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吃播或将引发脑内炎症#
- 百度健康医典
- 2022-08-08 12:07:12
【看吃播或将引发脑内炎症】这个tag是对一篇论文完全错误的「解读」,错误到不知从哪里说起。典典就先从头说起好了。
1. 原论文有趣而有价值,这里就简单展开说一说做了什么。
中学课本知识告诉我们,人把食物吃下去,血糖升高了,引起胰岛素分泌、降血糖。但事实上,胰岛素分泌不一定需要血糖升高。这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先把小鼠禁食过夜,第二天把小鼠放入一个新笼子里,实验组的笼子里有单个食物颗粒,对照组不放。实验组小鼠刚吃下第一口,就马上采血测胰岛素。
研究人员发现,这时候,血糖还没来得及升高呢,胰岛素已经升高了。这时候的胰岛素分泌被称为「头期胰岛素分泌」。
而如果把食物颗粒换成不能吃的模拟颗粒,小鼠就不会有这样的胰岛素升高。这意味着这时候的胰岛素升高与感官刺激有关。
既往研究指出,IL-1β与胰岛素有关。于是研究人员给小鼠注射IL-1β中和抗体,发现这样会降低感官刺激引起的胰岛素水平。这说明,IL-1β对正式进食前的胰岛素分泌过程很重要。
那么,这里的IL-1β是哪里来的呢?研究人员发现「刚吃」状态下血清IL-1β水平很低,所以应该是通过局部作用。研究人员使用IL-1受体I型拮抗剂注入小鼠脑室系统中,小鼠随即表现出头期胰岛素释放减少。最终,通过一系列现代生物学手段,研究人员证实,这里的IL-1β来源于小鼠脑的小胶质细胞。
肥胖会导致炎症因子紊乱。那么,肥胖对这个「头期胰岛素分泌」过程有什么影响?在经过连续两周高脂饮食喂食的肥胖小鼠中,研究人员发现头期胰岛素分泌消失;使用抗IL-1β抗体治疗,则肥胖小鼠能恢复这一功能。这说明肥胖使IL-1β分泌过量,导致头期胰岛素分泌消失。
综上所述,文章就是把感官刺激、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IL-1β、胰岛素这几个东西串起来了。
2. 所以,这篇是怎么变成「看吃播或将引发脑内炎症」的?逐词吐槽。
首先,这句话省略掉的主语是「人」。文章做的是小鼠,而不是人,不涉及临床标本。人和小鼠不一样,特别是涉及神经的时候。
关于「看吃播」,文中明确指出「如果把食物颗粒换成不能吃的模拟颗粒,小鼠就不会有这样的胰岛素升高」。众所周知,现在的屏幕闻不了味儿,食物也不会从屏幕里爬出来。
「或将」这个词,不能为天马行空、毫无根据的信息做挡箭牌。
「引发脑内炎症」是最大的槽点。IL-1β本身是一种炎症因子。炎症因子,是指参与炎症反应的各种细胞因子。炎症可以理解为一场戏,炎症因子可以理解为戏曲里的生旦净丑。一个人在戏曲舞台上是武生,但他也能演电影,还会在厨房里做麻辣鸡丝。
更何况,在这项研究中,小鼠看到食物后IL-1β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是正常的。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食物并准备吃,这可不是看吃播,而是真正的食物。如果说看吃播都能引发脑内炎症,那真吃饭会发生什么,想都不敢想……
最后还是要说,「看吃播或将引发脑内炎症」的原内容有一个好,那就是把论文列出来了,而不是就提了一句「近日瑞士科研人员发现」。最痛苦的就是明知道是错误内容,却不知道究竟是哪来的,然后就在那里找,效率很低。
祝大家用餐愉快~
原论文:Wiedemann SJ, Trimigliozzi K, Dror E, Meier DT, Molina-Tijeras JA, Rachid L, Le Foll C, Magnan C, Schulze F, Stawiski M, Häuselmann SP, Méreau H, Böni-Schnetzler M, Donath MY. The cephalic phase of insulin release is modulated by IL-1β. Cell Metab. 2022 Jul 5;34(7):991-1003.e6. doi: 10.1016/j.cmet.2022.06.001. Epub 2022 Jun 23. PMID: 35750050.
