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

  • 文史知识园地
  • 2022-08-09 02:43:10
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攻入宫中,上官婉儿出来迎接,她提着灯笼,递上诏书:“按您意思写的。”李隆基接过看了看,却说:“杀”。于是,上官婉儿倒在血泊中。

上官婉儿,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孙女。上官仪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则天所杀,但上官婉儿刚出生,幸免于难。

上官婉儿天资聪慧,14岁召进宫中,得武则天重用。唐中宗时,封为二品昭容,权力达到顶峰。

皇帝发布的命令,上官婉儿起草诏书向外发布,群臣的奏章经常由她来评判,有“巾帼宰相”之名。

李隆基为何要杀上官婉儿?

这件事,还要从起草诏书说起。

公元710年,唐中宗突然逝世,没有留下遗嘱。

韦皇后率先找到上官婉儿:写个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她临朝听政。

唐中宗在位时,韦氏受到恩宠,被册立为皇后。但她勾结武三思把持朝政,提拔韦氏家族,掌握实权,形成武韦外戚集团。

李重茂年幼,是个傀儡,作为嫡母,韦皇后算计着临朝听政。以后她也可以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太平公主偷偷听闻这件事,就去拉拢上官婉儿:皇帝是李家的,不能任由韦后胡作非为。先皇的亲弟弟相王李旦,文才武略,顺势可以写在遗诏里。

太平公主是高宗和武后的小女儿,唐中宗复位之后,太平公主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权力斗争。

太平公主另一个身份,武家儿媳,但一直是李家的拥护者。她希望相王李旦参谋政事,对抗韦后。

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经过权衡,起草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帝,韦皇后临朝听政,相王李旦辅政。

韦后集团和李家集团为获得最高权力,明争暗斗,拼命拉拢上官婉儿。而她这一招书,明显是向着李家这边的。

这份遗诏既可以制衡韦后外戚集团,也可以拯救上官婉儿危难。

但韦皇后,怎么能善罢甘休。

韦后认为,以她们集团的势力,怎么能让相王插入一脚,制衡她的权力。

韦后外戚集团以叔嫂不应该面对面说话,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执行遗诏。

并且,韦氏集团控制守卫宫城的南北禁军,以及尚书省诸司。大量布罗自己的党羽,想杀了小皇帝。但害怕相王李旦与太平公主从中作梗,商量决定除掉他们。

不料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反韦早有准备,结交了一批中高级将领。

兵部侍郎崔日用将韦后密谋泄露给李隆基。李隆基当机立断,决定先发制人。

公元710年6月20日午夜,李隆基发动兵变,率军冲入宫中,诛杀韦后党羽。

上官婉儿有这份遗诏,它能够表明韦后彻底决裂,心向李唐皇室的决心。

于是,上官婉儿没有逃,她提着灯笼,出来迎接,递上诏书,以证清白。不料李隆基接过诏书看了看,却说:“杀!”于是,上官婉儿倒在了血泊中。

自此,上官婉儿一代才女就此香消玉殒。

上官婉儿至死没有明白,她为何被杀?

是什么原因导致李隆基非要杀和李唐皇室站在一边的上官婉儿呢?

这是一个她万万没有料到的事。她不知道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上官婉儿是个墙头草,她依靠过武则天,神龙之变后,她又依靠过唐中宗,甚至还依靠过韦后。她从来没有忠于过任何人,只忠于权力。李隆基不需要这样的人。

也有人说,唐隆之变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两人共同策划,在大唐江山面前,他们有共同的敌人,实则两人各怀鬼胎。

当韦后集团清除后,两人便由盟友迅速走向对立,争夺至高无上的皇权。

这份遗诏表明上官婉儿不是韦后的人,但它是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商量起草,李隆基认为,上官婉儿是太平公主的盟友。

李隆基为消除日后的政敌,抢先一步,斩杀上官婉儿。

2013年9月,陕西考古院研究院向外界宣布发现上官婉儿墓。

据墓志文内容显示,上官婉儿13岁被封为唐高宗才人,42岁册封为唐中宗昭容。唐隆之变时,“亡身于仓卒之际”。

不管怎样,上官婉儿曾主持风雅,品天下诗文,《全唐诗》收其遗诗32首,可见她才华诗文不让须眉男子,其人品功过由后人评价!历史 历史云讲堂
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