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孙子提出把“两蒋”移灵大陆,记者会上2句话,让世人唏嘘
- Happy微博啊
- 2022-12-07 23:02:20
突然觉得读书真有用的瞬间【蒋介石孙子提出把“两蒋”移灵大陆,记者会上2句话,让世人唏嘘】
蒋介石孙子召开发布会,提出“两蒋”移灵大陆,2句话让世人唏嘘
1996年一天傍晚,浙江溪口的蒋氏故居来了一个中年男人,他大约四五十岁,梳着一个背头,戴着一副眼镜,面色有些泛白,走到门前时已经微微喘着粗气。
他指着门口的牌匾突然激动了起来:“快五十年了,终于回到这里了”。一边说一边伴随着几声咳嗽。
这个中年男人是蒋介石最小的孙子,蒋孝勇。
蒋孝勇从没有来过这里,关于故居的一切都是听爷爷说的,但当他站到这里的一刻,一种奇妙的感受瞬间将他包围,这些亭台楼阁就好像一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在经历岁月变迁后以另一种身份与他见面。
蒋孝勇来到这里的第一件事,是给曾祖母扫墓,他记得爷爷蒋介石在的时候常常提起曾祖母,并惭愧很多年没有给母亲扫过墓了,父亲蒋经国在弥留之际给他说:“如果有一天你能回到溪口,替我给奶奶烧纸,原谅孙儿不孝”。
曾祖母的墓在西翠屏山上,从墓道口到墓前大约有六百多米,全是上坡还有很多层台阶,这对于久病缠身的蒋孝勇来说并不容易,但他还是拒绝坐轿子上去,蒋孝勇认为那样心并不诚。
就这样他拖着沉重的步伐一步步走在台阶上,每走一段路都要休息好久,正常人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蒋孝勇走了整整四十分钟。
当他站在曾祖母的墓前时已经满头大汗了,他跪了下去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他看到墓旁的一副对联。
“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
“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
这副对联正是蒋介石亲自所写,蒋孝勇望着对联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扫完墓后,蒋孝勇又参观了父亲蒋经国曾经居住的小洋楼,在那里他好像看到了父亲年轻时的模样,小洋楼一楼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以血洗血”四个大字,蒋孝勇知道当年日寇轰炸溪口时,自己的亲生奶奶毛福梅就在这里被炸死,蒋经国满腔愤慨之下写下了这几个字。
夕阳西下蒋孝勇还沉浸在念旧的情绪中不能自拔,直到管理员告诉他要关门了,蒋孝勇才怅然若失地离开。
走出故居的时候,蒋孝勇又不舍地回头看了看,他心里坚定祖父落叶归根的遗愿一定要为他完成。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湾骤然而逝,在他去世的前一周他感觉自己时日无多,召集家人说:“我死后,将灵柩暂放在慈湖,那里风景好,很像我们奉化老家”。
那时的他不再做着反攻大陆的白日梦,就像一个普通的老人只希望自己死后能回到自己长大的地方。
蒋介石曾经几次说过自己的要葬于何处。
1949年兵败台湾后,他决心在台湾厉兵秣马,养精蓄锐,蒋介石认为终有一天他会打回大陆,他那时说自己死后要葬在南京紫金山,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墓在那里,明太祖朱元璋的墓也在那里,他的墓比中山先生低一点,但要比朱元璋的墓要高一些。
随着时间一点点推移,我党在大陆民心所向,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反攻大陆的梦正在一点点破灭,那时的蒋介石也年过八旬,他说看来葬于南京无望了,能埋在奉化的响岭岗也行,那里山势高远,可以俯瞰故乡的美景。
