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中医倪海厦论中医...

  • 积极心理学绘画疗愈
  • 2023-01-22 17:43:33
学点中医倪海厦论中医:风瘫,四肢无力,无法自行起坐

导读:倪海厦,美国经方中医,被喻为当代少见的“命、相、卜、山、医”五术兼备之旷世奇人。(更多倪海厦的生平,详见:倪海厦传奇)

倪师论述:  
汉唐53号风引汤

  中风之中有一种风瘫,症状是四肢无力,无法自行起坐,并不是一般的单侧瘫痪,身体发热,但不是高烧,言语困难,全身关节似乎无法伸缩,此类中风中医谓[风瘫],起因是行房事时感受风寒,或于出大汗时感受风寒所致,由于风寒是在人体出大汗毛孔大开时深入骨节之间而造成此[风瘫],因此服用此方时须要在无风的处所服用一段时间,要有黏稠的湿汗排出,此类汗为病汗,出量很慢才是对的,出得越多则力量恢复越快.

  丸剂是取其药缓力专的特性,服用此药时忌讳吹风,须要有耐心的服用,因为此病无法快攻,药力 过快,病人只有一般汗出,病 汗不出于事无补.

  服用方法:早中晚饭前30粒.

禁 忌:无.

紫极老师解读“风引汤”:

再讲汉唐五十三号 风引汤

是治疗风痱,千金方里面有大小续命.

中风之中有一种风瘫 , 症状是四肢无力 , 无法自行起坐 , 并不是一般的单侧瘫痪,

左瘫右痪,全身不能动的叫痱.

身体发热 , 但不是高烧 , 言语困难 , 全身关节似乎无法伸缩 , 此类中风中医谓[风瘫] ,

起因是行房事时感受风寒 , 或于出大汗时感受风寒所致 , 由于风寒是在人体出大汗毛孔大开时深入骨节之间而造成此[风瘫] ,

另外还有一点在大汗后饮凉水,或雾天,或夏天早晨露水,过于辛劳后出汗后误入。

因此服用此方时须要在无风的处所服用一段时间 , 要有黏稠的湿汗排出 ,.

有湿寒风三者在一块入侵人的身体

此类汗为病汗 , 出量很慢才是对的 , 出得越多则力量恢复越快 .

出得越多不是一时出的过多,不是一切发汗解表可治病,要使外部营卫合,这样才能去病,大量解表出大汗,反而伤营气,这叫大汗亡阳.

这阳是表部,表气不守, 其卫营统失,伤寒里面时刻告诫注意不可大汗亡阳.

看有些医师,大量麻黄,久吃,不把人虚了才怪.

在我们书院里面,有个病号,就有出现亡阳的现象,甚至出现 阴阳离,人就会死去,大汗亡阳后,人就发精黄,身体疼痛,人身体处在兴奋状态,这都是大汗亡阳,仲圣一般都用龙骨牡蛎收敛,所以解表的办法也要注意,所谓 汗吐下三法不是随便用的,别人解表你也解,别人解行你不行,这种情况不走中路皆是外道,看到这种情况,气愤也没办法出,实际上也是病人的因缘,不撞南墙不 死心。

丸剂是取其药缓力专的特性 , 服用此药时忌讳吹风 , 须要有耐心的服用 , 因为此病无法快攻 , 药力过快 , 病人只有一般汗出 , 病汗不出于事无补 .

这只要是认真研究伤寒与金匮的,或伤寒杂病论的对这东西都清楚明白,就怕研究变成二百五。

服用方法 : 早中晚饭前30粒 .

PS:来自百度百科

风引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要略·中风篇》:“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能治者,此汤主之。”
【异名】紫石煮散(《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癫痫汤(《普济方》卷三七八)。
【组成】大黄 干姜 龙骨各56克 桂枝42克 甘草 牡蛎各28克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84克
【用法】上十二味,杵末粗筛,以韦囊盛之。每服6~9克,用井花水300毫升,煮三沸,温服100毫升。
【功用】清热熄风,镇惊安神。
【主治】癫痫、风瘫。突然仆卧倒地,筋脉拘急,两目上视,喉中痰鸣,神志不清,舌红苔黄腻,脉滑者。
风引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七。
【组成】麻黄 石膏 独活 茯苓各6克 吴茱萸 秦艽 细辛 桂心 人参 防风 芎劳 防己 甘草各3克 干姜4.5克 白术9克 杏仁6枚 附子3克
【用法】上十七味,哎咀。以水1.6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服。取汗佳。
【功用】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主治】两脚疼痹,肿或不仁,拘急,屈不得行。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供临床医生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擅自试方。 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当地线下找中医为您辩证使用,本人不接诊线上勿咨询!
学点中医倪海厦论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