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世家传的民间中医绝技——阴阳推屈指一算...
- 闲在居士
- 2025-03-08 05:41:32
七世家传的民间中医绝技——阴阳推
屈指一算,与师父结缘已近20年。
20年前,中医学院毕业后在一家省直医院工作了15年的我,因为工作关系结识了一批民间老中医,民间老中医的经验绝技在临床中的神奇效果,常常刷新着我对中医的认知,我如饥似渴地向他们请教,跟他们学习,徜徉其中,乐不思蜀。直到有一天,一位我特别熟悉的老中医突然离世,让我猛然意识到,时不待我,抢救性学习传承整理这批民间老中医经验绝技已是迫在眉睫,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我作出一个惊人决定:从医院辞职,成立了自己的中医工作室,专注于对民间老中医经验绝技进行抢救性学习传承和保护,同时通过接诊的病人对这些经验进行临床验证,以检验其疗效和自己对这些民间绝技掌握的程度,并把这项工作当成自己余生的终生事业。
也就是这个时候,一位非常要好的高中老同学找到我说:“我知道你拜访和学习他人有一个标准,只拜访国内一流和有绝技傍身的中医,而且一定要找到根了才去学习,一般人不会入你的法眼。今天我说的这个中医不但符合你的标准,还有一些你不会的绝招,非常值得看看,去了你保证你不后悔!”
同学向来做事认真,不随便夸人,说得如此好,想必一定有过人之处,于是向同学要了地址和电话,决计抽时间私下里先看一看。
没想到这一看,这人变成了我的师父。
初次拜访师父,是在一所农村的院子里,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师家的门口和路上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子,院子里人满为患,一间不大的房子里,十七、八个病人跻身坐在靠墙的木连椅上,一位面容清瘦、身材瘦小的男性“老中医”坐在桌后的一把椅子上,在为桌旁凳子上的女士用一种奇怪的手法“推拿”,我想,这应该就是我要拜访的“老中医”了吧,于是向前确认,随后转身站到门口看老中医“推拿”。
老中医的这种“推拿”非常特殊,不仅在病人的身体前后同时“推拿”,而且“推拿”时间极短,治疗中间有时间间隔,我看老中医为女士推拿十几下后,用手指了一下连椅上另一病人,被指的人起身换下刚才那位女士,女士则自觉回到靠墙原来的座位上等待下一轮“推拿”,根据不同情况,每人每次治疗2-3轮不等,房间里的人治疗后就会陆陆续续出去,院子里就会有下一拨人进来,如此一拨一拨的治疗。
我心里暗算一下,即使做3轮,每个人花费的时间也不会超过3分钟左右,推拿“治病”时间如此之短,除了我们两仪门的武医解穴,同行之中,闻所未闻!
据患者说,老中医每天从早上六点开始接诊,下午五点左右结束,除中午吃饭和午休1小时外,一天到晚都在忙,每天接诊人数300人左右,有一段时间竟甚至超过了500人。我大吃一惊:这种干法,人怎么能受得了?
一位老人看了看我:“你说的不错,毕竟是肉身呀!他那样干了一段时间后就病了,一个礼拜都吃不下饭,一个月后才恢复过来。你不知道,这人太实诚,见人来了,就不想让人家空跑一趟,结果把自己累垮了。现在,他老婆替他接电话,不让来那么多人了。你知道他老婆最怕什么吗?最怕人说给他介绍病人!!!”
