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临床上活用此方治流感,屡试不爽

  • 好中医部落
  • 2025-02-09 04:33:28
我在临床上活用此方治流感,屡试不爽。
原创 毛进军
流感年年有,而今年似乎特别猛,自今年入冬以来,我国各地都开始爆发流感。今冬流感高发是由综合因素叠加所致,因今冬气候干燥,加之新冠流行后人体免疫能力下降及不少新冠综合征患者,易感人群增多,今年流行的优势毒株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这些病毒已多年未成为优势毒株,导致人群缺乏免疫屏障,从老年人、中年人到小儿,甚至连儿科医生都中招了,各医院诊所等几乎是人满为患。
今年感染起病急,症状多见是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干燥、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发热(可达39~40℃),干咳,或咳痰,乏力、食欲减退,可伴有腹痛、腹胀、呕吐、腹泻等消化道不良症状,如果误治危害很大,甚至高热不退、咳嗽、咳血,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等。
得流感后,不少人对于治疗懵懂无知,或是口服奥司他韦,或是大量使用抗生素或用激素口服或输液,或是口服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蒲地蓝等寒凉的中成药制剂等,莫衷一是,有时越治越重,或迁延难愈。
实际上,得了流感,应该首选中医治疗,还得找明白中医(真中医)辨治,因为中医认为,不论是哪一种病原体所致的流感,都可以辨证施方,往往效如桴鼓。
这里向同道推荐一个辨治流感的经方活用思路,以及有效妙方,以供参考,我在临床上活用此方,屡试不爽。
从近几个月我辨治流感的疗效、观察和思考,总结出今年流感总病机为肺胃气虚,燥湿相兼。因为不少人新冠后体质较虚等原因,不少人不论流感初期或中期,都有痛、咳嗽或咳痰,多伴胃脘胀满、或腹痛、腹泻、厌食、乏力、口干口渴或口苦、出汗等症状。
推荐一个常用方:柴胡桂枝汤合资生汤
方药组成:柴胡15~25g,黄芩10~15g,人参10~15g,炙甘草10~15g,半夏10~20g,桂枝10~15g,白芍10~15g,大枣3~6枚(擘),生姜10~15g(切)怀山药20~40g,生白术10~15g,玄参10~15g,生鸡内金(捣碎)6~15g,炒牛蒡子(捣碎)10~15g。
化裁:高烧(38℃~40℃)去桂枝(成大阴旦汤),加生石膏30~60g。
咳嗽较重,前胡易柴胡。咳血,或咳嗽较重,或乏力,加仙鹤草30~50g、
鼻塞流涕较重加防风6~12g。
腹泻较重去玄参。
方解:
1、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为千古名方。核心病机:半表里气机不利兼营卫不和。功能:解表和里,调和营卫,疏利三焦,通阳散结,和胃补津,降逆化饮。主治:头项强痛,恶风寒出汗,身痛四肢关节疼痛,胸胁苦满,胃脘阻塞,或心下及腹部卒然疼痛。
资生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开篇第一方,配伍绝妙,表里同治,燥湿兼顾。方药组成:生山药30g,玄参15g,生白术9g(治外感可用制苍术),生鸡内金(捣碎)6g,牛蒡子(炒,捣)9g。牛蒡子之用在于升散解表之中又有清降之性,润肺又能利肺,与山药、玄参并用,大能止嗽定喘,以成安肺利咽之功。核心病机:脾胃亏虚功能:健胃利咽,润肺止咳,解表降气。主治:劳瘵羸弱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
医案一:发热,咳嗽
赵某,女,55岁。2024年12月12日初诊。咳、咳血丝伴发热20余天。1年前患奥密克戎病毒感染后,易感冒、易出汗。半月前患流感,头痛、肢体关节酸痛不适,动辄大汗淋漓,咳嗽,痰中带血丝,发热持续不退(37.3℃~38℃℃),全身短暂怕冷后体温上升,上午轻下午重。口苦咽干痛,口干口渴多饮常温水,腹胀满,食后尤甚,纳差,大便每天2次,前干后溏,小便黄。舌暗,舌下脉络粗大迂曲,舌体胖大,苔薄腻微黄,苔中裂纹,脉数,左寸关弦尺沉,右寸浮关尺滑。去医院查肺部CT示:左中肺小结节,右上肺磨玻璃影。一直服药并输液治疗1周,疗效不明显,发热不退,汗更增多。
辨治思路:该案长新冠所致正气不足,易患外感,就诊时虚象显现,夹杂津伤郁热,寒热错杂,辨为少阳太阳太阴合病。患者所苦为咳嗽咳痰带血伴发热不退,核心病机为胃气不和而痰瘀津伤气逆。方与柴胡桂枝汤合资生汤:前胡25g,黄芩15g,生晒参15g,姜半夏20g,白芍15g,生甘草15g,怀山药60g,生白术15g,玄参15g,生鸡内金(捣碎)12g,炒牛蒡子(捣碎)15g,仙鹤草50g,生石膏60g。5剂,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咳血消失,发热下午最高37.4度。药已见效,上方去生石膏,加二诊:诉咳嗽减轻,桂枝15g,又开5剂继服。
三诊:仍然咳嗽但明显减轻,发热已退至正常。乏力出汗等诸症大有改善。上方不变继服7剂愈。

医案二:发热,腹痛
张某,男,6岁。2024年12月22日初诊。腹痛伴低热1周。1周前吃烧烤回来后夜间开始发热,体温(37.6℃℃~38.5℃℃),第二天鼻塞、流涕、咽痛、干呕、腹胀,阵阵腹痛,每次腹痛持续约20分钟,无口苦,口渴喝矿泉水,大便干,2天1次,小便可。舌淡胖,苔薄白微黄腻,脉数,左弦细,右细微紧。腹诊:腹部按之胀满,脐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不拒按。彩超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查血常规无常,
辨治思路:本案为外邪束表,加之宿食停积胃肠壅滞、气机不利而化湿热。年龄小下恐伤正。所以辨为太阳少阳阳明合病夹湿,核心病机为表束、胃不和,食积蕴热滞。方与柴胡桂枝汤合资生汤:柴胡15g,黄芩10g,党参10g,姜半夏10g,桂枝10g,白芍10个,炙甘草10g,怀山药30g,制苍术10g,玄参12g,生鸡内金(捣碎)10g,炒牛蒡子(捣碎)10g,防风10g。5剂,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二诊:服1剂药后,顺利排出大量干稀混杂大便,服2剂药后热退腹痛止,又继续服2剂,诸症悉除,还剩1剂嫌苦未再服药。
我在临床上活用此方治流感,屡试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