到了行将就木时,蒋介石思念起了母亲,他是个孝子,可已经二十多年没给母亲扫过墓了,生前无法尽孝,那就死后长伴母亲左右,他告诉家人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把他的灵柩迁回溪口故居。
蒋介石去世后,按照他的要求对尸身做了防腐处理,并且采取了“浮屠”的形式下葬,就是让他的棺材悬离地面三寸,从而让子孙在迁葬时不用破土刨坟,这是江浙一带对埋骨他乡的人的一种办法。
蒋经国接任父亲成为了台湾第二代领导人,他和父亲一样有一种故土难离的乡愁,1988年蒋经国在去世前交代几个儿子,自己去世后的处理方式与父亲一样,有朝一日希望能迁回溪口老家,葬在生母毛福梅的身畔。
蒋氏父子两代人的遗愿最终落到了蒋孝勇的身上。
蒋介石一生多情先后有四位夫人,但只生了一个孩子,就是蒋经国,而蒋经国一共有五个孩子。
可这五个孩子可谓命运多舛。
长子蒋孝文深得蒋介石喜爱,可却因为自小沉迷酒色,年纪轻轻就染上一身毛病,蒋经国去世的第二年,蒋孝文也因病去世。
老二蒋孝武文武全才,年少有为,本来他被看作蒋经国的接班人,可因为时局的缘故再加上蒋孝武身体也不好,这个想法最终也作罢,1990年蒋孝武因为慢性胰腺炎去世。
蒋孝慈与蒋孝严是蒋经国与秘书章亚若所生的私生子,按照古代的说法他们属于庶出,待遇自然与嫡出的判若云泥,他们未满一岁,章亚若便离奇死亡,至今死因不明,蒋介石也从没把他们当蒋家人,两人从小可谓艰难坎坷。
他们被舅舅章浩若抚养长大,也随着改姓为章,也许是苦难的经历更让人成长,两兄弟最终一个成为中国国民党副主席,一个成为东吴大学的校长。
可即便如此,他们也直到2002年才“认祖归宗”。
而蒋孝慈也没有看到这一天,1996年2月他因为中风去世。
五个儿子,三个早逝,一个不能相认,这个遗愿自然就落在了蒋孝勇的身上。
遗憾的是蒋孝勇在1996年年初查出了食道癌,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他意识到如果不尽快行动,父亲与爷爷的遗愿就无法完成。
蒋孝勇从溪口回到台湾后立刻向当局申请将“二蒋”的灵柩迁回大陆。
这一提案立刻引起了全台湾的轰动,有人认为蒋介石与蒋经国是台湾领导人,虽然过世多年,但在台湾仍然有着巨大影响力,将他们棺木迁回大陆,可能产生无法估量的政治影响。
也有人认为该遵从死者遗愿,毕竟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宋美龄都多次表达过回归故里的愿望。
可当时台湾执政人 李登辉在中常会议上当场否决了蒋孝勇的提案。
蒋孝勇气极地说:“父亲晚年看错人了,让李登辉成为接班人是他一生中的最大的错误”。
无奈之下,蒋孝勇召开了一个记者发布会,这时的他已经病入肓膏,面色枯槁,离开拐杖已经不能行走。
他颤颤巍巍地拿起话筒,一脸悲愤地对着记者说:“我的祖父,父亲在临终希望落叶归根,这是人之常情,我作为蒋家的后人,我一定会不遗余力完成他们的遗愿”,说完蒋孝勇痛哭流涕,泪洒当场。
可能他知道这个愿望在他有生之年看不到了,作为一个孙子,儿子不能完成先人遗愿固然令人遗憾,可作为一个中国人来看,蒋介石残害革命志士,与美国勾结危害中国利益,为了内战巩固政权牺牲了多少人的生命,这些都是不可原谅的。
都说“青山有幸埋忠骨”,那些曾经为了国家民族献身的英雄,祖国无时无刻都欢迎他们回家,而那些曾经在中国苦难历史上“添砖加瓦”的人,注定会遗臭万年。
蒋介石虽然也曾经有功于国家社稷,但毕竟过大于功,历史不会忘记他曾经的所作所为,我们也不会忘记历史。
1996年12月22日,蒋孝勇去世,最终他也没能完成这个遗愿,蒋介石与蒋经国的灵柩至今依然安静地躺在慈湖。
也许有一天等到两岸统一,他们或许有可能回到故里,如果是这样,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这一天早一点到来。
