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0个民间偏方,请收好,全家受益

  • 皮肤病专家李志忠
  • 2025-03-03 03:12:28
这50个民间偏方,请收好,全家受益!(一)
一、常见病症调理偏方
伤风感冒:葱白带根须、生姜片各半两,加入一碗水,以文火煎至水开。趁热加入适量红糖,搅拌均匀后服下汤汁,随后立即卧床休息,多盖被子,促使身体发汗,感冒症状即可痊愈。此偏方源于中医 “辛温解表” 的理论,葱白和生姜性温,能发散风寒,刺激人体的阳气,增强抵抗力,从而驱散侵入体内的寒邪。红糖则可调和药性,温暖身体,补充因发汗而消耗的能量。在民间,老人们常说,这是应对初起伤风感冒的 “土办法”,效果立竿见影,尤其适合体质偏寒、受了风寒而感冒的人群。不过,若是风热感冒,使用此偏方可能会加重症状,需谨慎辨别。病毒感冒:将葱白头捣成细腻的糊状,在晚上睡觉前,取黄豆粒大小的量,敷于两足掌心的涌泉穴处,并用胶布固定。涌泉穴是人体重要穴位,被视为肾经的起始点,与全身经络相通。葱白头具有解毒杀菌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葱白中含有的挥发油等成分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通过涌泉穴敷贴,药力可借助经络传导至全身,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连用 2 - 3 天,可有效缓解病毒感冒症状,疗效显著。对于儿童病毒感冒,使用时可适当减少葱白头的用量,以免刺激皮肤。各种头痛:生白萝卜汁具有清热凉血、通窍止痛的作用。将生白萝卜汁滴入两滴鼻孔,每天两次,连续使用四到五天,能有效根除头痛。从中医角度看,鼻为肺窍,通过鼻腔给药,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头部经络,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效。但需注意,治疗期间忌食用花椒和胡椒,以免影响疗效。因为花椒和胡椒性温热,可能会加重体内的火热之邪,导致头痛加剧。此偏方对于因肝阳上亢或风热上扰引起的头痛效果较好,而对于气血亏虚等原因导致的头痛,可能效果欠佳。头晕头昏:青壳鸭蛋一个,搭配红枣 10 粒,加入少许水搅拌均匀后蒸熟。于早晨空腹时服用,连用 5 天,对头晕头昏症状有特效。鸭蛋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红枣能补气养血,二者结合,可改善脑部供血,缓解头晕症状。忌吃辣物,以防刺激身体,影响药效的发挥。在民间,这是一些老人用来调理身体虚弱、头晕乏力的小妙方,尤其适合女性和老年人。失眠多梦:花生叶(或花生壳)半两、红枣 10 粒、浮小麦 3 钱,一同煎成一碗汤,在睡前服下。连续服用 7 天,可有效改善失眠多梦的状况。花生叶和花生壳中含有一定的镇静安神成分,浮小麦能养心安神,红枣则可调和脾胃、养血安神。忌吃浓茶、咖啡、海鲜,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神经,影响睡眠质量。对于因神经衰弱、心脾两虚等原因导致的失眠多梦,此偏方有较好的调理作用。干咳:生黑芝麻 3 钱(约半汤匙),与适量冰糖共同捣碎,用滚开水冲成半碗汤,早晨空腹时服用,3 天即可痊愈。忌吃鱼腥、过咸食物,以免加重咳嗽症状。黑芝麻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冰糖可润肺生津,二者搭配,对干咳效果良好。在民间,常被用于调理肺阴亏虚引起的干咳无痰,尤其适合秋季气候干燥时出现的咳嗽。对于糖尿病患者,使用时需注意减少冰糖的用量或不用冰糖。有痰咳:每次取白萝卜二两、梨子二两,一起切碎,加入一碗水煮熟,放入适量冰糖调味后食用,一日二次,连用 3 天,可有效止咳化痰。白萝卜和梨子都有清热化痰的功效,白萝卜还能下气宽中,梨子则能润肺生津。忌吃鱼类,以防生痰。此偏方对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是民间常用的止咳化痰食疗方。老气管炎:冬天霜打后的丝瓜藤,其性寒凉,能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川贝则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取冬天霜打后的丝瓜藤一两、川贝一钱,煎成两碗汤,分早晚两次趁热喝下,连用 15 - 20 天,可根治老气管炎。忌烟、酒、辣物、海鲜、虾米,这些食物会刺激呼吸道,加重病情。在民间,一些老中医认为,霜打后的丝瓜藤经过自然的寒冷洗礼,药性更纯,对于治疗老气管炎有独特的效果。此偏方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调理,急性发作期还需配合其他治疗方法。肺气肿(久咳不愈):明矾一两,磨成细腻的粉末,用陈醋调成糊状。每晚睡前,取黄豆粒大小的一团,敷于足掌心的涌泉穴(两足都敷),用布包好,次日晨揭去。连用 7 天,对肺气肿有特效。陈醋和明矾的组合,通过涌泉穴作用于全身,可起到止咳平喘的效果。从中医经络学说来看,涌泉穴与肾经相关,而肾主纳气,通过刺激涌泉穴,可调节肾的纳气功能,改善肺气肿患者的呼吸状况。使用时,若皮肤出现过敏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哮喘:用乌骨鸡一只,宰杀洗净后,将生姜 3 两切成片,丝瓜筋二钱放入鸡肚内,用线捆好,加入油盐等佐料煨汤。分三天将鸡和汤吃完(儿童分五天吃完),轻者一只,重者 3 只。乌骨鸡有滋补作用,生姜、丝瓜筋可宣肺化痰,忌辣、韭菜、羊肉,这些食物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在民间,这是一种传统的食疗方法,对于哮喘缓解期的患者,有一定的滋补和调理作用,可增强体质,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但对于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应先进行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后再考虑使用此偏方。二、消化系统病症偏方
