人、财、物,以防汛减灾的能力建设和工作精度确保江河安澜、群众安全。

5. 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必须战而胜之。值得注意的是,当汛情与疫情出现叠加,更需做到凡事想在前面、抢在前面,扎实做好受灾群众帮扶救助和卫生防疫工作,防止发生因灾返贫和灾后大疫。遵循规律、科学统筹,风雨同舟、齐心协力,我们有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包括汛情在内的各种风险考验。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福祉。人命关天,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守住“红线”,依法管理是根本性举措。

【怎么办】

1、压实责任。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抓住“关键少数”,让第一责任人履行好法律规定的职责,把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和应急救援做到位,是每个生产经营单位守好责任田的必要前提。

2、安全生产重在防患于未然。推动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风险,必须做到奖惩并举、疏堵并治。安全生产法明确对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对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或者举报违法行为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正是为了激发参与者的主动性。同时,从严厉罚款,到停业整顿,再到职业禁入,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利剑高悬,加强震慑,让生产经营单位不敢违法、不能违法。

3、用足法律武器,以普法促学法懂法,以执法促遵法守法,才能让更多人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打好安全生产持久战。

文化:博物馆

【现象】

开设线上博物馆、直播讲解文物等

【意义】

1. 公众利用线上的形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触摸历史脉搏、感受文物之美,加深对文物保护的了解和认识。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

2. 博物馆利用线上方式,提高传播范围,提升影响力,让更多人关注博物馆、关注历史文物、

3.弘扬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文物承载灿烂文明、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中国人民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凝结在遍布神州大地的文物之中。正是这些珍贵的遗产,为我们回首过往、立足当下、开创未来提供了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对策】

初心:深刻认识打破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是保护不是让它们藏之深山、孤芳自赏,而是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走进更多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

匠心:精心打造线上博物馆。博物馆页面要符合历史文化特征,精心设计,线上文物的展示可以匹配3d,vr等技术手段,在线上观看时候,可以点击按钮听文物历史文化讲解,还可以设置互动性问题等。

创新:利用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例如借鉴《如果国宝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热播的纪录片,《国家宝藏》《考古公开课》等叫好又叫座的电视节目,研发设计文创产品,借助活泼可爱的文物表情包、诙谐幽默的文物说唱和设计精巧的互动小游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持续绽放。

【补充】保护文物

保护文物,不止是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责任。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试行开放仅十多天,馆内就有多处展示物遭到破坏;去年3月,3名游客在长城上刻字被依法拘留并列入“黑名单”。一些游客觉得微不足道的不文明行为,可能让文物承受不可逆转、不可修复的巨大损伤。这也提示我们,在加强文保工作、健全文保制度的同时,增强全社会珍视文物、爱惜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依然任重道远。

重器凝万古之志,典籍汇千载之思。方寸之间越千年,文物不仅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也是一种熔铸了深沉家国情怀的精神符号,是时间和历史的伟大见证。当下人们保护文物的每一份努力和成就,都将在历史长河中得到彰显。

疫情防控

【背景】

近段时间以来,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快速传播,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加,本土聚集性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原则】

毫不动摇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

【原因】

1.“动态清零”是真正以人为本。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数据最有说服力。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赴吉林医疗救治组专家对当地情况分析发现,特别是对于长期卧床、血液透析患者等基础情况差、免疫力低的人群,病毒威胁更大。这启示我们,奥密克戎毒株毒力下降是相对既往毒株而言,其危害性仍然高于流感。以中国14亿多人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如不及时从严防控,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2.“动态清零”体现的是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我国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快速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021年,我国有效处置30余起聚集性疫情,基本用一个潜伏期(14天)就控制住疫情。与一些西方国家采取所谓“群体免疫”“自然免疫”的消极处置方式相比,我国坚持“动态清零”有力捍卫了疫情防控的成果,实现了我国感染人数、发病人数、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仍保持在较低水平。实践充分证明,“动态清零”做法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科学规律,路子是对的,效果是好的。

3.“动态清零”是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控策略。“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发现一起就扑灭一起,既能减少疫情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又能最大限度地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之间的关系。从防疫的成本和实际效果来看,放任自流的“共存”派,经济发展往往因疫情肆虐而受到更大重创。而我国坚持全国一盘棋,在迅速控制住疫情之后即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这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经济发展领先全球,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措施】

