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
核心提示
2017年12月20日,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在西夏区挂牌,标志着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建设正式启动。这不仅是银川市践行“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宁夏和北京两地“高位对接”的重要成果。
经过两年的发展,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在开展区域协同创新上打造合作样板,在共同建设银川科技新城的合作上续写银川速度,建设服务和招商运营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小荷才露尖尖角
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是条纽带,将北京、银川两座城市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2017年9月30日,银川市与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正式落户,双方进入实质性合作发展阶段。
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建设的总体构想是由一基地和一中心组成,园区选址在西夏区。
2017年12月20日,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正式揭牌,首批24家行业领先企业签约入驻。
从签约、选址、设计、装修到正式投入运营,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银川速度”让人吃惊。
两年来,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跑出了加速度。
外地客商参观银川中关村。
银川市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中关村举行。
2018年,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初露容颜。
当年,银川市与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深入落实战略合作协议,谱写了首都带首府的精彩篇章,8大创新服务平台投入运营,83家创新类企业签约入驻。依托西夏区17所大中专院校、20多所科研院所、7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创新资源,园区以“一中心、一基地、一新城”为建设目标,高质量编制了《产业规划》和《总体规划》。园区以智慧信息、生命健康、新材料、环保新能源布局产业定位,以“两心一轴多组团”规划空间布局。
当年,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已初步构建起创新生态体系。西夏区投资1.1亿元装修的10.88万平方米企业办公区、协同展示中心、路演大厅、人才公寓等服务设施全部投入使用;宁夏技术交易市场、银川人才发展研究服务中心、银川产业技术研究院、政务服务平台、雨林空间科技创新孵化平台等8大创新服务平台投入运营。通过植入北京中关村创新创业模式,依托创新中心“一中心、8平台”服务体系,先后举办高端路演48场,开展主题演讲和讲座30多次,100余家金融机构和8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踊跃参加。
只用一年时间,中关村在银川的品牌影响力已经打响,中关村模式的创新创业氛围基本形成。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获得自治区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称号,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在2018年中国产业园区新驱动力峰会上被授予“最具发展潜力产业园”。
2019年,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继续深耕厚植。
坚持以数字驱动为主线,重点围绕“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积极招引“互联网+”优质企业落户园区。产业基地数字产业加快推进,中关村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厂房年内基本建成并即将投产,填补了宁夏集成电路与存储产业空白。
凤凰汇·周二路演。
打响创新中心凤凰汇·周二路演吧品牌。举办银企对接会、国家千人计划路演等创新活动130余场,服务创业团队260余家、3000余人次,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进一步健全双创机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好”,办理企业各类登记注册230余件。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紧盯园区主导产业,以商招商、委托招商,重点招引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快速突破。先后赴北京、上海、河南、厦门等地上门对接项目20余次,促成了中建材数据中心、科技大厦项目、物美数据中心及新零售体验中心等重大项目快速落地,实现了引进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双攀升。组织企业参加银川数字城市峰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各类招商推介和经贸洽谈活动10余场,为明年项目储备做好有力支撑。
有效激发入驻企业活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银川人才创新发展服务中心的人才研究测评、人才培养开发、人才服务展示等五大功能健全完善,建立300人师资库,服务求职者13万多人次;宁夏技术市场咨询服务、技术转移服务等功能区服务企业1200多家。浦发银行、华夏银行设立创业工作台,针对创新创业设计专业化金融产品,开展定向金融服务,支持银行金融机构设立创客中心深度参与双创发展,构建“孵化+投融资”的新型服务模式。
吾家有女初长成
经过两年的发展,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特色产业聚集效应开始显现,园区配套服务更加完善,推动创新的服务体系初步成形。
“一中心”开始全面提质增效。园区积极组织创新资源,主动出击招商,创新中心招商运营工作迈上新台阶,预计到今年底,创新中心签约入驻各类创新企业225家,其中“互联网+医疗”42家、“互联网+教育”12家、“互联网+数字治水”23家。全年创新中心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2亿元,比去年增加10亿元;实现就业1600人,比去年增长2倍,智慧信息产业形成集聚效应。
中建材科技大厦奠基仪式。
“一基地”项目建设掀起高潮。总投资74.6亿元的中建材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科技大厦、智慧物流)产业园、物美大数据及新零售体验中心等12个项目已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其中储芯集成电路研发中心项目基本建成准备安装设备。同时,产业基地还储备了中建材锂膜材料、碲化镉发电玻璃以及数字证物中心等20个项目。截至12月,园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1.5亿元,超额完成银川市政府下达的20亿元任务。园区建设从去年的“一中心”,开始向“一中心”“一基地”同步发力,互联网数字经济产业特色逐渐显现。
