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子怎么治?

  •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 2022-08-13 12:31:21

​​ 

 

有读者问我,面部和身上长了不少疣子,没有合用的偏方呢?

 

疣,属于外科病名,指生于体表的一种赘生物。从中医来分析,本病多归因于肝火妄动,致气血失和,气机失其畅达则致血瘀凝聚成结。

 

《内经》明言:“阳化气,阴成形”。我的观点是,疣子属于成形之物,源于阳虚而阴盛。故分析其病机,当属阳不化气而阴浊成形,治须用温燥之品,既可通阳化气,又能消阴排浊。

 

但从文献来看,不少中医执着于内服清热解毒之药味。其多有这样的观点:疣属于“毒邪”致病;其病机特点在于风、热、毒、瘀。《薛己医案》论述:“疣属肝胆少阳经,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或肝客淫气所致。”

 

我临床治疗此病,一方面考虑到该病病程缠绵,有“瘀”的病机。若热毒蕴结,日久不散,血脉受阻,热毒血瘀互结,导致其迁延难愈。

 

另一方面,此病与虚相关,体虚之人正气不足,正不胜邪,导致邪浊留恋。《内经》记载:“手少阳之别,名曰支正……虚则生疣”。

 

关于“虚”的病机,既有血虚,导致血不养肝,燥火内动,筋气外发;也有气虚,或肺气虚,或脾气虚,导致营卫失调,腠理不固,复感风热湿毒,客于肌表凝聚而成疣。

 

我的观点是,治疣需要标本兼治。标在瘀、毒,本在正虚。故用方不可过于寒凉,以免伤损阳气,导致体质下降。

 

有学者研究了近数十年来国内中医治疗疣的用药,发现前15味药依次为薏苡仁、板蓝根、红花、牡蛎、大青叶、紫草、甘草、马齿苋、赤芍、黄芪、木贼、香附、当归、莪术、夏枯草。

 

分析诸药味的归经,内服药的前5位归经依次为肝经、心经、胃经、肺经、脾经。归肝经药总频次居第1位。这与古代医家认为的疣在肝胆是相应的。比如,明代薛己《外科枢要》指出:“疣属肝胆少阳经,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或肝客淫气所致”。

 

我从临床来观察,薏苡仁是一味极好的治疣良药。薏仁性凉,味甘淡,入脾、肺、肾经,具有利水、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用它治疗疣,取其性寒清热之功,使毒邪得散,郁结得解。有人临床研究发现,薏仁治疗疣的有效率达70.8%,一般需坚持食用大概半个月可达到治愈效果。

 

我喜用薏仁,只要有两点原则,其一,这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中药,药力平和,大量应用也绝无毒副作用,非常安全,不伤人阳气;其二,薏仁有清除湿气,清热排脓的功效,尤其是对舌苔湿润,或舌头边缘有齿痕者效果更佳。我的经验是,在治疗所有疣的药方中,薏仁是肯定要加入的。

 

如何治疗疣呢?我推荐外治为先。

 

其一,可用火针。先常规消毒患处皮肤,再根据皮损大小选择合适的火针,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白后,快速垂直或斜刺皮损,针尖直达皮损的基底部,注意针不可刺入过深,否则容易留下疤痕。操作火针时要求快、准、稳、巧。火针治疗后3天内治疗部位禁止接触水,以防止感染。

 

治疗部位可再用艾条加灸,每次灸10-20分钟,如此可以让皮损处更快结痂,更快脱落。1周左右就会脱痂,治疗部位成痂后,不要摩擦、搔抓患处,否则容易留下色素沉着与疤痕。

 

其二,可用中药熏洗法。这里提供一个外用方:白鲜皮、明矾、马齿苋、板蓝根各30克,红花15克,加水2000毫升,煮沸后再煮15分钟即可。使用时先熏后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洗后皮损变白、变软,两周后皮损可见消退而愈,且不易复发。

 

另外,身上长疣的朋友不妨先尝试一些偏方,多有良效,且非常平和,并无毒副作用。以下我列出一些实用的治疣偏方,并尝试分析其取效的机理。

 

其一,用小块生猪油涂冼表面,每日三四次,连续l周左右可痊愈。

 