轮到我了,老中医问我看什么病?我听同学说他治糖尿病有一套,于是就说我血糖高。他笑了一下说你血糖根本不高!我说您怎么知道的?他说我鼻子闻的,看糖尿病人多了,就发现糖尿病病人不同的血糖,体味也不一样,一闻就知道。我说真的假的?这时旁边几个糖尿病病人出来证明,说他们刚来的时候也是跟我一样怀疑,结果他鼻子一闻,所说出的血糖数,跟现场测的血糖数相差±0.2,这个你不服不行,人家就有这个本事,要不咋会病人那么多呢?!你看看全国各地的病人都有,可都是人介绍人来的。
见蒙不过,我不得不说了实话,我说我也是个中医,听同学说您很厉害,就过来看一看,冒犯之处,敬请原谅!老中医笑了笑,没有回答我,看样子,他不是第一次遇到过这种情况。
老中医没有给我把脉,直接摸了摸我肚子,说你脾胃不好,有些年头了,我说是的,刚刚中医学院毕业那段时间想考研究生,天天晚上熬夜看书,为避免久坐,晚上就喝了很多绿茶,觉得这样既可提神,又可借上厕所时活动活动,没想到把胃喝坏了,厉害的时候吃不下去饭,见饭就想吐,最后甚至吐了血,不过后来喝了一段时间自己开的中药,已经大大好转了,他说你这病是脾虚寒湿,还有病根在,还得治,不然养虎为患,对你以后没什么好处。我说那您给我治治吧,他说好,治几天就差不多了。说着就把一只手放在我的后胸,一只手放在我的心口,前后同时着力,自上而下推了十几下,就让我坐回原来的座位休息,第一次我记得做了三轮,治疗完感觉肚子一下子舒服了很多。
接下来几天,慢慢跟其他病人就熟悉了起来,才知道老中医治好过许多疑难杂症,尤其是治愈过不少孩子的疑难杂症。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脑瘫患儿,曾在省城某知名三甲医院小儿脑瘫康复中心治疗一年不见效果,断言这个孩子治不好了,恐怕要瘫痪一辈子,没想到在老中医处治疗了一段时间,这个孩子不但能正常行走,还上了学,并且学习成绩非常不错,孩子的爷爷说起这段经历,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一农民模样的男子抢答似的对我说:“你不知道大夫有多神,我结婚七、八年,老婆都怀不上孕,大地方都看遍了,也不见效果,因为看病,家里穷的就剩房子和我们两口子了,可绝望了!没想到在这儿推拿后生了一儿一闺女,为了报答大夫的恩情,地里不忙的时候,我就过来帮帮忙,打打杂。”他指着老中医身后墙上挂着的一对葫芦说:“这对葫芦是我送的,我专门种了3亩葫芦,这2个最好看,我们两口子都是农村人,不知道怎么感谢大夫对我们一家的大恩大德,有一次,我听他跟病人聊天说喜欢葫芦,就暗暗记住了,我觉得全世界最好看的葫芦才配得上他!就种了3亩葫芦,目的是保证让他能选一个中意的,再说了,我觉得送葫芦很有意义,中医讲究‘悬壶济世’,对吧?”
男子正说得起劲,一位表情怪怪的女士来到老中医跟前:大夫,跟您报个喜,我儿子在这儿推拿后,两个月长了差不多10公分,再也不用发愁他个矮了!但他长得太快了,天天吵吵着腿痛,有关节的地方跟向两边拽着一样,晚上会痛得哭,我看他哭,我这当娘的也跟着哭,咋办啊大夫?房间里的病人听着她的故事,都笑了起来,纷纷帮她出“主意”。老中医说:别发愁了,叫他来吧,我再给他换个地方推推就好了。女士见如此答复,像吃了定心丸一般,刚才纠结的表情瞬间消失,“好,好,我这就让他来!”我觉得她的声音还在空中,人却已快跑到了大门口,看样子是个急性子。
看一个中医大夫的水平高低,最客观的标准莫过于疗效和患者的评价了。几天的治疗,我听得最多的就是老中医一个个案例故事中,病人的彻身感受和对老中医的评价,这种众口一致的好评,足以证明一位中医的人品和医术。
于是,我打定主意,决定拜老中医为师,把老中医的这手绝技学到手,传承推广开来,让更多人受益。
老中医仔仔细细听了我的自我介绍和拜师目的,欣然答应我的请求,并择日接下我的拜师帖。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跟师学习师父家的绝技——阴阳推了。
师父介绍说:“阴阳推”是其祖上传下来的东西,到他这一代已是第七代,因为祖上家境殷实,从不以医养家,家里只作积德行善之用,以前从不不收费,推辞不过,仅收一点病家的谢礼。师父从父亲手里接过这门手艺时已是解放后,他曾为乡亲们免费治病28年,后来改革开放,他才以此为主业,同时也收取一点费用。
师父接着说:“阴阳推”医理深奥,看似操作简单,如果不诚心教你,光凭看是学不到实质东西的,以后我会在你身上做,让你体验不同的病,手法有什么区别,也会让你在我身上做,看你学的咋样?!