1. 原论文有趣而有价值,这里就简单展开说一说做了什么。
中学课本知识告诉我们,人把食物吃下去,血糖升高了,引起胰岛素分泌、降血糖。但事实上,胰岛素分泌不一定需要血糖升高。这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先把小鼠禁食过夜,第二天把小鼠放入一个新笼子里,实验组的笼子里有单个食物颗粒,对照组不放。实验组小鼠刚吃下第一口,就马上采血测胰岛素。
研究人员发现,这时候,血糖还没来得及升高呢,胰岛素已经升高了。这时候的胰岛素分泌被称为「头期胰岛素分泌」。
而如果把食物颗粒换成不能吃的模拟颗粒,小鼠就不会有这样的胰岛素升高。这意味着这时候的胰岛素升高与感官刺激有关。
既往研究指出,IL-1β与胰岛素有关。于是研究人员给小鼠注射IL-1β中和抗体,发现这样会降低感官刺激引起的胰岛素水平。这说明,IL-1β对正式进食前的胰岛素分泌过程很重要。
那么,这里的IL-1β是哪里来的呢?研究人员发现「刚吃」状态下血清IL-1β水平很低,所以应该是通过局部作用。研究人员使用IL-1受体I型拮抗剂注入小鼠脑室系统中,小鼠随即表现出头期胰岛素释放减少。最终,通过一系列现代生物学手段,研究人员证实,这里的IL-1β来源于小鼠脑的小胶质细胞。
肥胖会导致炎症因子紊乱。那么,肥胖对这个「头期胰岛素分泌」过程有什么影响?在经过连续两周高脂饮食喂食的肥胖小鼠中,研究人员发现头期胰岛素分泌消失;使用抗IL-1β抗体治疗,则肥胖小鼠能恢复这一功能。这说明肥胖使IL-1β分泌过量,导致头期胰岛素分泌消失。
综上所述,文章就是把感官刺激、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IL-1β、胰岛素这几个东西串起来了。
2. 所以,这篇是怎么变成「看吃播或将引发脑内炎症」的?逐词吐槽。
首先,这句话省略掉的主语是「人」。文章做的是小鼠,而不是人,不涉及临床标本。人和小鼠不一样,特别是涉及神经的时候。
关于「看吃播」,文中明确指出「如果把食物颗粒换成不能吃的模拟颗粒,小鼠就不会有这样的胰岛素升高」。众所周知,现在的屏幕闻不了味儿,食物也不会从屏幕里爬出来。
「或将」这个词,不能为天马行空、毫无根据的信息做挡箭牌。
「引发脑内炎症」是最大的槽点。IL-1β本身是一种炎症因子。炎症因子,是指参与炎症反应的各种细胞因子。炎症可以理解为一场戏,炎症因子可以理解为戏曲里的生旦净丑。一个人在戏曲舞台上是武生,但他也能演电影,还会在厨房里做麻辣鸡丝。
更何况,在这项研究中,小鼠看到食物后IL-1β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是正常的。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食物并准备吃,这可不是看吃播,而是真正的食物。如果说看吃播都能引发脑内炎症,那真吃饭会发生什么,想都不敢想……
最后还是要说,「看吃播或将引发脑内炎症」的原内容有一个好,那就是把论文列出来了,而不是就提了一句「近日瑞士科研人员发现」。最痛苦的就是明知道是错误内容,却不知道究竟是哪来的,然后就在那里找,效率很低。
祝大家用餐愉快~
原论文:Wiedemann SJ, Trimigliozzi K, Dror E, Meier DT, Molina-Tijeras JA, Rachid L, Le Foll C, Magnan C, Schulze F, Stawiski M, Häuselmann SP, Méreau H, Böni-Schnetzler M, Donath MY. The cephalic phase of insulin release is modulated by IL-1β. Cell Metab. 2022 Jul 5;34(7):991-1003.e6. doi: 10.1016/j.cmet.2022.06.001. Epub 2022 Jun 23. PMID: 3575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