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 1951年4月...
- 史墨尘
- 2022-08-04 18:08:18
抗美援朝 1951年4月,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第50军奉命回国休整。载誉归来的他们衣衫褴褛,有人建议,给这些英雄们换上新军装,可周总理却不同意更换。
一向爱兵如子的周总理为什么不同意给这些战士们更换新军装呢?
这得从50军军长曾泽生说起。曾泽生曾经是国民党第60军的军长,1948年10月,率3万多部将起义投靠了共产党。起义后,第60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仍由曾泽生任军长。
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将领,曾泽生特别渴望用战功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50军作为第一批入朝部队参战。这对曾泽生、对50军来说,既是机会,更是挑战。
按照战略部署,50军的任务是突破临津江防线,从正面向汉城推进。在这场战斗中,敏锐的曾泽生捡了一块“大肥肉”,他发现英军29旅的主力部队和重坦克部队竟然不在一起。
曾泽生立即抓住了这个战机,兵分两路,组织人员各个击破。一队先是攻击英军主力部队,英军仗着兵多设备强,立即组织千余人和200门大炮,进行拼死反击。可曾泽生率领的志愿军们个个勇猛无比,把英军的主力部队打得没有招架之力。
另一边,曾泽生又组织了战士们趁夜色向英军的皇家坦克部队发起猛攻,咱们的志愿军就凭着爆破筒、炸药包,用血肉之躯,将英军的皇家坦克部队全部歼灭,成为朝鲜战场上最先整营歼灭敌方坦克营的部队。
这是一场足以让曾泽生,让50军自豪的战役。
可在曾泽生心中,最引以为傲的战役是“汉江南岸防御战”。50军背临汉江,要直面敌军一个师、两个旅,拼力拖住敌军的北进,进而稳定整个战线。
这种防御战,说到底就是贴身肉搏战,人在阵在,阵丢人亡。
接到这个任务时,曾泽生不说困难,不提要求,眉头都没有皱一下,就领命而去。在战场上,面对人员、装备都远远优于自己的联合国军,面对像雷暴雨一样的炮弹、子弹,50军硬是用血肉之躯死守住了阵地。
在战争最惨烈的时候,每天都有三、四个连队全部牺牲,连没有了上营,营没有了,以团为建制进行防御。与敌军相比,兵力和武器都过于悬殊的50军,仅仅打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人员伤亡过半。
兵力的骤减,让这场防御战变得更为艰难。曾泽生望着那些满脸烟火、满身疲惫的,为数不多的战士,忍不住握紧拳头,大声说:“我们在,阵地就在!”
之后,曾泽生开始调整战略,收缩集中兵力,固守要塞,亲自到战争的前线,和士兵们一起,爬冰卧雪,守卫指挥。
正是有这样不惧生死的将领,才能带领出了无所畏惧的部队,曾泽生的50军,用尽各种方法尽力延迟敌军的步伐,一直坚持到汉江解冻,才撤离,顺利完成了汉江南岸防御战的阻击任务。
汉江保卫战结束后,曾泽生到志愿军总部复命,彭德怀总司令立即紧握住曾泽生的手,由衷地夸赞道:“50军在汉江两岸的作战打得好啊!你这个军长指挥的好啊!”
连续受到表彰的曾泽生,见到彭老总对自己的赞许和认可,竟忍不住泪流满面,哽咽着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们50军尽力了,我们能在兄弟部队面前抬起头来了。”
一语惊破梦中人,作为一支投诚的部队,曾泽生的心结就在于自己曾经是“国军”,有着“不光彩”的历史,甚至还替老蒋打过“共军”。而这几次的漂亮战役,让50军用实实在在的战绩挺起了胸膛。
可惜,曾泽生的这番感慨,这点小心思,彭老总并不认可。彭老总直接责问曾泽生:“这是什么话!不就是起义改变的部队吗?我彭德怀不也一样,出身旧军队湘军,共产党的军队里没有杂牌军!我彭德怀从来没有把你们50军当成后妈养的,我彭德怀向你们50军鞠躬致敬!”
说完,彭德怀就弯腰深深地向曾泽生鞠了一躬。
彭老总掷地有声的话语,还有那深深的鞠躬,让曾泽生心头一暖,泪水立即涌出眼眶,那是一种被信任、被接纳、被理解、被认可的自豪感。
曾泽生忍不住立正、抬臂,端端正正地向彭老总行了个军礼。
可立下战功,让彭老总都为之折腰的50军,在凯旋回国的时候,周总理为什么不同意这些英勇的战士们,更换新的军服呢?
原来,总理看到这些脸色蜡黄、眼睛里布满血丝的战士们,已经心疼不已。而他们身上穿的军服,因为长时间在灌木丛中行进,早已破烂不堪,棉絮外漏,简直就像“济公”。
看到这些,总理更是心疼,眼里含泪,饱含深情地说:“我们的战士穿着那样的征衣战袍战胜了敌人,我们要让祖国人民看一看,这样更有意义。”
这些铁血汉子,听了总理的话,眼眶红了。铁血男儿、侠骨柔情、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这才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才是抗美援朝的精神所在。
一向爱兵如子的周总理为什么不同意给这些战士们更换新军装呢?