接下来,在随诊的过程中,师父所言果然得到一一印证,因为我在为病人试操作时,病人大多反馈我的手法跟师父不一样,当然,效果也跟师父差一大截。不过,经过师父指点,我一 一作了校正后,疗效很快也得到了病人认可。
(待续)
闲在居士 2024年6月20日 于郑州
屈指一算,与师父结缘已近20年。
20年前,中医学院毕业后在一家省直医院工作了15年的我,因为工作关系结识了一批民间老中医,民间老中医的经验绝技在临床中的神奇效果,常常刷新着我对中医的认知,我如饥似渴地向他们请教,跟他们学习,徜徉其中,乐不思蜀。直到有一天,一位我特别熟悉的老中医突然离世,让我猛然意识到,时不待我,抢救性学习传承整理这批民间老中医经验绝技已是迫在眉睫,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我作出一个惊人决定:从医院辞职,成立了自己的中医工作室,专注于对民间老中医经验绝技进行抢救性学习传承和保护,同时通过接诊的病人对这些经验进行临床验证,以检验其疗效和自己对这些民间绝技掌握的程度,并把这项工作当成自己余生的终生事业。
也就是这个时候,一位非常要好的高中老同学找到我说:“我知道你拜访和学习他人有一个标准,只拜访国内一流和有绝技傍身的中医,而且一定要找到根了才去学习,一般人不会入你的法眼。今天我说的这个中医不但符合你的标准,还有一些你不会的绝招,非常值得看看,去了你保证你不后悔!”
同学向来做事认真,不随便夸人,说得如此好,想必一定有过人之处,于是向同学要了地址和电话,决计抽时间私下里先看一看。
没想到这一看,这人变成了我的师父。
初次拜访师父,是在一所农村的院子里,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师家的门口和路上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子,院子里人满为患,一间不大的房子里,十七、八个病人跻身坐在靠墙的木连椅上,一位面容清瘦、身材瘦小的男性“老中医”坐在桌后的一把椅子上,在为桌旁凳子上的女士用一种奇怪的手法“推拿”,我想,这应该就是我要拜访的“老中医”了吧,于是向前确认,随后转身站到门口看老中医“推拿”。
老中医的这种“推拿”非常特殊,不仅在病人的身体前后同时“推拿”,而且“推拿”时间极短,治疗中间有时间间隔,我看老中医为女士推拿十几下后,用手指了一下连椅上另一病人,被指的人起身换下刚才那位女士,女士则自觉回到靠墙原来的座位上等待下一轮“推拿”,根据不同情况,每人每次治疗2-3轮不等,房间里的人治疗后就会陆陆续续出去,院子里就会有下一拨人进来,如此一拨一拨的治疗。
我心里暗算一下,即使做3轮,每个人花费的时间也不会超过3分钟左右,推拿“治病”时间如此之短,除了我们两仪门的武医解穴,同行之中,闻所未闻!
据患者说,老中医每天从早上六点开始接诊,下午五点左右结束,除中午吃饭和午休1小时外,一天到晚都在忙,每天接诊人数300人左右,有一段时间竟甚至超过了500人。我大吃一惊:这种干法,人怎么能受得了?
一位老人看了看我:“你说的不错,毕竟是肉身呀!他那样干了一段时间后就病了,一个礼拜都吃不下饭,一个月后才恢复过来。你不知道,这人太实诚,见人来了,就不想让人家空跑一趟,结果把自己累垮了。现在,他老婆替他接电话,不让来那么多人了。你知道他老婆最怕什么吗?最怕人说给他介绍病人!!!”
