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博信先生恩师③
- 罗炳翔大夫
- 2025-02-28 03:01:52
【郭博信先生恩师③】【曾经穷困潦倒的李可老】李可先生的理法方药,我就不多讲了。现如今李可先生的大名,早已享誉海内外。冠以李可“弟子”或“再传弟子”者,也多如牛毛。是否掌握李可先生理法精髓,不得而知,可知的是这块金子招牌,可供行走江湖,名利双收。
从我的“偏见”,聊聊郭先生和李可老……啪……
有句老话:“上等人,人帮人”,“下等人,人踩人”。
年轻的同学们可能不知道,郭博信先生70年代就考取了中医执照,合法行医,并担任职工医院中医科主任。后来为了编辑出版中医图书,调入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任总编辑、社长。一边行医,一边儿出书,两不耽误。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能为三位恩师陆续编辑出书。
那个年代,你想出本书,真比登天还难,尤其像梁秀青、黄杰熙先生,这样“政治出身”有问题、被发配到犄角旮旯小村镇的人,如果给他们出书,会成为政治问题。郭先生面临的风险,可想而知。
郭先生不想那么多,他只考虑这些老先生的临床经验,弥足珍贵,一定要保留下来。
郭先生的头脑,也是灵活的。他帮衬出书,还有另外一个考虑:让主流界认可这几位老中医,尽自己所能,改善老先生们窘迫的生活状态。这就叫“义薄云天”。他也做到了,先是梁、黄两位先生收入增加,生活得到了改善。接着,就到了李可老。
及至90年代,李可先生虽然在山西灵石县,救活了那么、那么多的危重病人,但收入微薄,生活窘迫。如今动辄挂号费几百元的年轻中医大夫们,可能完全无法想象那个年代,老中医的生存状态。
跟诊李可老几年后,为了改善李可老的生活,郭先生“晓以道理”一家民营医院的老板,请李可老去出专家门诊,并强硬要求老板支付月薪5000元。
这老板,很不乐意给这样一位没有名气的老中医,支付如此高昂的月薪。(这里插一句,彼时CCTV一位普通编导的月收入,2万元起)。
郭老据理力争,这位老板,才勉强答应下来。但终归,一直没给过李老好脸色。李老去干了没多久,就请辞离开了。(不知道这位老板,后来是不是肠子都悔青了……)
世俗的偏见,让郭先生明白:想改善李可老的生活,还是一定要先给他出本书。
于是他催促着李老,让他写书。李可老挑灯夜战,一稿一稿交上来,郭先生也挑灯夜战,一稿一稿修改、润色。为了增加这部书的分量,郭先生将书稿寄给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指正,邓老赞赏有加,郭先生趁热请邓老题词,邓老欣然提笔。
2002年6月这本书出版,名曰《李可老中医 极危重症疑难病 经验专辑》,书前几页,仅有邓铁涛先生题词、李可老自序、郭博信先生作序《中医的脊梁》,一张李可老与郭、陈两位弟子的合影照片。略显寒酸。
书一问世,震惊世界中医圈,一时洛阳纸贵。
李可老因此书,一举成名。而此时老人家已经72岁,古稀之年,生活才有了保障和改善。
每当我想到这个情景,不免唏嘘感叹。当今中医界能有几人,或者各行业能有几人,能在70岁之前,一直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只为了自己的信念,追求一生?
……啪……
从我的“偏见”,聊聊郭先生和李可老……啪……
有句老话:“上等人,人帮人”,“下等人,人踩人”。
年轻的同学们可能不知道,郭博信先生70年代就考取了中医执照,合法行医,并担任职工医院中医科主任。后来为了编辑出版中医图书,调入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任总编辑、社长。一边行医,一边儿出书,两不耽误。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能为三位恩师陆续编辑出书。
那个年代,你想出本书,真比登天还难,尤其像梁秀青、黄杰熙先生,这样“政治出身”有问题、被发配到犄角旮旯小村镇的人,如果给他们出书,会成为政治问题。郭先生面临的风险,可想而知。
郭先生不想那么多,他只考虑这些老先生的临床经验,弥足珍贵,一定要保留下来。
郭先生的头脑,也是灵活的。他帮衬出书,还有另外一个考虑:让主流界认可这几位老中医,尽自己所能,改善老先生们窘迫的生活状态。这就叫“义薄云天”。他也做到了,先是梁、黄两位先生收入增加,生活得到了改善。接着,就到了李可老。
及至90年代,李可先生虽然在山西灵石县,救活了那么、那么多的危重病人,但收入微薄,生活窘迫。如今动辄挂号费几百元的年轻中医大夫们,可能完全无法想象那个年代,老中医的生存状态。
跟诊李可老几年后,为了改善李可老的生活,郭先生“晓以道理”一家民营医院的老板,请李可老去出专家门诊,并强硬要求老板支付月薪5000元。
这老板,很不乐意给这样一位没有名气的老中医,支付如此高昂的月薪。(这里插一句,彼时CCTV一位普通编导的月收入,2万元起)。
郭老据理力争,这位老板,才勉强答应下来。但终归,一直没给过李老好脸色。李老去干了没多久,就请辞离开了。(不知道这位老板,后来是不是肠子都悔青了……)
世俗的偏见,让郭先生明白:想改善李可老的生活,还是一定要先给他出本书。
于是他催促着李老,让他写书。李可老挑灯夜战,一稿一稿交上来,郭先生也挑灯夜战,一稿一稿修改、润色。为了增加这部书的分量,郭先生将书稿寄给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指正,邓老赞赏有加,郭先生趁热请邓老题词,邓老欣然提笔。
2002年6月这本书出版,名曰《李可老中医 极危重症疑难病 经验专辑》,书前几页,仅有邓铁涛先生题词、李可老自序、郭博信先生作序《中医的脊梁》,一张李可老与郭、陈两位弟子的合影照片。略显寒酸。
书一问世,震惊世界中医圈,一时洛阳纸贵。
李可老因此书,一举成名。而此时老人家已经72岁,古稀之年,生活才有了保障和改善。
每当我想到这个情景,不免唏嘘感叹。当今中医界能有几人,或者各行业能有几人,能在70岁之前,一直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只为了自己的信念,追求一生?
……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