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艾久久资讯网
首页
(当前)
头条
电影
军事
时尚
热门
社会
数码
汽车
体育
搞笑
影片
新鲜事
游戏
美食
股市
校园
美妆
婚恋
科技
健康
美女
动漫
电视剧
旅游
萌宠
育儿
读书
综艺
运动健身
音乐
设计
艺术
房产
情感
明星
宗教
家居
科普
星座
国际
舞蹈
三农
法律
辟谣
军事
历史
养生
瘦身
财经
#清朝# 1889年正月,光绪与叶赫那拉...
历史-bot
2021-12-29
0
首页
>
历史
清朝
1889年正月,光绪与叶赫那拉.静芬新婚之夕,奉命在坤宁宫喜帐后听房的4位年长命妇,只听见19岁的静芬叹息道:“这也是你们家的德行啊……”,紧接着,屋内传来了光绪暴怒的声音。
4位命妇不敢隐瞒,立即报告给了慈禧太后,原本对静芬寄予厚望的慈禧,听后异常失望。
她知道,侄女的这一表现,不仅会失宠于光绪;也失去了像自己一样垂帘听政的机会。
叶赫那拉.静芬,小名喜子,是慈禧太后亲弟弟桂祥的二女儿。
尽管长相平平,但自小处事便进退有据,有条不紊,就连光绪也曾言其“珩璜有则”。
不仅父母喜爱,慈禧也对她刮目相看。
于是,慈禧老早就给桂祥撂下一句话:“喜子不准嫁给别人。”桂祥不敢违命,静静等待老佛爷安排。
按照清朝选妃制度,满族少女年满 13 岁之时,就有机会进宫参加选秀女。
可这时,慈禧的儿子同治皇帝载淳已经去世,新立的皇帝是她的侄子光绪载湉。
老谋深算的慈禧太后,便打算将喜子接进宫内许配给光绪,一是希望以牢牢的血缘关系控制皇帝的宝座;二是希望自己的侄女能像自己一样,延续叶赫那拉的荣光。
可光绪比静芬还小3岁,没到大婚年纪。
这一等待,静芬已到 19 岁,她的姐姐和妹妹都分别嫁人,而她却仍待字闺中。
光绪十三年 (1887年),光绪皇帝终于到了选后妃的年纪。
在慈禧的安排下,静芬从众多的候选者中,进入到了最后一轮:5 人在太和殿角逐后妃。
照祖制,这一轮由皇帝亲自选择,皇帝相中的,则给予玉如意者为后,给予荷包者为妃。
然而,事先并不知情的光绪,走到静芬面前时,并没有把玉如意给她的意思。
慈禧见状,大声呵斥示意,不得已的光绪帝只得将玉如意塞给了静芬。
太和殿的这一幕,不仅让静芬觉得异常羞辱,也让光绪对她和慈禧产生了怨恨,更是成为了二人婚后形同路人的导火索。
谁知道,屋漏偏逢连夜雨。
正当后宫上下为光绪皇帝的大婚忙碌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大婚前一个月,一场突起大火,烧毁了太和殿前的太和门。
本就无意静芬的光绪帝,把这一切,看做是她带来的灾难。
如果说上次太和殿玉如意事件仅仅是让光绪产生不满;那么,这次失火,让光绪帝对静芬产生的就是敌意。
大火并未烧灭慈控制光绪的野心。
一个月后,婚礼正常进行,同日,礼部官员宣读册封皇后的诏书,静芬成了隆裕皇后。
和民间一样,古代皇家为了人丁兴旺,也会在皇帝和皇后的新婚之夜,安排“听房”,寓意是让新娘子早日怀孕。
所以,光绪和隆裕大婚之夕,慈禧派了4位年长有尊的王妃命妇于坤宁宫喜帐后听房。
哪曾想,当19岁的隆裕发现,自己的丈夫光绪竟然有“天阉”这种隐病。
一怒之下,对光绪说出了 “这也是你们家的德行啊……”,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生性敏感的光绪,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本就心有芥蒂的二人,从此形同路人。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对于男女之事毫不置意的珍妃,博得光绪专宠的原因之一。
当然,隆裕这句话,不仅让她与光绪关系越来越远;也让慈禧对自己这个侄女深感失望。
本来慈禧选中她,一是监视光绪;二是取信于光绪。这样,不仅可以控制皇帝的宝座,也能让皇权一直掌握在叶赫那拉氏的手中。
而静芬这句话,不仅暴露了她毫无执政者应有的隐忍,也说明了她太过忠厚实诚。
慈禧的确没有看错,不仅光绪帝对她多有所防备,与她走得近的亲信也没几个。
悲哀的隆裕,就此开启了胆战心惊的独处深宫20载。
尽管隆裕没有她姑姑慈禧的果决的隐忍,也没有她姑姑的才能和野心,但历史的车轮却再一次将隆裕推到了前台。
1908年,大清最高统治者光绪和慈禧先后去世。
按照清朝皇帝“父死子承”的惯例,继任者应是光绪的儿子,但“天阉”的光绪从根源上断绝了这种可能。
在军机大臣奕劻、世续及张之洞等人的提议下,新君溥仪应兼光绪皇帝之祧。
所谓兼祧,则相当于民间的过继。
就这样,溥仪就成了光绪的名义上的儿子,隆裕皇后也理所应当地成为了隆裕太后。
从深宫中走出的隆裕,既无亲信大臣支持,也无独揽军政大权的能力,她和年幼的溥仪,成了清朝皇权的象征和摆设。
实权被载沣摄政王把持,但遇到烫手事的时候,隆裕还是会被推出来。
这不,1912年,在袁世凯的威逼下,不得已的隆裕太后在清王朝的死亡证明书——《退位诏书》上签了字。
瞬间,一个王朝寿终正寝,一代太后跌落尘埃。
后记:一年后,这位生在乱世之中,夹在姑姑与丈夫之间难以自处的悲情太后戚戚离世。
死前隆裕曾言:“孤儿寡母,千古伤心,睹宫宇之荒凉,不知魂归何所”?凄凉之景令在场人无不悲伤落泪。
隆裕一生,因慈禧意志而嫁入皇家,因重臣意志而走出深宫,因时代意志而为清朝画上句号……尽管隆裕死后,葬礼隆重有加,赞誉铺天盖地,但何尝又不是别人的意志呢?
郑重声明:图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返回
返回首页
上一篇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不仅尼克松和美...
下一篇
1983年 甘肃省兰州市和天津市的在...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