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考古,特点鲜明

  • 重庆发布
  • 2022-10-01 15:49:54
重庆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重庆科技考古,特点鲜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九江介绍,重庆科技考古在内涵上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在考古工作中的应用,另一个方面就是对古代科学技术的考古研究。经过考古工作者多年的努力,重庆的科技考古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建成了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实验楼,初步建成动物考古实验室、植物考古实验室、数字影像实验室、金属文物保护实验室等,建立了市文物保护科研基地。

无人机在考古工作中广泛应用,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广泛运用于考古现场数字模型,GPS、RTK、三维扫描等全面引入文物定点定位、考古发掘、遗址测绘工作中,极大地提高了重庆考古工作的超视距、数字化能力。

获得重庆地区160余个考古年代数据,初步建立了重庆地区从旧石器时代早期至明清时期上百万年的物质文化年代序列标尺。

在国内率先开展分子生物技术在考古学领域的应用实践,合作开展大溪遗址等墓葬人骨的DNA检测,在涪陵小田溪墓群成功提取古巴人DNA,为重庆地区古代人群的族属和人群关系研究打开了新视角。

聚焦重要考古项目实施浮选筛选、植硅体和孢粉分析,在生业考古方面开展了30余项工作,在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的关系、动植物考古、农业研究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突破。

中坝、中井坝遗址通过对遗迹表面钙化物、陶器残片液态包裹体等检测,确认了自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东亚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井盐制盐历史。通过对白帝城、钓鱼城等宋元(蒙)山城遗址铁火雷的制作工艺、黑火药成分等的分析研究,确认了现存世界最早火器的重大考古发现。通过对十余处炼锌遗址考古发掘采集的70余件样品,采用金相显微学等进行检测分析,基本厘清了炼锌遗址的时代、矿源、成分、炉温、工艺流程等重大问题,确认了世界最早的下火上凝式单质锌冶炼技术。(图/吴三石)
重庆科技考古,特点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