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太监对内阁杨荣说...

  • 文史知识园地
  • 2022-08-05 08:30:52
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太监对内阁杨荣说:"咱们秘不发丧,用锡融成一口大棺材,将陛下的遗体装进去,每日照例进餐、请安,陛下的车帘不要拉开。"

朱棣是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突然病逝。在其驾崩的那片阴云之下,暗藏着一股潜流,不同利益集团都在紧锣密鼓地布置行动,为皇位发起猛攻。

此时大军离京城尚远,如果贸然将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出,恐朱高煦、朱高燧二人趁机作乱,于是太监和内阁杨荣密谋决定秘不发丧。

锡是密封性极好的金属,用作完全封闭的内棺,可以有效阻断空气中细菌的进入,再加上高原地区温度低,所以朱棣遗体腐败得很慢,即使到了后期,味道也不易散发出来。

一切布置妥当以后,杨荣等人开始演戏,返京的行程依然按照原计划进行,每日按时给朱棣送饭、朝奏,定时定点奉皇命安营扎寨。

可能有人会问,皇帝死于外,秘不发丧也是正常操作,为什么要搞得如此紧张?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个指向一个人,他是英国公张辅。

张辅起身于靖难之役,与朱高煦算是靖难时期的老战友,平素二人关系不错,而在立储问题上,"靖难派"大多是支持朱高煦的。因此,杨荣等人认为,这个人不得不防!

在对消息进行了严密封锁以后,杨荣进京密报,朱高炽得知后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并顺利登基。

整个过程,朱高煦一直都被蒙在鼓里,等他收到风声,为时已晚。不过,他还有机会,因为朱高炽的皇位没坐热,就暴病而崩。

明仁宗病逝,正在南京忙迁都的太子朱瞻基赶往北京奔丧。朱高煦得知哥哥已驾崩后,火速派出杀手,埋伏在朱瞻基回京路上,准备将自己的侄儿一举击杀。结果,千算万算,没算到朱瞻基跑得快。

在伏杀未果后,为了试探朱瞻基的底牌,朱高煦提出一些无理要求,朱瞻基都一一满足。这让朱高煦产生迷之自信,他觉得侄儿朱瞻基很软弱,决定正式发动自己的"靖难之役",口号同样是"靖国难,清君侧"。

起事的前一夜,朱高煦派心腹潜入京城,去联络曾经支持自己的张辅。张辅这个时候掌管着京畿卫戌部队,如果把他拉入阵营,大事成矣!

但是朱高煦忘记了一个定律,那就是时间可以改变人心,淡化感情。张辅这个时候早已成了朱高炽父子的忠实拥趸者。于是,朱高煦的密使刚说完,就被张辅绑了,直接押送到朱瞻基面前。

最终,朱瞻基亲征,命张辅扈从,平定了朱高煦的叛乱。

张辅,是大明王朝的首任英国公,大明王朝四朝统帅。他之所以能跨四代,虽有中间两任皇帝短命的历史原因所致,但他本身就有一个强大的技能包。

论背景,其父张玉本是元朝的枢密知院,降明后屡立战功,后来成为朱棣当燕王时的左护卫,后为救朱棣而被杀。其父张玉是朱棣铁杆追随者,先锋大将之一,又是救命恩人,即便其死后,也是殊荣加身。

拼军功。建文四年,朱棣发动靖难一役,张辅随父力战,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从战夹河、彰德、灵璧,皆有功,不是靠关系而封侯。安南国内动荡,张辅对阵安南,四战四捷,奠定其在大明四朝统帅兵马的地位。

论关系,张辅的妹妹是朱棣的妃子,永乐七年成为两大贵妃之一,当时徐皇后已死。另外,张辅的女儿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妃妾。朱高炽病死,明制度皇帝去世,宫妃殉葬。张辅的女儿未生育,是拟定的殉葬五妃之一,但因其是功勋之女特恩免殉。

张辅是成祖朝的国舅,仁宗朝的国丈,到了宣宗,英宗朝,更是辈分递增,皇亲尊荣。

1449年,瓦剌入侵,宦官王振唆使明英宗亲征,75岁的老帅张辅随行,谁曾想,一代名将一生战无不胜,却被宦官坑死,埋骨土木堡,何其惨烈!

明人唐枢在《国琛集》中评价张辅之死,让人感叹唏嘘:"土木之变,死者十万余人,中间所惜张公辅,然英国老不充役。"

这位大明四朝统帅,见证了整个明初盛世,这位明初最后一位将星的陨落,也标志着大明三代精锐损失殆尽,明朝后期武备逐渐孱弱,由此走上下坡路。历史 历史云讲堂
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太监对内阁杨荣说...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太监对内阁杨荣说...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太监对内阁杨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