轮到我了,老中医问我看什么病?我听同学说他治糖尿病有一套,于是就说我血糖高。他笑了一下说你血糖根本不高!我说您怎么知道的?他说我鼻子闻的,看糖尿病人多了,就发现糖尿病病人不同的血糖,体味也不一样,一闻就知道。我说真的假的?这时旁边几个糖尿病病人出来证明,说他们刚来的时候也是跟我一样怀疑,结果他鼻子一闻,所说出的血糖数,跟现场测的血糖数相差±0.2,这个你不服不行,人家就有这个本事,要不咋会病人那么多呢?!你看看全国各地的病人都有,可都是人介绍人来的。
见蒙不过,我不得不说了实话,我说我也是个中医,听同学说您很厉害,就过来看一看,冒犯之处,敬请原谅!老中医笑了笑,没有回答我,看样子,他不是第一次遇到过这种情况。
老中医没有给我把脉,直接摸了摸我肚子,说你脾胃不好,有些年头了,我说是的,刚刚中医学院毕业那段时间想考研究生,天天晚上熬夜看书,为避免久坐,晚上就喝了很多绿茶,觉得这样既可提神,又可借上厕所时活动活动,没想到把胃喝坏了,厉害的时候吃不下去饭,见饭就想吐,最后甚至吐了血,不过后来喝了一段时间自己开的中药,已经大大好转了,他说你这病是脾虚寒湿,还有病根在,还得治,不然养虎为患,对你以后没什么好处。我说那您给我治治吧,他说好,治几天就差不多了。说着就把一只手放在我的后胸,一只手放在我的心口,前后同时着力,自上而下推了十几下,就让我坐回原来的座位休息,第一次我记得做了三轮,治疗完感觉肚子一下子舒服了很多。
接下来几天,慢慢跟其他病人就熟悉了起来,才知道老中医治好过许多疑难杂症,尤其是治愈过不少孩子的疑难杂症。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脑瘫患儿,曾在省城某知名三甲医院小儿脑瘫康复中心治疗一年不见效果,断言这个孩子治不好了,恐怕要瘫痪一辈子,没想到在老中医处治疗了一段时间,这个孩子不但能正常行走,还上了学,并且学习成绩非常不错,孩子的爷爷说起这段经历,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一农民模样的男子抢答似的对我说:“你不知道大夫有多神,我结婚七、八年,老婆都怀不上孕,大地方都看遍了,也不见效果,因为看病,家里穷的就剩房子和我们两口子了,可绝望了!没想到在这儿推拿后生了一儿一闺女,为了报答大夫的恩情,地里不忙的时候,我就过来帮帮忙,打打杂。”他指着老中医身后墙上挂着的一对葫芦说:“这对葫芦是我送的,我专门种了3亩葫芦,这2个最好看,我们两口子都是农村人,不知道怎么感谢大夫对我们一家的大恩大德,有一次,我听他跟病人聊天说喜欢葫芦,就暗暗记住了,我觉得全世界最好看的葫芦才配得上他!就种了3亩葫芦,目的是保证让他能选一个中意的,再说了,我觉得送葫芦很有意义,中医讲究‘悬壶济世’,对吧?”
男子正说得起劲,一位表情怪怪的女士来到老中医跟前:大夫,跟您报个喜,我儿子在这儿推拿后,两个月长了差不多10公分,再也不用发愁他个矮了!但他长得太快了,天天吵吵着腿痛,有关节的地方跟向两边拽着一样,晚上会痛得哭,我看他哭,我这当娘的也跟着哭,咋办啊大夫?房间里的病人听着她的故事,都笑了起来,纷纷帮她出“主意”。老中医说:别发愁了,叫他来吧,我再给他换个地方推推就好了。女士见如此答复,像吃了定心丸一般,刚才纠结的表情瞬间消失,“好,好,我这就让他来!”我觉得她的声音还在空中,人却已快跑到了大门口,看样子是个急性子。
看一个中医大夫的水平高低,最客观的标准莫过于疗效和患者的评价了。几天的治疗,我听得最多的就是老中医一个个案例故事中,病人的彻身感受和对老中医的评价,这种众口一致的好评,足以证明一位中医的人品和医术。
于是,我打定主意,决定拜老中医为师,把老中医的这手绝技学到手,传承推广开来,让更多人受益。
老中医仔仔细细听了我的自我介绍和拜师目的,欣然答应我的请求,并择日接下我的拜师帖。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跟师学习师父家的绝技——阴阳推了。
师父介绍说:“阴阳推”是其祖上传下来的东西,到他这一代已是第七代,因为祖上家境殷实,从不以医养家,家里只作积德行善之用,以前从不不收费,推辞不过,仅收一点病家的谢礼。师父从父亲手里接过这门手艺时已是解放后,他曾为乡亲们免费治病28年,后来改革开放,他才以此为主业,同时也收取一点费用。
师父接着说:“阴阳推”医理深奥,看似操作简单,如果不诚心教你,光凭看是学不到实质东西的,以后我会在你身上做,让你体验不同的病,手法有什么区别,也会让你在我身上做,看你学的咋样?!
接下来,在随诊的过程中,师父所言果然得到一一印证,因为我在为病人试操作时,病人大多反馈我的手法跟师父不一样,当然,效果也跟师父差一大截。不过,经过师父指点,我一 一作了校正后,疗效很快也得到了病人认可。
(待续)
闲在居士 2024年6月20日 于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