胃痛、胃窦炎、胀气吐酸:大蒜头(最好用独头蒜)一两,干桔皮半两,萝卜籽 2 钱,煎成一碗汤,加入红糖后一次服下,一日三次,饭前空腹服用。用 5 天可有效缓解胃痛、胃窦炎、胀气吐酸等症状。忌酒、辣、冷食,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病情。大蒜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抑制幽门螺杆菌等病菌的生长,干桔皮可理气和胃,萝卜籽能消食导滞。红糖则可调和药性,保护胃黏膜。此偏方适用于因饮食不节、脾胃气滞引起的胃部不适,对于胃溃疡患者,使用时需谨慎,以免大蒜刺激溃疡面。慢性胃炎、胃寒、胃下垂:生猪肚半斤,洗净切片,加入白胡椒半两,老生姜半两,再加入少许油盐,煮至猪肚烂熟。一次吃完(胡椒、生姜不吃),一日两次,饭前食用,连吃一星期,可治疗多年胃病。白胡椒和生姜能温中散寒,猪肚有补胃的作用,忌口同 11 条。在民间,有 “以形补形” 的说法,认为猪肚可以补养脾胃。此偏方对于脾胃虚寒型的慢性胃炎、胃寒、胃下垂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胃部的消化功能,增强胃的张力。胃、十二指肠溃疡:鸡蛋壳 30 个,小火炒脆后磨成粉末。一次服用 10 克,早晚饭前用白糖水冲服,一般一剂可愈,病重者需两剂。鸡蛋壳含有碳酸钙等成分,能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忌酸辣食物,以免刺激溃疡面。此偏方在民间流传已久,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方法,但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仍需结合药物治疗。急性肠炎:大蒜瓣 2 - 4 个,加入适量白糖,捣烂后用开水冲匀,一次服下,一日二次,一、两天即可治愈急性肠炎。大蒜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白糖可调和口感,还能补充身体因腹泻而丢失的能量。此偏方适用于因饮食不洁引起的轻度急性肠炎,对于症状较重、伴有发热、脱水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慢性肠炎、腹泻:小麦面粉一斤,放锅内用小火炒至焦黄。每次取一两,加入适量白糖,用开水调匀,早晚饭前服用,3 - 5 天有特效。忌吃香蕉、柿子、油腻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腹泻症状。炒焦的小麦面粉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可吸附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少腹泻次数。在民间,这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慢性肠炎、腹泻的土方法,尤其适合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三、心血管系统病症偏方
高血压:向日葵盘半两,玉米须 3 钱,煎成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二次,连用 20 天,对高血压有神奇疗效。忌吃肥肉、蛋黄、过咸食物,这些食物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升高血压。向日葵盘和玉米须都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向日葵盘含有黄酮类等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玉米须有利尿作用,可减少体内钠水潴留,从而降低血压。此偏方适用于轻度高血压患者,对于血压较高、症状明显的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低血压:党参 10 克、枸杞子 20 克,煎一碗汤一次服下,日服三次,连服半月。党参能补气养血,枸杞子可滋补肝肾,二者合用,可提升血压,改善头晕、乏力等低血压症状。忌吃芹菜、海带、山楂,这些食物有降压作用。在民间,一些人认为,对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服用此偏方效果较好,但对于病理性低血压,还需查明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血小板少(各种出血性疾病引起):花生红皮 5 克,红枣 10 个,加一碗水煮熟后一次吃完,一日一次,连用 10 天,可有效提升血小板数量。花生红皮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促进血小板的生成;红枣则能补气养血,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此偏方对于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但对于严重的血小板减少,还需进行规范的医学治疗。高血脂、高胆固醇:山楂片 10 克,白菊花 5 克,用开水泡饮,一日二次,连用一个月,也可常用。山楂和白菊花都有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山楂能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白菊花能清肝明目、清热解毒。忌蛋黄、肥肉、油腻食物,以防血脂升高。此偏方是民间常用的降脂茶饮,适合血脂轻度升高的人群长期饮用,对于血脂较高的患者,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心脏病、冠心病(早博、心律不齐):准备一个碗(两手的拇指和食指撑成一个圆为口径),锅里倒进两碗水(不能用铝锅,铝锅可能会与药物发生反应)。