那时候,有些血泪,有些恩怨可能才真的能随风而散。
蒋介石孙子召开发布会,提出“两蒋”移灵大陆,2句话让世人唏嘘
1996年一天傍晚,浙江溪口的蒋氏故居来了一个中年男人,他大约四五十岁,梳着一个背头,戴着一副眼镜,面色有些泛白,走到门前时已经微微喘着粗气。
他指着门口的牌匾突然激动了起来:“快五十年了,终于回到这里了”。一边说一边伴随着几声咳嗽。
这个中年男人是蒋介石最小的孙子,蒋孝勇。
蒋孝勇从没有来过这里,关于故居的一切都是听爷爷说的,但当他站到这里的一刻,一种奇妙的感受瞬间将他包围,这些亭台楼阁就好像一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在经历岁月变迁后以另一种身份与他见面。
蒋孝勇来到这里的第一件事,是给曾祖母扫墓,他记得爷爷蒋介石在的时候常常提起曾祖母,并惭愧很多年没有给母亲扫过墓了,父亲蒋经国在弥留之际给他说:“如果有一天你能回到溪口,替我给奶奶烧纸,原谅孙儿不孝”。
曾祖母的墓在西翠屏山上,从墓道口到墓前大约有六百多米,全是上坡还有很多层台阶,这对于久病缠身的蒋孝勇来说并不容易,但他还是拒绝坐轿子上去,蒋孝勇认为那样心并不诚。
就这样他拖着沉重的步伐一步步走在台阶上,每走一段路都要休息好久,正常人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蒋孝勇走了整整四十分钟。
当他站在曾祖母的墓前时已经满头大汗了,他跪了下去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他看到墓旁的一副对联。
“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
“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
这副对联正是蒋介石亲自所写,蒋孝勇望着对联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扫完墓后,蒋孝勇又参观了父亲蒋经国曾经居住的小洋楼,在那里他好像看到了父亲年轻时的模样,小洋楼一楼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以血洗血”四个大字,蒋孝勇知道当年日寇轰炸溪口时,自己的亲生奶奶毛福梅就在这里被炸死,蒋经国满腔愤慨之下写下了这几个字。
夕阳西下蒋孝勇还沉浸在念旧的情绪中不能自拔,直到管理员告诉他要关门了,蒋孝勇才怅然若失地离开。
走出故居的时候,蒋孝勇又不舍地回头看了看,他心里坚定祖父落叶归根的遗愿一定要为他完成。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湾骤然而逝,在他去世的前一周他感觉自己时日无多,召集家人说:“我死后,将灵柩暂放在慈湖,那里风景好,很像我们奉化老家”。
那时的他不再做着反攻大陆的白日梦,就像一个普通的老人只希望自己死后能回到自己长大的地方。
蒋介石曾经几次说过自己的要葬于何处。
1949年兵败台湾后,他决心在台湾厉兵秣马,养精蓄锐,蒋介石认为终有一天他会打回大陆,他那时说自己死后要葬在南京紫金山,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墓在那里,明太祖朱元璋的墓也在那里,他的墓比中山先生低一点,但要比朱元璋的墓要高一些。
随着时间一点点推移,我党在大陆民心所向,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反攻大陆的梦正在一点点破灭,那时的蒋介石也年过八旬,他说看来葬于南京无望了,能埋在奉化的响岭岗也行,那里山势高远,可以俯瞰故乡的美景。