分析其机理,猪油甘寒,能补虚、润燥、解毒,兼可解风热郁毒,热散毒去则疣体自消。适合于燥热或火毒郁滞型的疣。

 

其二,取黄豆发芽,清水煮熟,连汤淡食,每日三餐,吃饱为止,连食三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不吃其他任何粮食及油类。第4天起改为普通饮食,并可继续以豆芽佐餐。

 

分析其机理,当是借黄豆芽的生发之力以调畅肝胆气机。这是治本之法。此法颇可与他法合用。此法适合于肝郁气滞型的疣。

 

其三,取经霜茄子l只,用刀切去蒂部,将切面在火上烧热使其汁流出搽疣,以局部发热为宜,每天搽两三次,连续使用七至十天,可逐渐脱落而痊愈。

 

分析其机理,茄子性甘凉,经霜打之后,其性偏寒,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之功。适合于热毒或火毒郁滞型的疣。

 

其四,鸡蛋七个,用针头在蛋的大头一端刺小孔数个,放入陈醋中浸泡,七天后取蛋煮食,每天一个,一般食尽即可痊愈。

 

分析其机理,蛋可平衡阴阳;陈醋味酸,酸可软坚,兼能化积滞。此法适合于各型疣,可与他法配合应用,效果会更好。

 

其五,新鲜艾叶揉至出汁,在疣表面摩擦至皮肤微热或微红,每日两次,一般连用一周可使疣逐渐脱落或消失。

 

分析其机理,这是借艾叶的阳火之力以温通阳气,促进气化,阳化气则阴形自消。此法适合于阳虚,气化不利之证。

 

其六,苍耳子10克,浸泡于50毫升75%乙醇内,密闭浸泡7日,滤渣取液备用。用棉球蘸药液涂抹患处,每日数次,10日即可。停药半个月后其疣可自行脱落。

 

分析其机理,苍耳子与酒精皆有辛温宣散之功,用于治疠,当取其宣散风热之力。故此法可用于风热毒蕴型。

 

其七,新鲜芝麻花适量,擦拭疣处,每日三次,七天后即可见效。

 

分析其机理,芝麻花性味辛凉,有活血调经,凉血清热之功。此法或可用于热蕴络瘀型。

 

文章最后,附录一篇中医大家治疣的文章,其法非常简单,值得参考应用。

 

《熊廖笙中医难症诊治心得录》有一篇《硫黄散面疣》的文章,如下。

 

向某,女,10岁。患者于半年前,面部突然发出疣子累累,初如粟米大小,不痛不痒,后渐长大如绿豆,其家长恐其有碍美观,乃携来就诊。疣以寒湿之邪为患,治忌寒凉降火之品。民间治法,多用腐蚀之品,如鸦胆之类。但若疣多则殊难见效,不如内服温燥之剂,扫尽寒湿之邪,一鼓即可荡平。硫黄散主之。

 

硫黄1克,研极细末,用绿壳鸭蛋一枚,一端敲一小孔,将硫黄末置入搅匀,复将蛋孔封固,置饭锅内蒸熟,分两次食之,早晚各一次。

 

服上方一剂后,不旬日而满面疣子消灭于无形,本方无副作用,食之不可口而已。现患者已成人,面容光泽,无瘢痕,随访十年,未复发。

 

诊治心得:疣属皮肤科疾患,面部四肢均可发生,大者如葡萄,小者如粟米,成堆成串,甚不雅观。有人用剃头刀削去,旋复如故,少有根治之方。中医外科书亦语焉不详,考之《内经》有“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虚则生疣。”之说。此病每由阴分受寒湿之邪所致,故治须温燥之品,硫黄为《本经》中品,气味酸温有小毒。徐灵胎谓:“硫黄乃石中得火之精者也。石属阴而火属阳,寓至阳于至阴,故能治阴分中寒湿之邪。”

 

疣长在面部或颈部,非常影响美观。但疣并非大病,更不是什么绝症,是一定可以治愈的。我之所以提供这些药方,纯粹是为了学术交流。我还是建议不懂中医的朋友不要滥用药方,建议在当地请明医面诊一下,辨证用药,或者配合针灸,当有满意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