这得从50军军长曾泽生说起。曾泽生曾经是国民党第60军的军长,1948年10月,率3万多部将起义投靠了共产党。起义后,第60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仍由曾泽生任军长。
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将领,曾泽生特别渴望用战功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50军作为第一批入朝部队参战。这对曾泽生、对50军来说,既是机会,更是挑战。
按照战略部署,50军的任务是突破临津江防线,从正面向汉城推进。在这场战斗中,敏锐的曾泽生捡了一块“大肥肉”,他发现英军29旅的主力部队和重坦克部队竟然不在一起。
曾泽生立即抓住了这个战机,兵分两路,组织人员各个击破。一队先是攻击英军主力部队,英军仗着兵多设备强,立即组织千余人和200门大炮,进行拼死反击。可曾泽生率领的志愿军们个个勇猛无比,把英军的主力部队打得没有招架之力。
另一边,曾泽生又组织了战士们趁夜色向英军的皇家坦克部队发起猛攻,咱们的志愿军就凭着爆破筒、炸药包,用血肉之躯,将英军的皇家坦克部队全部歼灭,成为朝鲜战场上最先整营歼灭敌方坦克营的部队。
这是一场足以让曾泽生,让50军自豪的战役。
可在曾泽生心中,最引以为傲的战役是“汉江南岸防御战”。50军背临汉江,要直面敌军一个师、两个旅,拼力拖住敌军的北进,进而稳定整个战线。
这种防御战,说到底就是贴身肉搏战,人在阵在,阵丢人亡。
接到这个任务时,曾泽生不说困难,不提要求,眉头都没有皱一下,就领命而去。在战场上,面对人员、装备都远远优于自己的联合国军,面对像雷暴雨一样的炮弹、子弹,50军硬是用血肉之躯死守住了阵地。
在战争最惨烈的时候,每天都有三、四个连队全部牺牲,连没有了上营,营没有了,以团为建制进行防御。与敌军相比,兵力和武器都过于悬殊的50军,仅仅打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人员伤亡过半。
兵力的骤减,让这场防御战变得更为艰难。曾泽生望着那些满脸烟火、满身疲惫的,为数不多的战士,忍不住握紧拳头,大声说:“我们在,阵地就在!”
之后,曾泽生开始调整战略,收缩集中兵力,固守要塞,亲自到战争的前线,和士兵们一起,爬冰卧雪,守卫指挥。
正是有这样不惧生死的将领,才能带领出了无所畏惧的部队,曾泽生的50军,用尽各种方法尽力延迟敌军的步伐,一直坚持到汉江解冻,才撤离,顺利完成了汉江南岸防御战的阻击任务。
汉江保卫战结束后,曾泽生到志愿军总部复命,彭德怀总司令立即紧握住曾泽生的手,由衷地夸赞道:“50军在汉江两岸的作战打得好啊!你这个军长指挥的好啊!”
连续受到表彰的曾泽生,见到彭老总对自己的赞许和认可,竟忍不住泪流满面,哽咽着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们50军尽力了,我们能在兄弟部队面前抬起头来了。”
一语惊破梦中人,作为一支投诚的部队,曾泽生的心结就在于自己曾经是“国军”,有着“不光彩”的历史,甚至还替老蒋打过“共军”。而这几次的漂亮战役,让50军用实实在在的战绩挺起了胸膛。
可惜,曾泽生的这番感慨,这点小心思,彭老总并不认可。彭老总直接责问曾泽生:“这是什么话!不就是起义改变的部队吗?我彭德怀不也一样,出身旧军队湘军,共产党的军队里没有杂牌军!我彭德怀从来没有把你们50军当成后妈养的,我彭德怀向你们50军鞠躬致敬!”
说完,彭德怀就弯腰深深地向曾泽生鞠了一躬。
彭老总掷地有声的话语,还有那深深的鞠躬,让曾泽生心头一暖,泪水立即涌出眼眶,那是一种被信任、被接纳、被理解、被认可的自豪感。
曾泽生忍不住立正、抬臂,端端正正地向彭老总行了个军礼。
可立下战功,让彭老总都为之折腰的50军,在凯旋回国的时候,周总理为什么不同意这些英勇的战士们,更换新的军服呢?
原来,总理看到这些脸色蜡黄、眼睛里布满血丝的战士们,已经心疼不已。而他们身上穿的军服,因为长时间在灌木丛中行进,早已破烂不堪,棉絮外漏,简直就像“济公”。
看到这些,总理更是心疼,眼里含泪,饱含深情地说:“我们的战士穿着那样的征衣战袍战胜了敌人,我们要让祖国人民看一看,这样更有意义。”
这些铁血汉子,听了总理的话,眼眶红了。铁血男儿、侠骨柔情、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这才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才是抗美援朝的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