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血到底有多罕见#?

  • 新浪健康派
  • 2024-12-18 07:25:44
恐龙血到底有多罕见?】原来血型也可能发生改变近日,云南发现1例罕见恐龙血,比熊猫血更为罕见。目前,医学上已经发现的血型系统多达20多种,其中ABO血型系统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血型系统,也是临床上最重要的血型系统之一。

人类血液是怎么分型的?

血型是指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表面的抗原类型。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是否存在特定抗原决定了人类血型——A型血只有A抗原,B型血只有B抗原,AB型血两种抗原都有,O型血没有A、B抗原。红细胞还有另一种抗原,也就是RhD抗原,具有RhD抗原的血型被称为Rh阳性,缺乏RhD抗原的则为Rh阴性。Rh血型系统中有50多种血型抗原,最常见的有五种,RhD阴性(俗称熊猫血)就是其中一种。

什么是“恐龙血”?

提到稀有血型,大家通常会想到Rh阴性“熊猫血”,类孟买血型比“熊猫血”(Rh阴性血)更为罕见,被称为“恐龙血”。“在汉族人群中,Rh阴性‘熊猫血’的存在概率大概是千分之三,而像‘类孟买血型’这类‘恐龙血’的存在概率则是几十万分之一。

孟买型最早于1952年在印度孟买被发现,1961年发现了和孟买型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血型,称为“类孟买型”,因其红细胞上无或仅有少量 A、B抗原,且红细胞上H抗原缺失,在常规血型鉴定中极易误判为O型血,对临床输血带来安全隐患。

据文献报道,在孟买,孟买型的出现频率约为万分之一,在欧洲人种出现的频率为1/100万,东亚人种出现孟买型的频率极少。类孟买型在日本发现频率约为1/30万,该血型比“熊猫血”(人群比例约3‰)更为稀有,故称之为“恐龙血型”。

血型是不变的吗?

大多数人对血型的印象是“与生俱来,稳定不变”,但其实,人的血型也可能发生变化。绝大多数人的血型是稳定不变的,但在特殊情况下,血型也会发生改变:

1、婴幼儿期
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红细胞发育未成熟,其血清内的抗体相对较弱,导致血型会有偏差。随着发育成熟,血型就会趋于稳定。

2、血液肿瘤患者
肿瘤治疗中,部分患者的红细胞血型抗原减弱,可能会使血型发生改变。不过,随着病情的缓解,血型也会逐渐恢复为原来的血型。

3、部分肠道感染患者
这类患者体内会出现获得性类B抗原,使血型发生改变,表现为O型血变为B型血,或由A型血变为AB型血。当感染得到控制,其血型也会恢复到原来的血型。

4、短期内输入大量右旋糖酐等胶体溶液的患者
这类人群的A型血或B型血可能变为O型血;但随着病情好转,血型也会逐渐复原。

5、干细胞移植患者
干细胞移植通常都需要配型,主要根据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进行。因此,提供干细胞的人与患者的血型可以是不同的。骨髓移植后,患者自身的红细胞逐渐衰亡,而移植进来的干细胞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患者的血型会逐渐转变为与供者相同的血型。这种移植引起的血型改变是长期的。

(新浪健康派综合云南发布、生命时报、央视网)
#恐龙血到底有多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