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内蒙古呼和浩特...

  • 时间杂论
  • 2022-12-06 23:30:44
1982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名工人爬上白塔进行维修,突然,在墙缝中发现一张泛黄纸张,随手就揉成团扔下楼梯。纸团不偏不倚掉在楼下老吴头上。气急败坏的他,拿着纸团正要上去理论。没成想,老吴竟然如获至宝!

在呼和浩特东郊,矗立着一座距今1100余年的辽代佛塔。相传,辽圣宗为了存放数以万计的“华严经卷”,命人专门建造了这座,外观纯白的“万部华严经塔”,当地人称为“白塔”。

历经千年的佛塔,经历了战乱和炮火的洗礼,依旧屹立不倒,简直就是个奇迹。这天,当地文物保护所组织人员,打算给白塔进行一次大规模清理检修。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工人发现异常。

他在白塔第二层回廊的墙壁夹缝中,发现了被叠成方形的泛黄纸张。当他抖落上面的灰尘展开后,一些看不懂的字符和图案,充斥着整个页面。此时的他突然想到了什么,猛地把纸团揉成一团,瞬间就抛到楼下。

因为他曾经听说,一些犯了罪或者有大过的人,为了在死后得到救赎,便找道人给画上一些字符,上面写着犯罪人的生辰八字等信息,再通过81天的念经和烧香,最后把字符放置圣洁之地,以洗涤犯罪者的心灵。

“难道这就是一张赎罪符?”想到这里的工人,觉得晦气,便立马扔了出去。没想到,纸团正好砸到了,楼下工作的老吴头上。

正在工作的老吴,突然被楼上掉下来的纸团砸到头,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刚捡起纸团,正要上去找人理论时,不经意眼角瞥见纸团上密密麻麻的字符,便好奇地打开一看,不禁大吃一惊!

看着看着,老吴神情由愤怒转为惊喜,又从惊喜转为疑惑。就在此时,老吴转身离开了白塔。

他前脚刚进文物研究所,后脚就把同事们都叫了过来。大家围着老吴手里的纸团研究探讨了大半天,终于确定这是一张货真价实的纸钞,不仅如此,这张纸钞,将很可能会改写历史!

纸钞长16.4厘米,宽9.3厘米。颜色发灰,质地很薄,但是不失柔韧性。很像桑麻皮一类的材料。

纸钞局部稍有残缺,但是关键部位的字体都有显示。纸钞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标题,位于纸钞最上方,用汉字横向书写“中统元宝交钞”。

下面正文分成两部分。上面部分用三面花纹图案围成,两侧竖写九叠篆汉字,中间则是“壹拾文”三字和它下面的10个铜钱的图案。在正文上半部,钞面上依稀可见红色印章的轮廓。

正文下半部均为竖写的文字,共有11列。上面有:“行中书省奏准印造中统元宝交钞,宣课差发并行受,不限年月,诸路通行”以及“伪造者斩,赏银五锭,仍给犯人家产”等字样。还有证明这张纸钞编号的390。

“中统元宝交钞”和现代钞票极为相似,不仅有钞票名称、发行机构、面值,还有规定的流通时间和范围。更在上面标示着,伪造纸钞者要杀头,举报者奖励5个元宝等内容。

通过查阅史料得知,这张“中统元宝交钞”是元代中统元年忽必烈下诏印刷的。因为产生年代大约在公元1269年以前。所以,纸钞上并没有八思巴文。但是,这却证明这张纸钞,是现存10张元代纸钞中最早的一张。

据考察,元代纸钞共分3个种类10种面值。这张最早的纸钞面额为“壹拾文”,相当于10个元代铜钱。而最大面额的纸钞则是“贰贯文”,相当于2000个元代铜钱。

元代纸钞自公元1260年发行,1285年全面普及流通,到元末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是当时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

而这张面额较小的“壹拾文”纸钞,很可能就是来白塔祈福的人,随手塞进墙缝中的。没想到,它历经了千余年,终被现代人发现。成了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如今它被呼和浩特市文物处收藏。 微博公开课历史
1982年,内蒙古呼和浩特...1982年,内蒙古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