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前后,国内主流的肠镜技术就是...
- 泰州消化内镜-伏亦伟
- 2025-03-07 15:41:36
在2005年前后,国内主流的肠镜技术就是“双人肠镜”,极少医生会单人肠镜,甚至都没听说过。我于2005年第一次在华东医院观摩了工藤进英教授出神入化的单人肠镜手技,便着迷了,从此开展了个人的单人肠镜之路,从没有理论,毫无章法的单人操作的双人肠镜,到磕磕绊绊的耗时较长勉强完成盲肠插入,到在网上遍寻“秘笈”,直到一两年后的某一天,突然如“顿悟”般领悟到乙状结肠解袢的方法,这个“顿悟”当真如佛祖在菩提树下顿悟佛法般神奇,一瞬间知道了“旋镜”解袢奥妙之精华,才似乎开始真正踏入单人肠镜的门槛。也因此在若干年后,再一次通过此旋镜打开了“六点位之旅”。
此后秘笈也有了,技巧也得到进一步提升,然后就从此沉浸于单人肠镜乐趣之中。当时,还不知道何谓“消化道早癌”,2008年去中山医院进修,结识了更多沉迷单人肠镜的爱好者。那时我在中山医院进修的单人肠镜技术得到姚礼庆教授、周平红教授的肯定,被当时的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年轻医生们称为“单人肠镜小王子”
从那时,在全国推广单人肠镜技巧,七剑兄创建了“单人肠镜QQ群” 几乎同时我创建了“消化内镜交流群”。一年后七剑将他的单人肠镜群转让给我,且两个群一起快速发展,在那个时代,智能手机还不知何物,微信还没有出现,QQ群是全国各地志同道合者最好的交流平台,两个群在最辉煌时一度超过3000人之多,记得2012年的全国内镜医生普查,从事消化内镜医生也就3万多人,也就是说,有近1/10的同行们在这两个群里交流消化内镜尤其是单人肠镜技术。
前两年,我从日本消化道早癌诊治专著中,领悟到“六点位”内镜手术的奥妙,那一个“旋”字,使得诸多困难的内镜操作变得不那么高深莫测。然后向同行介绍:指尖的艺术——玩转六点位内镜治疗技巧、指尖的艺术——食管早癌ESD技巧与策略、指尖的艺术——如何做好结肠EMR、指尖的艺术——上消化道内镜摄影技巧、指尖的艺术——下消化道内镜摄影技巧等“指尖的艺术系列讲座”。
这是我的单人肠镜20年心路历程,这20年来,中国消化内镜发展迅速 ,消化道早癌诊治得到极大提升。我科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装备越来越先进,内镜中心越发强大,个人的技术也得到成长,自然是我的幸运,在这些年也一直努力把学到的知识、经验与技术用于患者诊治,并且培养科室的年轻医生,他们现在都不知道啥是“双人肠镜”,因为一开始就学习了单人肠镜。
3月15日,敬请关注!
@毛毛妈石莎 @老宫漫谈 @壶壶日记 @黄思霖深圳消化医生 @陆宏娜宁波消化内镜医生 @消化科倔老头 @内镜满医生 @喜乐哥哥CQ @邓超-重医附二院消化内镜 @皓康长留在成都 @张庆瑞_Endoscopy @方寒一 @罗正奇内镜 @Dr黄戬-甬城消化内镜 @荭鸽
此后秘笈也有了,技巧也得到进一步提升,然后就从此沉浸于单人肠镜乐趣之中。当时,还不知道何谓“消化道早癌”,2008年去中山医院进修,结识了更多沉迷单人肠镜的爱好者。那时我在中山医院进修的单人肠镜技术得到姚礼庆教授、周平红教授的肯定,被当时的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年轻医生们称为“单人肠镜小王子”

从那时,在全国推广单人肠镜技巧,七剑兄创建了“单人肠镜QQ群” 几乎同时我创建了“消化内镜交流群”。一年后七剑将他的单人肠镜群转让给我,且两个群一起快速发展,在那个时代,智能手机还不知何物,微信还没有出现,QQ群是全国各地志同道合者最好的交流平台,两个群在最辉煌时一度超过3000人之多,记得2012年的全国内镜医生普查,从事消化内镜医生也就3万多人,也就是说,有近1/10的同行们在这两个群里交流消化内镜尤其是单人肠镜技术。
前两年,我从日本消化道早癌诊治专著中,领悟到“六点位”内镜手术的奥妙,那一个“旋”字,使得诸多困难的内镜操作变得不那么高深莫测。然后向同行介绍:指尖的艺术——玩转六点位内镜治疗技巧、指尖的艺术——食管早癌ESD技巧与策略、指尖的艺术——如何做好结肠EMR、指尖的艺术——上消化道内镜摄影技巧、指尖的艺术——下消化道内镜摄影技巧等“指尖的艺术系列讲座”。
这是我的单人肠镜20年心路历程,这20年来,中国消化内镜发展迅速 ,消化道早癌诊治得到极大提升。我科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装备越来越先进,内镜中心越发强大,个人的技术也得到成长,自然是我的幸运,在这些年也一直努力把学到的知识、经验与技术用于患者诊治,并且培养科室的年轻医生,他们现在都不知道啥是“双人肠镜”,因为一开始就学习了单人肠镜。
3月15日,敬请关注!
@毛毛妈石莎 @老宫漫谈 @壶壶日记 @黄思霖深圳消化医生 @陆宏娜宁波消化内镜医生 @消化科倔老头 @内镜满医生 @喜乐哥哥CQ @邓超-重医附二院消化内镜 @皓康长留在成都 @张庆瑞_Endoscopy @方寒一 @罗正奇内镜 @Dr黄戬-甬城消化内镜 @荭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