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朝鲜战场上,一名志愿军战士...

  • 文史知识园地
  • 2022-09-15 00:02:38
1951年朝鲜战场上,一名志愿军战士往阵地上运送弹药,发现部队伤亡惨重,干部基本全部牺牲了,剩下的士兵也是乱作一团。于是他果断充当起临时指挥官,带领战士进行反击,因此他也立下大功。

这名担架员是来自山东的王德明,1947年加入了解放军,并且随军参加了三场著名战役,分别是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上海战役。

尤其是解放上海之时,他在战场上英勇杀敌,荣获个人二等功。可也因为每次他都一马当先,身上也留下不少伤痕,还落下了残疾和神经性偏头痛。

随着抗美援朝的爆发,王德明再次请缨,想要随军奔赴朝鲜战场。可上级考虑的他的身体状况,拒绝了他的参战请求。可王德明却说:“首长,你不让我上战场还不如要了我的命。只要让我去朝鲜,不管安排什么职务我都愿意。”看到王德明如此坚决,无奈之下,首长只能答应他,给他安排了担架员的职位。

而担架员的任务就是,将武器弹药送往前线阵地,然后再将伤员给抬回来。虽说不能正面和敌军作战,可有了上战场的机会,王德明还是心满意足了。

王德明跟随部队入朝之时,恰好赶上第二次战役。那场战役中,王德明跟其他担架员来回穿梭在敌人的炮火中,挽救了数十名伤员的性命,还为前线阵地运送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为部队获胜立下了汗马功劳。

之后大大小小的战斗中,王德明丝毫不顾身体的残疾,在运送下上来回奔波。并且轻伤不下火线,虽然浑身多处都被冻伤,可仍然坚持工作,抢救下不少伤员。

到了抗美援朝的第四次战役,王德明所在的连队负责在汉滩江南岸阻击敌人。以老美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了切断志愿军战士的后勤补给线,先是在两岸布下重兵,还把江上的桥都给炸断了,只为阻止我军前进。随后又派出大量轰炸机进行地毯式轰炸,王德明所在的五连也因此伤亡惨重。

这眼看着弹药送不上去,伤员也运不回来,王德明心中万分焦急。于是他直接跳入江中,打算涉水渡江。此时正值寒冬腊月,江水十分冰冷,可他哪还顾得上这些,只想将武器弹药给阵地上的战士送去,然后再将伤员救回。正是因为一次次不顾寒冷涉水渡江,才拯救了一名名伤员的性命。

可当他再一次将弹药送往阵地,他发现阵地上的干部基本都阵亡了,整个连队只剩下15名战士。由于剩下的战士基本上都是新兵,所以他们在阵地上乱成一团,毫无章法地应战。

王德明看到这种情况,立马将15名战士聚集起来,说道:“大家别慌,我参加过许多战役,下面由我来给大家指挥”。听到这番话,战士们心里也都有了底气。

随后王德明便开始安排作战任务,将现有的15名战士分成两组,10人负责证明阻击敌人,剩下5人负责侧翼火力压制。有了王德明的指挥,战士们就像换了人,瞬间将敌人给打退了。

看到冲锋的敌人退了回去,王德明又重新安排作战计划。凭他以往的经验,这次敌人被打退了,下一次肯定会改变策略。于是他将战士们分成了3组,分布在三个方向,构筑简易的环形工事。随后便告知战士们:“待会每人三颗手榴弹,等到敌人靠近了,大家一起扔出去。”

就这样,战士们全都安静下来,等待敌人的再一次冲锋。这时的美军看到没有动静了,以为志愿军战士都撤退了,便立即发起了反击。

可就当敌军即将靠近山顶之时,王德明一声令下,15名战士将手中的手榴弹尽数扔出。敌人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已经伤亡大半,剩下的敌军也是纷纷撤回了自己的阵地。

看到一次次的失败,美军也是恼羞成怒,直接派出一大股援军开始冲锋。此时王德明一行人,手中的弹药所剩无几。于是他对战士们说道:“同志们,咱们没有弹药了,接下来就该让美国人领略一下咱们大刀的厉害了。”“杀!”伴随王德明的一声大吼,战士们冲向敌军展开了白刃战。

虽说这十几名志愿军战士都英勇无比,可毕竟敌众我寡,很快便落了下风。就在生死存亡之际,一阵冲锋号突然响起,我军的增援及时赶到。听到号声后的美军立马撤退了,因为经过前几次战役,志愿军冲锋号俨然成为了他们的噩梦。就这样王德明和战士们得救了。

这场战斗中,王德明率领15名战士英勇杀敌,阻击敌人三次冲锋,王德明更是创下一人击杀39名敌军的壮举。他也因为自己的出色表现荣获个人特等功,并被党中央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抗美援朝结束后,王德明也跟随大部队回国了。回国后的他拒绝了上级安排的参谋职位,回到家乡当起一名农民。他说:“把岗位留给能够胜任的人吧,我不给国家添麻烦了。”

像王德明一样选择深藏功与名的英雄还有很多,可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正是他们的舍身为国,才有了如今的太平盛世。让我们一起向英雄致敬!历史 历史云讲堂
1951年朝鲜战场上,一名志愿军战士...1951年朝鲜战场上,一名志愿军战士...1951年朝鲜战场上,一名志愿军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