到了行将就木时,蒋介石思念起了母亲,他是个孝子,可已经二十多年没给母亲扫过墓了,生前无法尽孝,那就死后长伴母亲左右,他告诉家人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把他的灵柩迁回溪口故居。
蒋介石去世后,按照他的要求对尸身做了防腐处理,并且采取了“浮屠”的形式下葬,就是让他的棺材悬离地面三寸,从而让子孙在迁葬时不用破土刨坟,这是江浙一带对埋骨他乡的人的一种办法。
蒋经国接任父亲成为了台湾第二代领导人,他和父亲一样有一种故土难离的乡愁,1988年蒋经国在去世前交代几个儿子,自己去世后的处理方式与父亲一样,有朝一日希望能迁回溪口老家,葬在生母毛福梅的身畔。
蒋氏父子两代人的遗愿最终落到了蒋孝勇的身上。
蒋介石一生多情先后有四位夫人,但只生了一个孩子,就是蒋经国,而蒋经国一共有五个孩子。
可这五个孩子可谓命运多舛。
长子蒋孝文深得蒋介石喜爱,可却因为自小沉迷酒色,年纪轻轻就染上一身毛病,蒋经国去世的第二年,蒋孝文也因病去世。
老二蒋孝武文武全才,年少有为,本来他被看作蒋经国的接班人,可因为时局的缘故再加上蒋孝武身体也不好,这个想法最终也作罢,1990年蒋孝武因为慢性胰腺炎去世。
蒋孝慈与蒋孝严是蒋经国与秘书章亚若所生的私生子,按照古代的说法他们属于庶出,待遇自然与嫡出的判若云泥,他们未满一岁,章亚若便离奇死亡,至今死因不明,蒋介石也从没把他们当蒋家人,两人从小可谓艰难坎坷。
他们被舅舅章浩若抚养长大,也随着改姓为章,也许是苦难的经历更让人成长,两兄弟最终一个成为中国国民党副主席,一个成为东吴大学的校长。
可即便如此,他们也直到2002年才“认祖归宗”。
而蒋孝慈也没有看到这一天,1996年2月他因为中风去世。
五个儿子,三个早逝,一个不能相认,这个遗愿自然就落在了蒋孝勇的身上。
遗憾的是蒋孝勇在1996年年初查出了食道癌,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他意识到如果不尽快行动,父亲与爷爷的遗愿就无法完成。
蒋孝勇从溪口回到台湾后立刻向当局申请将“二蒋”的灵柩迁回大陆。
这一提案立刻引起了全台湾的轰动,有人认为蒋介石与蒋经国是台湾领导人,虽然过世多年,但在台湾仍然有着巨大影响力,将他们棺木迁回大陆,可能产生无法估量的政治影响。
也有人认为该遵从死者遗愿,毕竟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宋美龄都多次表达过回归故里的愿望。
可当时台湾执政人 李登辉在中常会议上当场否决了蒋孝勇的提案。
蒋孝勇气极地说:“父亲晚年看错人了,让李登辉成为接班人是他一生中的最大的错误”。
无奈之下,蒋孝勇召开了一个记者发布会,这时的他已经病入肓膏,面色枯槁,离开拐杖已经不能行走。
他颤颤巍巍地拿起话筒,一脸悲愤地对着记者说:“我的祖父,父亲在临终希望落叶归根,这是人之常情,我作为蒋家的后人,我一定会不遗余力完成他们的遗愿”,说完蒋孝勇痛哭流涕,泪洒当场。
可能他知道这个愿望在他有生之年看不到了,作为一个孙子,儿子不能完成先人遗愿固然令人遗憾,可作为一个中国人来看,蒋介石残害革命志士,与美国勾结危害中国利益,为了内战巩固政权牺牲了多少人的生命,这些都是不可原谅的。
都说“青山有幸埋忠骨”,那些曾经为了国家民族献身的英雄,祖国无时无刻都欢迎他们回家,而那些曾经在中国苦难历史上“添砖加瓦”的人,注定会遗臭万年。
蒋介石虽然也曾经有功于国家社稷,但毕竟过大于功,历史不会忘记他曾经的所作所为,我们也不会忘记历史。
1996年12月22日,蒋孝勇去世,最终他也没能完成这个遗愿,蒋介石与蒋经国的灵柩至今依然安静地躺在慈湖。
也许有一天等到两岸统一,他们或许有可能回到故里,如果是这样,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这一天早一点到来。
那时候,有些血泪,有些恩怨可能才真的能随风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