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服气法的方法,都在本文里面了
- 九天应元雷坛
- 2025-01-22 21:02:11
修炼服气法的方法,都在本文里面了!
服气,又称“食气”、“行气”,是一种以呼吸为主的吐纳功法。
语见嵇康《养生论》:“呼吸吐纳,服气养身”,就是说在呼吸吐纳中吸纳天地精炁,叫做服气,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炼养身体。
一、服气法的种类
服气法种类繁多,归纳来说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 服太极气法
以鼻微微呼气,吸五呼一,吸要匀、慢、深、无声,呼气时,意念将气从十指、十趾以及全身毛孔排出。
以口吞气,不可出声,吞三咽二,吞五咽一,吞七咽一,咽气后,意念将气从全身脏腑及骨节中排出。
2. 服阴阳气法
服天、日等阳气时,用鼻吸气口呼气,服地、月等阴气时,用口吸气鼻呼气。
吞太阳和星辰的气法有文吞法和武吞法两种。
吞山水之气。
3. 服五行气法用意念观想的方法
按东、南、中、西、北五行方位服食,并结合五色配五脏内视。
4. 时间服气法
01. 按四季四正之气兼服中宫土气。
02. 按十二时辰服气,子午八十咽,丑未六十四咽。
03. 按六阳时服气。
04. 按四正时服气。
二、申天师服气法
“申天师服气法”也是一种静功修炼,其要诀主要是吐纳、练息。它是由唐代开元年间道士申天师所创,申天师名元之,游历名山,采集方术,一直有修道成仙的志向,后来被皇帝征召到开元观,深受恩泽。
其具体修炼方法是:
半夜过后,五更天左右,睡醒之后,先用水漱口,仰卧,伸展手足,慢慢地吐气约10—20次。
等到体内的谷气消失完毕,内心平静下来之后,就开始闭气,忘情,将自己的意念集中到脐下气海之中,沉静下来不动,然后吸气两三次咽下来,用意念引导这股气流向丹田走去,渐渐地就会感觉到它的流动,等到气在体内运行完毕后,再开口慢慢地将其吐出。
做完一次之后,再按照同样的方法重复吐纳大约二三十次,就会感觉精气饱满,而且心无杂念。如果坚持修炼下去,会觉得“ 口中津液甘香,食即有味”,这是功法产生功效的征兆。
练这种功法的要领是,要忘身忘本,守精气神于一处,等到意念集中时,再开始进行修炼。
三、唐人张果服气法
“张果服气法”为唐代著名道士张果所创,“张果”就是传说“八仙”中的张果老,这种功法也是一种吐纳、练息的静功,原载于《云笈七签》第五十九卷,是唐宋期间较为流行的功法之一。
其特点是以逐渐延长所闭之气在体内的时间为手段,最终达到“胎息”状态,实际是“抱朴子胎息法”的翻版。
具体练法为:
姿势为仰卧式,两手握拳放置于腿的两侧,收敛心意,摒弃各种杂念。用鼻子缓缓吸气,吸满后闭气不呼,心中默数,自一至百以上。闭气直至难以坚持为止,可以稍微松气,然后立刻吸满再闭上,直到足心出汗,才可以慢慢地将所闭之气吐出来,但吸气与吐气时必须极其微小,小到看不出呼吸的气息才可以。
随着功夫的深入,每次闭气默数的数值逐渐延长,通常如果可以每次闭息默数至1000——2000,就可以不食五谷杂粮,期间可自然出现“胎息”状态。若能于每次闭息默数至5000,那就能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了。
服气,又称“食气”、“行气”,是一种以呼吸为主的吐纳功法。
语见嵇康《养生论》:“呼吸吐纳,服气养身”,就是说在呼吸吐纳中吸纳天地精炁,叫做服气,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炼养身体。
一、服气法的种类
服气法种类繁多,归纳来说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 服太极气法
以鼻微微呼气,吸五呼一,吸要匀、慢、深、无声,呼气时,意念将气从十指、十趾以及全身毛孔排出。
以口吞气,不可出声,吞三咽二,吞五咽一,吞七咽一,咽气后,意念将气从全身脏腑及骨节中排出。
2. 服阴阳气法
服天、日等阳气时,用鼻吸气口呼气,服地、月等阴气时,用口吸气鼻呼气。
吞太阳和星辰的气法有文吞法和武吞法两种。
吞山水之气。
3. 服五行气法用意念观想的方法
按东、南、中、西、北五行方位服食,并结合五色配五脏内视。
4. 时间服气法
01. 按四季四正之气兼服中宫土气。
02. 按十二时辰服气,子午八十咽,丑未六十四咽。
03. 按六阳时服气。
04. 按四正时服气。
二、申天师服气法
“申天师服气法”也是一种静功修炼,其要诀主要是吐纳、练息。它是由唐代开元年间道士申天师所创,申天师名元之,游历名山,采集方术,一直有修道成仙的志向,后来被皇帝征召到开元观,深受恩泽。
其具体修炼方法是:
半夜过后,五更天左右,睡醒之后,先用水漱口,仰卧,伸展手足,慢慢地吐气约10—20次。
等到体内的谷气消失完毕,内心平静下来之后,就开始闭气,忘情,将自己的意念集中到脐下气海之中,沉静下来不动,然后吸气两三次咽下来,用意念引导这股气流向丹田走去,渐渐地就会感觉到它的流动,等到气在体内运行完毕后,再开口慢慢地将其吐出。
做完一次之后,再按照同样的方法重复吐纳大约二三十次,就会感觉精气饱满,而且心无杂念。如果坚持修炼下去,会觉得“ 口中津液甘香,食即有味”,这是功法产生功效的征兆。
练这种功法的要领是,要忘身忘本,守精气神于一处,等到意念集中时,再开始进行修炼。
三、唐人张果服气法
“张果服气法”为唐代著名道士张果所创,“张果”就是传说“八仙”中的张果老,这种功法也是一种吐纳、练息的静功,原载于《云笈七签》第五十九卷,是唐宋期间较为流行的功法之一。
其特点是以逐渐延长所闭之气在体内的时间为手段,最终达到“胎息”状态,实际是“抱朴子胎息法”的翻版。
具体练法为:
姿势为仰卧式,两手握拳放置于腿的两侧,收敛心意,摒弃各种杂念。用鼻子缓缓吸气,吸满后闭气不呼,心中默数,自一至百以上。闭气直至难以坚持为止,可以稍微松气,然后立刻吸满再闭上,直到足心出汗,才可以慢慢地将所闭之气吐出来,但吸气与吐气时必须极其微小,小到看不出呼吸的气息才可以。
随着功夫的深入,每次闭气默数的数值逐渐延长,通常如果可以每次闭息默数至1000——2000,就可以不食五谷杂粮,期间可自然出现“胎息”状态。若能于每次闭息默数至5000,那就能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