大连路贯通。
目前,总投资35亿元的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园区内“四纵四横”市政主干道路全面开工建设。其中,大连路、文昌街、宏图街等园区段相继贯通;产业基地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管网建设同步推进;西夏区妇儿医院主体封顶,银川中关村幼儿园、小学、中学建成投入使用;银西河、沈阳路景观水系已互联互通;园区首开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开工,部分道路已经通车;创新中心党群活动阵地、人才公寓、智慧楼宇系统等功能设施全部启用。
西夏区拿出280多万元支持入园企业科研创新,一站式服务代办点使企业不出大楼就可完成28项审批事项,园区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
经过两年的发展,园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三大类服务创新平台。
公共服务平台。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人才创新发展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7个平台,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了全方位优质服务。
技术支持平台。宁夏技术交易市场、四季青保鲜技术研究院、西部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等6个平台,为高校、企业、科研机构搭建起科技流通桥梁。
产业研发平台。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储芯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新银海轻量化材料中心等9个平台,为产业链延伸、特色产业聚集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三大类平台搭建,园区带动西夏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长。2019年,西夏区专利申请量、万人有效发明持续领跑全区,聚合了转型发展新动能。
西夏区和园区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装备制造业等科创资源集中的独特优势,充分搅动人才、资金、科技等科技创新的资源要素,着力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助力双创的体制机制逐步健全。
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银川人才创新发展服务中心搭建了“五位一体”人才服务平台,为全市和各个园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西夏区牵头的教育发展联盟构建了“政—企—校—研”平台,为高校优秀毕业生提供了到园区企业实训的机会。
在产业技术服务方面,葡萄酒产业研究院开展“校—企—地”精准对接,葡萄与葡萄酒分析测试中心、研究院种苗栽培试验示范基地等为15家酒庄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技术研究应用方面,清华大学、自治区水利厅和银川市政府合作成立宁夏水网数字水产业研究院,共同打造“研究院+试验区+产业园”产学研模式,着力研究制定数字治水的国家标准。
在与高校创新互动方面,北大医学部、宁夏大学与自治区卫健委、科技厅合作建设的宁夏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中科院建设的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标准化研究院落户创新中心,构建了“互联网+医疗”大数据产业链生态环境。
在园区建设运营机制方面,继续深入探索园区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营的新模式,经过三轮谈判,即将进入社会投资方招标和项目公司组建的实质性阶段。创新中心建立了入园企业淘汰机制,有30多家产业特色不明显、经济效益低的企业被淘汰出局。
今年,园区通过自治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自治区双创示范基地评审。
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
长风破浪会有时
“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发展”是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的目标任务。
园区按照这个目标,着力打造“产业高端、创新活跃、和谐宜居”的银川科技新城。
紧抓招商引资,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充分用好中关村这一金字招牌,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开展招商工作,再引进一批引领性、应用性、支撑性强的互联网数字经济企业和项目落户园区。紧盯产业发展定位,将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作为招商引资重点方向,不断延长“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大数据产业链。采取聘请招商大使、设立招商平台等方式,实现“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目标,力争全年招商引资超过25亿元。
加快园区建设,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成效。认真抓好项目建设,结合打造数字经济特色园区发展定位,重点推进中建材科技大厦、数据中心和产业基地创新大厦等12个项目建设,紧盯项目完成投资额度、开工速度、形象进度不放松,形成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建设的局面,力争当年完成投资超过30亿元。
突出服务保障,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持续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完成园区8项“区域评”,简化入园企业前期手续,全力打造低成本数字经济园区。全面落实首席服务官制,主动做好项目跟踪服务、优惠政策兑现、企业信息统计等服务,以优质的服务吸引各类资源集聚。
深化合作内容,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动力。进一步加深与北京中关村信息谷公司的合作关系,认真落实《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深化合作协议》,制定园区承接方案,主动对接北京中关村创新资源、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的高端制造业项目落户园区。建立健全高层会商制度,定期举办高层联席会议,研究重大合作事项,指导和推动双方深化区域合作。建立双方人才交流机制,双方互派干部挂职锻炼,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记者 乔素华)
宁夏储芯集成电路研发中心。
西夏区妇儿医院落成。
(图片均由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