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1942年秋...

  • 风云视角
  • 2022-06-10 03:02:29
军事新闻 1942年秋,日军司令官矢野尧一,约78岁的张仁奎比武,想以比武打击张仁奎的意志,迫使他不再为抗日出力。结果比武之后,矢野尧一改口称张仁奎“张将军”!
 
八·一三事变爆发,淞沪会战打响。张仁奎让手下弟子们迅速行动起来,为抗战出钱出力。
 
日军驻上海司令官矢野尧一得到密报,张仁奎正在秘密支援抗日人士。在他看来,张仁奎虽然年事已高,但他在全国拥有徒弟三万多,骨干人员就有三四千,其中还有许多人重量级人物,实力不容小觑,不好对付。
 
这时,张啸林被暗杀,日军就等于失去在上海乃至在浙江的一条臂膀,他们一致认为张仁奎是幕后指使者,因此常到张仁奎住处恫吓滋扰、威逼利诱。然而,张仁奎丝毫不为所动,每次都让日军碰了钉子。
 
矢野尧一得知张仁奎精于武功,欺他年老体衰,想通过比武打击他的意志,迫使他不再为抗日出力。于是,便派人给张锦湖送去了一份挑战书。
 
张仁奎此时已是78岁的老人,而矢野尧一不仅是日本有名的武士道高手,正值盛年的他特别擅长使用长剑,在日本曾打败四州无敌手。
 
当天,矢野尧一手提长剑,带着两名武士,以拜访为名,大摇大摆地来到张仁奎的寓所。
 
张仁奎知道矢野来是没安什么好心,就不冷不热地说:“矢野先生光临,老夫不胜荣幸。”
 
矢野尧一扬首昂头,开口就直奔主题:“我常听别人说张老太爷刀法很厉害。但是从来没亲眼见过。在我们看来中国武术流于花式,与我们大日本国的剑道icon根本不能相比,所以今天特意来找张老太爷切磋切磋。”
 
张锦湖知道来者不善,也欲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借此挫一挫日军的嚣张气焰。
 
他哈哈大笑说:“老夫一生刀不离手,也想见识见识日本的剑术,看是中国的刀厉害还是日本的剑厉害!”说罢,就把矢野尧一领到后院空地,自己提刀紧随其后。
 
张仁奎知道,这一战关系重大,不仅他的徒弟在看着他,还有很多的人在看着他。这一战不仅仅是两个人的比武,更是代表着国家。
 
张仁奎此生最恨可恶的日军。此刻,他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今日一战,只许胜,不许败,绝不能给中国人丢脸!
 
矢野尧一看见张仁奎手中提着无鞘的大铡刀,心有怯意,为了给自己壮胆,他急忙抽出寒光逼人的东洋刀,叫随行武士捡来一根碗口粗的木头竖在地上。矢野尧一双手举剑,大喝一声,朝木头劈去,木头应声分为两半。矢野尧一打算以此显示他的威力,妄想先在心理上压倒张仁奎。
 
看到矢野刀劈木头,张仁奎心中暗暗一笑,他知道,矢野已经没有信心和底气了。张仁奎看到的是矢野尧一的浅薄和心虚,他倒提着大刀微笑抱拳道:“请矢野先生赐教!”
 
两人正式开始交锋。
 
几个回合下来,矢野尧一手臂不由酸麻发软,只听“咣当”一声,矢野尧一疼得一撒手,刀被震丢在地上。紧接着,矢野尧一晃了几晃,几乎摔倒。

等站稳后,矢野尧一满脸通红,又气又羞。
 
张仁奎不愿多生事端,在比武中,从始至终都未伤矢野尧一,见矢野尧一已经失却了斗志,就急忙捡刀递还给矢野尧一,说:“老夫失手,多有得罪,请再比试一次。”
 
矢野尧一却说什么也不敢再比试了。
 
此时,矢野尧一带来的两名武士怒火中烧,其中一个武士“哇”的一声,举刀就要冲向张仁奎。
矢野尧一此刻正好转移怒火,恶狠狠地骂道:“我的不行,你们岂不送死?”

张仁奎捋着胡须,冷笑道:“还是回去再练上几年吧!你们在中国盛气凌人,不可一世,没想到却如此不中用。”

矢野尧一自觉丢了面子,匆匆地向张仁奎深深鞠了一躬,说道:“张将军果然名不虚传,敝人敬佩!敬佩!”说罢,就慌不择路地领着随从灰溜溜地走了。
 
矢野尧一虽然向来厚颜无耻,但是从这一战之后,也再没有日本人上门找张仁奎比武。在比武前,矢野尧一称张仁奎“张老太爷”,比武之后,矢野尧一改口称张仁奎“张将军”了!
 
张仁奎宝刀不老,上海滩技惊敌酋,国内报刊纷纷报道这个消息,举国上下,大快人心。
 
此后,日军三番五次上门,对张仁奎各种威逼利诱,但他始终不为所动。然而由于张仁奎上年纪了,加上时常对日本说客动怒,以致忧愤成疾,一病不起。

1944年12月底,张仁奎在上海“范园”去世。 此时,离抗战胜利只有八个月的时间。

一年后,在各名流主持下,举行了张仁奎追祭仪式。仪式上,千人恸哭,深深地怀念这位智勇兼备、忠义双全的青帮大佬。
 
时隔一年,仍有千余人来追祭,这也是张仁奎的人格魅力所在。张仁奎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脚步走完了传奇的一生。
 
张仁奎成为了人们敬仰的教父,可以说,千人恸哭则是对张仁奎的最高评价。
 
其实,人们更敬仰张仁奎的,除了智勇、忠义之外,是民族气节。张仁奎那“宁可玉碎,绝不瓦全”的精神令人敬佩。张仁奎用自己的一生写下一个“青帮大佬”的传奇。
#军事新闻# 1942年秋...#军事新闻# 1942年秋...#军事新闻# 1942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