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22年,40万安南大军造反...

  • 时间杂论
  • 2022-12-08 09:06:43
公元722年,40万安南大军造反,可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应战,唐玄宗气得破口大骂。此时,一位老太监站出来说:“陛下,老奴愿意前去平乱!”

唐玄宗看了老太监一眼,高兴地说:“如果是你前去,那必定无忧了,你需要多少兵马?”

老太监说:“老奴不要一兵一卒!”

唐玄宗大喜,就给老太监设宴践行,祝他马到成功。

这个老太监不简单,他叫杨思勖,本来是罗州大首领罗历之子,但在他年幼时,部落被唐军消灭,杨思勖因年幼逃过一劫,但被送到了皇宫里,净身后成了小太监。

一位杨姓宦官收养他长大,给他改名为杨思勖,虽然杨思勖变成了太监之身,但血脉里的战将基因并没有被抹灭,他私下里依旧偷偷练功,并且饱读兵书。

公元707年,节闵太子李重俊发动兵变,率领禁军诛杀武三思、武崇训等人后,直抵玄武门下。

唐中宗李显在城楼大喊:“众将士谁敢出战,助朕平此叛乱,朕必重重有赏!”

可群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冒然下去杀敌,危急时刻,小太监杨思勖主动请缨,李显并不相信杨思勖的实力。

城下的大将野呼利也没把杨思勖放在眼里,犯了轻敌的错误,结果只交手几个回合,杨思勖扬起大刀,一刀砍翻了野呼利,当场结果了他的性命。

叛军群龙无首、四散而逃,杨思勖一战成名,被唐中宗册封为光禄大夫,行内常侍。

公元710年,李显驾崩后,韦后假造遗诏,册立十六岁的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把持朝政。

杨思勖不愿依附于韦后,就投靠临淄王李隆基,在之后,杨思勖立下了汗马功劳,帮助李隆基除掉了韦后。

李隆基登基后,晋升杨思勖为右监门卫将军,执掌皇宫禁军,位高权重。

公元722年,安南蛮渠首领梅叔鸾起兵反叛,聚集了三十二州的四十万兵马,自立为“黑帝”。

唐玄宗大发雷霆,问朝中众将士:“谁敢替朕平乱杀敌?”

可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愿意应战,因为安南是苦寒之地,雾瘴弥漫,地形复杂,众将士并没有十足把握。

唐玄宗气得破口大骂,此时,老太监杨思勖主动站出来请战。

虽然杨思勖年事已高,但唐玄宗还是非常信任他,询问他需要多少兵马,可杨思勖却不要一兵一卒,唐玄宗不解:“不带兵马你怎么打仗呢?你一己之力就能打败四十万叛军?”

杨思勖解释说:“陛下,那里地形复杂,必须从当地招募士兵加以训练,才能适应那里的地形与环境!”

唐玄宗大喜,又给杨思勖派了800名训练有素的禁军,帮助杨思勖训练从当地招募的士兵。

不久后,训练有了初步的成效,而叛军也正欲北上,杨思勖便带军埋伏,等叛军经过时,他们从天而降,形成了合围之势,杀得叛军人仰马翻,生擒了叛军首领。

此战后不久,杨思勖又被任命为黔中招讨使,率军前往五溪蛮平乱。

因其战功赫赫,唐玄宗破例册封他为辅国大将军。而按照唐朝官制,宦官品级不得超过三品,可杨思勖却被提升到了二品,可见唐玄宗对他的信任和恩宠。

此后,杨思勖又多次率军平乱,最后官至上柱国、虢国公,地位和宠信度超过了高力士,是唐玄宗的得力助手。

公元740年,杨思勖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七岁,他也被评为唐代第一宦官,也是非常励志!微博公开课历史
公元722年,40万安南大军造反...公元722年,40万安南大军造反...公元722年,40万安南大军造反...