1.越是在最吃劲的时候,越要有慎终如始的决心,越要有攻坚克难的毅力。越是存在这些错误的观点,越需要以实际行动和实际结果来击穿粉碎。各级政府和各家单位必须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

2.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信心,深刻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局部聚集性疫情必须加快处置,对防控措施必须因时完善,对防控能力必须着重提升,对常态化防控必须从严落实,对群众生活需求必须及时回应。

除了胜利,我们别无选择!要赢得胜利,就必须充分发扬斗争精神,既不畏战、又不厌战,既发挥主动性、又掌握主动权,在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的基础上,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动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积小胜为大胜,尽早打赢这场疫情防控大仗硬仗。

直播打赏

【全面看】

可以理解的一面。作为新兴的网络娱乐活动,直播打赏为观众支持心仪主播提供了一种表达方式,吸引更多普通人在网络上分享生活、展示才艺,促进了直播经济的繁荣发展。

【问题】

青少年:网络直播中主播行为失规、打赏行为失范、平台责任失位等乱象多发频发,尤其是未成年人心智发育尚不成熟,自控能力还有差距,由巨额打赏滋生的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等观念,极易引发跟风心理、攀比心态,让幼小的心灵受到侵蚀和毒害。

网络环境,社会环境。一些违规主播不惜通过“言语刺激”“情感暗示”等软色情的方式,引诱骗取观众消费。长此以往,网络空间藏污纳垢,直播生态乌烟瘴气,结果必然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误入歧途。

【对策】

1、对网络直播中损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行为采取了从严从重的监管措施。比如,在“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上,禁止为未成年人提供现金充值、“礼物”购买、在线支付等各类打赏服务;

2、在“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上,要求不得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主播服务;

3、在“规范重点功能应用”上,禁止以打赏额度为唯一依据对网络主播排名、引流、推荐,禁止以打赏额度为标准对用户进行排名。

4、治理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既要靠“堵”,也要靠“疏”。一些未成年人沉溺网络、参与打赏,与父母监管缺失、家庭情感缺憾密不可分。从某种程度上说,筑牢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篱笆”,一块木板也不能缺,一块木板也不能短。既要在政策上加码,持续提高违法违规成本,让违背公序良俗的乱象不敢发生;也要在情感上加分,不断提升懂网用网能力,让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不起作用,如此才能构筑强有力的全流程全链条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未成年人朝气蓬勃,直播经济方兴未艾。让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成长,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不可或缺,更加完善的规范引导势在必行。

清朗行动

【现象】

文明需要培育呵护,网络不容暴力撒野。近日,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旨在有效防范和解决网络暴力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为个别人肆意炮制网络谣言、实施网络暴力敲响了警钟。

【原因】为什么开展网络暴力清朗行动。

第一,保护每一个王敏。今天,我们身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享受更多元的表达、聆听更丰富的声音,但同时也出现了无序的情绪宣泄和肆意的网络暴力。一场场“言语风暴”的背后,是个别人“键对键”时挑拨是非、施放“冷箭”的结果。长此以往,不仅毒化网络风气、污染精神家园,而且极易给当事人带来精神压力和心灵创伤,甚至导致不可挽回的悲剧。

第二,白虎网络空间环境。只有利剑出鞘、重拳出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大对不法分子的震慑,才能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呵护健康精神家园。

【对策】

1.政府定制度。建立健全识别预警机制,及时预警网络暴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建立健全网络暴力当事人实时保护机制,加强重点群体救助保护;严防网络暴力信息传播扩散,及时清理处置涉及网络暴力的评论、弹幕等内容;加大对违法违规账号、机构和网站平台处置处罚力度,严肃问责处罚失职失责网站平台;强化警示曝光和正向引导,推动权威机构和专业人士友善评论、理性发声。

2.平台加强监管。网络平台是信息内容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不能被流量绑架、被情绪左右,必须立起“防火墙”、架起“高压线”,对网络暴力行为亮出“红牌”;  

3.广大网民自觉。广大网民是网络空间治理的主人翁和主力军,在尊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中既要把控自己的“言论边界”,又要保护自己的“权利边界”,不断涵养适应互联网发展的网络道德、网络伦理、网络素养。

“天下苦网暴久矣!”来自网友的一句感慨,道出了治理网络暴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为契机,让被害者警惕,让施暴者警示,让无知无畏者警醒,我们的网络空间才能向上向善,精神家园才能风清气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