再放进三头大蒜(不要剥皮)洗净,用小火煮成一碗水。
然后以自己的手指摄一小摄黑红糖(不要黄色的红糖,黑红糖效果更佳)放进汤里,一次喝完。
选择在晚上 11 - 1 点的时段喝,此时是心经的血液最旺盛的时段,效果最好。
每个月连服七天。共用 21 头大蒜。
注:大蒜具有抗菌消炎、降血脂、改善心血管功能等作用,黑红糖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能补充身体能量。在民间,一些人认为在特定的时辰服用此偏方,能更好地发挥其对心脏的调理作用。但对于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此偏方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方法,不能替代正规的药物治疗。
四、其他病症偏方
消化不良(儿童消化不良同):鸡内金(鸡肫皮)共 4 两炒黄,磨成粉,饭前用白糖水冲服,一日二次,一次 2 钱(约半汤匙),儿童减半,一剂服完即可。忌吃田螺。鸡内金是鸡的消化器官内壁,含有胃激素、角蛋白等成分,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帮助消化。此偏方对于因饮食积滞引起的消化不良有很好的疗效,儿童使用时需注意剂量,以免引起不适。胸闷气胀:每次用白萝卜籽 * 20 克、冰糖适量,煎一碗汤服,一日三次,连用 3 天有消积顺气之特效。白萝卜籽,又名莱菔子,能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冰糖可润肺生津,调和药性。此偏方适用于因饮食积滞、气机不畅引起的胸闷气胀,对于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的患者,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贫血:杀乌骨鸡时,将鲜血流在一张干净白纸上,晒干再将干血揉成粉,用红葡萄酒调服,一次半汤匙粉,一日二次,连服半月。乌骨鸡的血富含铁等营养成分,能补血养血;红葡萄酒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补血效果。在民间,这是一种较为独特的补血方法,但对于有酒精过敏等不适反应的人群,不宜使用。内热口干:芦苇根、绿豆各 5 钱,加一碗水煮开,加适量冰糖,去芦根绿豆喝汤,日服两次,连服 3 天。生津润肺,降火解热。芦苇根能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绿豆能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此偏方适用于因体内有热、津液不足引起的内热口干,对于夏季中暑、口渴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黄疸肝炎:糯稻根半两,茵陈 15 克,煎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二次,连用 7 天。忌酒、油腻、辣物。糯稻根能养阴除热、益胃生津,茵陈是治疗黄疸的常用中药,能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此偏方对于湿热黄疸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可改善黄疸症状,但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还需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慢性肝炎(各型均可):干葫芦瓢半两,黄豆一两,煎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三次,连服 15 - 20 天,特效。忌酒、海鲜、辣物。干葫芦瓢能利水消肿、通淋散结,黄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能滋补身体。此偏方在民间被认为对慢性肝炎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可改善肝功能,但具体效果因人而异。肝硬化腹水(水鼓胀):冬瓜皮一两,萝卜籽 3 钱,煎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二次,连用 10 - 15 天。忌吃油炸食物。冬瓜皮能利水消肿,萝卜籽能行气消胀。此偏方适用于肝硬化腹水轻症患者,可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腹水症状。但对于严重的肝硬化腹水,还需进行规范的医学治疗。
这50个民间偏方,请收好,全家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