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绛县乔野寨遗址发掘资料公布

  • 考古汇
  • 2022-11-15 18:50:43
山西考古山西绛县乔野寨遗址发掘资料公布探寻晋南庙底沟二期文化聚落及晚商王朝边界的又一线索考古汇带你读懂考古报告

乔野寨遗址位于山西省绛县古绛镇乔野寨村周边,北、东、西三面临自然冲沟(图一、图二)。遗址地处轵关陉之咽喉要道,运城盆地东北部边缘地带,向北可达临汾盆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图二)。乔野寨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兼有庙底沟二期、龙山及商、周等时期遗存。

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

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分布于遗址北部坡地间,中心区处于北部的阳面坡上。所见遗迹有陶窑、灰坑等;遗物以陶器为主,另有少量石、骨器等,部分为采集所得。

·陶窑,发现1座。Y1破坏严重,残存窑室长径约1、高约0.4米。内壁烧结。窑室内填土为红褐色致密土块,未发现陶片(图三)。

·灰坑,共发现6座,编号为H1-H6。按形制可分锅底坑、直壁平底坑、袋状坑等。

锅底坑 1座。H1开口形状不明,斜壁,平底,坑内堆积为坡状堆积。坑内填土为灰褐色砂土,土质较致密,包含少量陶片(图四)。

直壁平底坑 1座。

H2开口形状不明,坑内堆积为水平状堆积,由于地表及剖面破坏严重,目前仅坑内下层填土清晰可见。坑内填土为红褐色砂土,并夹杂少量红烧土,土质较致密,包含少量陶片(图五)。

袋形坑 3座。开口形状不明,坑内堆积均为水平状堆积。(图六)

·陶器多为夹砂灰陶和泥质灰褐陶,此外还有少量的泥质红陶和泥质白陶等。纹饰以篮纹、附加堆纹为主,可辨器型有夹砂深腹罐、小口高领罐、折肩罐、小口瓶、敞口盆、宽沿盆等。(图七)卜骨出土1件。

龙山时期遗存

龙山时期文化遗存位于遗址南部,东、西两冲沟之间的台地上。所见遗迹主要为灰坑;遗物以陶器为主,另有少量石器等。

·灰坑 共发现5座,编号分别为H7-H11。灰坑内包含有少量陶片。

·陶器多为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此外还有少量的夹砂褐陶等。纹饰以绳纹为主,可辨器形有鬲、罐、斝、豆等。(图八)

·石刀、石铲各一件(图九)。

商代文化遗存

商代文化遗存位于遗址北部坡地的东侧。此次调查未发现商代遗迹,所见遗物以陶器为主,均为地表采集所得。

·所采商代陶片均为夹砂灰陶,饰绳纹,个体碎小,形制难辨。综合器物陶质、纹饰等特点,判断这些陶片的时代大致为商时期,个别或存在早至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可能。(图十)

东周文化遗存

东周文化遗存位于遗址南部台地上。所见遗迹有灰坑、墓葬等,遗物以陶器为主。

·灰坑,共发现灰坑3座,编号分别为H12-H14。灰坑内包含有少量陶片。

·墓葬,共发现墓葬5座,编号分别为M1-M5,其中仅两座墓坑保存状况较好,其余均毁坏严重。M1、M2保存较好,两者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坑开口不明。(图十一)

·陶器多为夹砂灰陶和夹砂褐陶,此外还有少量泥质灰陶和泥质红陶等。纹饰以绳纹为主,可辨器形有鬲、鼎、豆、深腹盆等。(图十二)

乔野寨遗址庙底沟二期遗存和晚商遗存的发现,丰富了该地区这两个阶段遗存的文化内涵。庙底沟二期聚落遗址等级较高,为晋南地区少见,为庙底沟二期聚落形态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晚商遗存的发现,丰富了晋南地区晚商文化物质资料,为研究晚商王朝的西部边界及国家社会形态提供了重要资料。

原文链接➡️发现丨山西绛县乔野寨遗址,探寻晋南庙底沟二期文化聚落及晚商王朝边界的又一线索

图一 乔野寨遗址位置图
图二 乔野寨遗址航拍图(上为西)
图三 Y1
图四 H1
图五 H2
图六 H5
图七 庙底沟二期陶器
图八 龙山时期陶器
图九 龙山时期石器
图十 商代陶片
图十一 M1
图十二 东周陶器
山西绛县乔野寨遗址发掘资料公布山西绛县乔野寨遗址发掘资料公布山西绛县乔野寨遗址发掘资料公布山西绛县乔野寨遗址发掘资料公布山西绛县乔野寨遗址发掘资料公布山西绛县乔野寨遗址发掘资料公布山西绛县乔野寨遗址发掘资料公布山西绛县乔野寨遗址发掘资料公布山西绛县乔野寨遗址发掘资料公布山西绛县乔野寨遗址发掘资料公布山西绛县乔野寨遗址发掘资料公布山西绛县乔野寨遗址发掘资料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