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肥胖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 微博健康
  • 2024-12-25 16:41:02
【单纯性肥胖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肥胖的定义,即体重指数(BMI)≥30 kg/m2,全球成人肥胖患者预计超过8.9亿(13%),考虑到亚洲地区人群BMI更低即属于肥胖,全球真实肥胖率只会更高。欧洲心脏病协会(ESC)《肥胖和心血管疾病临床共识声明》指出,相比于体重正常人群,肥胖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50%~100%。

肥胖治疗的首要目标是获得健康,体重降低只是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类似于降糖是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的指标,而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最终改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需要说明的是,大多数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等,临床基本都是按照治疗目标而采取治疗措施的,但单纯实现指标正常不等于实现治疗目标,而是综合考虑患者从治疗中获益是否大于治疗风险。

成人肥胖的管理与其他慢性代谢性疾病管理原则相同,初始干预方式是生活方式干预,且即使后续患者需要其他干预措施,生活方式干预也不能放弃,这是所有治疗的基础。肥胖治疗需要关注两个要点:1)时常关注治疗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以避免患者产生治疗惰性;2)即使患者达到治疗目标,也仍需终身治疗,以防止病情再次恶化。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营养疗法伴或不伴有运动疗法,这是慢性疾病管理的基石。对于肥胖患者而言,其生活方式干预的重点在于改善营养(使用或不使用代餐)和增加体力活动,这需要由多学科团队制定相关干预策略,为了提高患者的参与度和依从性,通常需要增加干预频率(6~9个月内至少应有14次治疗)、与临床医生面对面沟通等方式,并随访至少12个月。随访超过5年的相关研究结果均显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比常规治疗更有效,可达到适度减重的效果,通常1年减重4%~9%,5~10年减重1%~3%,部分患者还可能减重10%以上。

一般建议肥胖患者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这有助于改善血压、血糖和身体健康。但如果仅依靠体力活动,减重效果比较有限,因此结合饮食干预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还没有哪一种饮食模式被认为是最佳减肥饮食模式。

肥胖患者需要有这样的认知,即减重效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完整遵循了生活方式干预措施,也不代表所有人都能在干预后12个月减重5%。此外,想要成功减肥,离不开坚持二字,若短期减重成功后停止干预,完全有可能复胖,这并不奇怪。

如果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治疗目标,建议考虑药物干预或减重手术,以达到长期肥胖管理的目的,如奥利司他、纳曲酮+安非他酮、利拉鲁肽、phentermine+托吡酯片等,这些药物可减重5%~10%。新一代的减肥药物,如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等正在改变当下减重模式。

司美格鲁肽是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其可使肥胖伴或不伴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体重减轻10%~17%,且相关研究表明,其对血压、血糖、血脂、炎症等具有有益影响。替尔泊肽则是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GIP)双重受体激动剂,已获批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r需要说明的是,药物治疗也需要设定长期治疗目标,因为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若没有长期治疗,复胖的概率很高。相关研究也在探索如何维持减重后的效果,但当前还是建议长期治疗。

参考文献:医学新观点 《柳叶刀:全球近9亿人都肥胖!关注4类减肥方式,5大核心体重管理要点》
单纯性肥胖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